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家禽養殖技術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6W

1、建舍:養殖家禽需要在地勢高燥、陽光充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舍。2、投喂:定時給家禽投喂飼料,產蛋期間需要提供充足的營養。3、飲水:每天換水,保持水質乾淨、無汙染。4、溫度:冬季需要做好保暖措施,在舍內放適量的乾草即可。

在家禽的實際飼養過程中,所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注意衛生,如果一些器具在衛生方面不達標,就非常容易造成病菌擴散,對於家禽的健康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在使用飼養器具之後必須進行消毒,經過消毒之後才能繼續使用。在飼養過程中,需要每天進行飲水裝置與餵食裝置的清洗,並且保證飼養室地面絕對的乾燥與整潔,避免因為細菌的繁殖而使家禽染上傳染病,造成嚴重的後果。

養殖場可以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消毒計劃並落實到位,降低出現汙染的可能性。在養殖室入口處需要設定相應的消毒池,養殖人員或車輛進入之前必須進行全面的消毒。

家禽養殖技術


公雞養殖技術

一、肉用種公雞的發育特點

1.體重增長

在4周齡時體重應達到標準或超出標準100~150克,光照時間必須調整到能使飼料採食完全。6周齡時體重應達到1000克以上,甚至達到1200克。在7~15周齡有條件的可以小心嘗試把體重拉回到標準,使體重平穩增長,有可能在13~15周齡使體重逐漸拉回到標準或比標準高50~100克。在16~26周,無論此時體重大小必須保持周增重達標,因為此時睪丸開始迅速增長。

2. 骨架發育與脛骨長度

適當的骨架大小與脛骨長度對種公雞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時也會影響種公雞產蛋期的體況。大約85%的骨骼在前八週完成發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週完成發育,不要錯過種公雞骨架發育的最好階段,因為脛骨越長受精率越高。

3. 睪丸發育

種公雞睪丸大小和重量與精子、精液的數量和質量有直接聯絡,公雞睪丸的發育與育成期體重增長與飼養管理有很大的關係,產蛋期公雞睪丸大小與功能的保持和體重控制及其體況有關,公雞睪丸發育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①在2~15周齡,睪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細胞數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細胞不但提供將來精子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而且其數量多少對睪丸產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在11~12周齡,睪丸開始發育後突然增大,而後停止發育,這期間儘可能避免妨礙種公雞生長髮育的各種應激發生,否則會影響睪丸的發育。

②15周齡以後種公雞睪丸重量的增加開始加快,睪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後增加更加明顯,重的可達到22克,這期間體重增長不足、體重下降或者將超重的種公雞體重拉回標準,對睪丸的發育影響非常大。

③在25~35周齡,睪丸重量和精液數量最高。35周齡成熟良好的種公雞,睪丸重量大約在45克,輸精管發育良好,並且睪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佈和健康的色澤。此期容易失重,應注意觀察和觸控雞隻,保持適當的增重和避免各種應激。

④在35周齡以後,睪丸開始自然萎縮,血管分佈明顯減少,睪丸顏色蒼白,輸精管顏色和大小變差。精液數量與質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隨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雞良好的體重、增重和體況能延緩高峰後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體重增長

進雞前準備公母分開飼養,種公雞欄放在雞舍前面,有條件的最好把公雞單獨放在1棟雞舍內飼養。種公雞應小欄飼養,每欄雞數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準確加料。使用產蛋期相同的料線,料線高度要合適,18周齡後每隻種公雞料位為20釐米。種公雞最好地面平養,但密度不超過3.5只/米2。

2. 早期管理

首先要使用高質量的顆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達21%;其次最遲在15日齡開始每日限飼,拉長骨骼生長時間,使脛骨充分生長,尤其是平養時。如果不及時限飼,種公雞會不長毛和骨骼,只長肉。此外,要控制體重使之達標或稍超標,確保各階段周增重達標,生長曲線平滑。

3. 及時分群

優良種公雞的均勻度應在90%以上,分群時應達到性成熟,對斷喙不好、體重太輕、骨架小且過肥、瞎眼、趾有問題以及體形不好的種公雞,應淘汰。一般在22日齡前分群,這時限飼強度不大,雞群均勻度好,以後如果沒有料位不當、喂料不勻、串欄等問題,就不用再分群了。

4. 斷喙要整齊

斷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須齊,否則會影響交配和浪費飼料。斷喙時要選熟練工人操作,並設專人檢查斷喙情況。

5. 密度適宜

密度與飼餵面積會直接影響公雞質量、均勻度和受精率。密度過大會造成飼餵面積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齡、6~10周齡、11~15周齡、16~64周齡分別為5釐米、10釐米、15釐米、18釐米。種公雞發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過大造成墊料潮溼、均勻度低下、睪丸發育不好等。

6. 公母混群

①混群前種公雞選擇。體重在平均體重範圍(±150克)內,淘汰過大、過小公雞;胸肌飽滿,脛骨長度達標,腳和趾平直,冠、臉與肉髯紅色,背直,喙整齊,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雞混群,因未發育公雞受早熟母雞壓制,會造成終生髮育不良。混群時應逐只挑選。

②混群時間。加光後一週混群,一般在23~24周齡(等母雞性成熟再混群)。均勻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將剩餘的公雞混入。

③混群后,每週稱重2次,根據體重及時調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應只看手冊,結合觸控胸肌來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發軟就應加料。

④公母比例控制。剛混群時種公雞佔8.5%左右就夠了,不好的公雞應及時淘汰,到最後種公雞比例6.5%就足夠了。

7. 產蛋期的管理

①公雞喂料系統應具有簡單、喂料量準確、分佈均勻、高度適宜、不傷害雞冠、能做到公母分飼等優點。

②架板高度要合適。若架板高度超過45釐米,45周齡後必須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過60釐米,則需全期設定爬梯,否則種公雞上去後,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會嚴重影響受精率。反之架板過低,產蛋箱高度不夠,雞隻在下面扎堆,墊料容易黴變,並影響工人撿蛋。

③注重種公雞的日常檢查。

一是檢查公母雞是否互相偷吃飼料

良好的喂料系統是防止偷料的關鍵,經常檢查防棲柵,防止公母雞互相偷吃飼料。每週還應檢查公雞鼻籤是否正常,發現沒有的應及時補穿鼻籤。

二是稱重時檢查種公雞豐滿度

種公雞豐滿度評分:每週選15只公雞,分5個等級,1級=太瘦,衰弱;2級=瘦但健康工作;3級=完美的,部分龍骨露出;4級=輕微過肥;5級=圓胸過肥。根據種公雞豐滿度,及時加減料。

三是避免種公雞失重

種公雞失重的影響:當剛開始失重時,精子質量與數量受到影響;當輕微失重時,精子質量降低;如果在5周內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質量、數量均降低;如果5周內失重大於500克,精子生產停止甚至有時是不可逆的。30周齡後最危險的情況就是公雞失重,如發現公雞失重後可每天每隻加料4~5克,超重後可減4~5克料。正常情況料量為130~135克,如母雞偷吃公雞料,料量最多可達160克。

四是觀察公雞臉色

混群后每週觀察公雞臉部變化,如發現臉色變白,證明營養攝取不足,性激素分泌開始下降。同時檢查胸肌變化,如肌肉變軟或消瘦證明營養攝取不足。五是檢查肛門顏色和脛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雞肛門寬大、開闊、紅潤,脛骨佈滿血斑。

④及時淘汰種公雞。將活力減退、藏在料線下、胸肌豐滿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門周圍顏色淡、臉色蒼白、腿趾不好、過度交配等不良的種公雞及時淘汰掉。

8. 種公雞替換

種公雞替換的優點有:增強新老公雞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質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議雞舍之間進行種公雞調換。如果雞舍之間調換25%~30%種公雞,可以在4~8周內提高受精率4%~5%。雞舍之間調換種公雞,還可以減少由於外來公雞進入造成的疾病問題。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齡)、種公雞在雞舍分佈均勻、公母雞混合均勻、種公雞體況良好的情況下,內部調換公雞效果更佳。

養雞技術知識

適合大量養雞的方法主要有塑料大棚養雞、籠養雞和山地養雞。

塑料大棚養雞:

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的養雞方法,值得在剛開始從事養雞業、經濟條件較差的養雞戶中推廣應用。

塑料大棚養雞的優點

取材方便:塑料大棚雞舍的主要材料為普通農用薄膜,竹子和草簾,這些材料除薄膜外,其它均易獲得。可隨需隨建,不與農爭田,且能農牧結合,養雞肥田,減少環境汙染,同時也便於棚舍徹底消毒,根除病菌。

造價低廉:一般雞舍建設按每隻雞算約需投資30元,用此法僅需4元,而且搭建簡便,省時省工,還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原有空閒大棚養雞,且管理方便,可提高成活率,平均育雛率和育成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1座大棚只需養3批雞即可收回投資。

光照充足:由於塑料大棚具有半透明特點,受自然光照面積大、時間長,因而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降低飼料消耗。

保溫性好:這一優點在冬季尤為突出,可提高母雞產蛋率和肉雞的增重速度。

籠養雞:

這種養雞方法,飼養密度高,飼養條件便於人工控制,保證蛋雞產蛋率穩定、高產和肉雞增重快,耗料相對少,節省空間、墊料等,也深受生產者的歡迎。

山地養雞:

就是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荒灘等地方的天然青飼料和昆蟲等動物性飼料放養家雞。它具有隔離條件好,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投資少的特點。既降低了飼養成本,又增加了野味,養出的雞風味獨特、品質好、無腥味、味道鮮美,頗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價格好,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門路。

下面重點介紹這種養雞的主要技術:

品種選擇

山地養雞的特點是放牧,在品種選擇上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為宜,如桃源雞、仙居雞、固始雞、肖山雞、莊河雞、三黃雞、杏花雞、陽山雞、清遠麻雞、三黃鬍鬚雞、中山沙欄雞、信宜懷鄉雞、廣西雞等地方優良品種。它們耐粗飼,抗病力強,雖然生長速度較慢,飼料報酬低,但肉質鮮美,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山地飼養的首選品種。

棚舍搭建

場址選擇。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係到衛生防疫、雞隻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係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於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乾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裝置,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並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

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乾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

清棚消毒。每一批雞出欄以後,應對雞棚進行徹底清掃,更換地面表層土,清洗工具。對棚內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來蘇爾水溶液進行噴霧和浸泡消毒,然後再進行燻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25毫升福爾馬林加12.5克高錳酸鉀。原飼養過雞的草山草坡,也應先在地面上撒1層熟石灰,然後進行噴灑消毒。最好是利用無汙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

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汙染,鬆軟,乾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穀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晒,挑出發黴墊草。厚度以3-5釐米為宜。

飼料選擇

一般來說,優質土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雛雞飼養管理

雛雞的生長髮育特點是體溫調節能力差、生長速度快、消化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強、喜群居、膽小。因此,在飼養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幾點:

飲水與開食。雛雞進入育雛室後,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便可喂水。一般喂水先於喂料。水溫以32℃左右為宜,不可飲冷水。頭2天可飲用稀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有利於消炎、殺菌,預防雛雞白痢。雛雞飲水後,能迅速排出胎糞刺激食慾。一般開飲後即可開食。把開食飼料撒於鋪在墊料上的淺顏色的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雛雞的消化力差,必須餵給容易消化、營養全面的飼料。雛雞出殼2天后,食慾旺盛。喂料時要定時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飽為宜。過飽會引起消化不良;不足時會影響雛雞生長髮育,甚至會引起啄食惡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鐘吃完為宜。

環境溫度與溼度。育雛的關鍵是給予雛雞適宜的溫度。以育雛器下的溫度為例:1-2日齡時是34-35℃;3-7日齡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育雛期在冬春季每週下降 2℃,夏秋季每週下降3℃,降至21℃為止。雛雞對溼度的要求,第1周相對溼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後儘量保持在55%- 60%的水平上。溼度過大,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病。溼度過小、乾燥會使雛雞呼吸加快,體內的水分隨呼吸而大量散發,腹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影響雛雞的發育。

注意分群,加強巡查。強弱雛雞和病雛要分群飼養,檢查弱雛最好在早晨第1次餵食的時候,弱雛易被擠出來。對患病較重的雛雞立即淘汰。經常巡查雞群,其意義有三點:一是通過觀察瞭解飼料的適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時從雛雞的飲食、活動、糞便狀態中發現和診治疾病;三是及時發現意外情況,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生長雞飼養管理

生長期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慾旺盛,採食量不斷增加。飼養目的是使雞得到充分的發育,為後期的育肥打下基礎。飼養方式是放牧結合補飼。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公母雞分群飼養。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鬥性強,對蛋白質及其中的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高。母雞由於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飼料效率差。公母分養有利於提高整齊度。生長期採用定時補飼,把飼料放在料槽內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淨吃飽為止。

驅蟲。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進行第1次驅蟲,相隔20-30天再進行第2次驅蟲。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絛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隻雞用驅蛔靈1片。可在晚上直介面服或把藥片研成粉,再與飼料拌勻進行喂飼。一定要仔細將藥物與飼料拌得均勻,否則容易產生藥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檢查雞糞,看是否有蟲體排出。並要把雞糞清除乾淨,以防雞隻啄食蟲體。如發現雞糞裡有成蟲,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藥量驅蟲1次。

育肥雞飼養管理

即10周齡至上市的時期。此期的飼養要點是促進雞體內脂肪的沉積,增加肉雞的肥度,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飼養管理上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隨著肉雞的日齡增長,體內增長的主要組織與中雞階段有很大差別。肉雞沉積適度的脂肪可改善雞的肉質,提高胴體外觀的美感。此期一般應提高日糧的代謝能,相對降低蛋白質含量,肉雞育肥期的能量一般要求達到12.54 兆焦/千克,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為了達到這個水平,往往需增加動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採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讓雞採食大自然的昆蟲及樹葉、雜草等節約飼料;另一方面,提高雞的肉質風味,使上市雞的外觀和肉質更好。在進入育肥期,應減少雞的活動範圍和運動,以利於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視殺蟲、滅鼠和清潔消毒工作。以預防疾病發生。

疾病控制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於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隻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隻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係,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式。

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於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不知道我這樣介紹是否滿意,養雞技術的書很多,你真的想養雞致富的話,不僅要看有關的書籍,更要通過實踐。

雛雞應該怎樣管理 家禽養殖技術

雛雞一般是指從孵出到6周齡的小雞。雛雞養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育成雞的整齊度和合格率,間接地影響成年母雞的生產效能。雛雞個體小、抵抗力弱,想讓雛雞生長的好就需要我們細心的照顧。

一.良好的周圍環境

雛雞舍最好建設在地勢平坦地區,水質酸鹼度適中、無汙染。水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質,水質的好壞對雞的生長有很大影響。交通、供水、供電方便。因為斷水、斷電對雞群都是強應激,輕者影響成長速度,重者導致死亡量增加。周圍無噪聲汙染,雛雞膽小,噪聲對雞群也是一種刺激,處於應激狀態的雞群會出現生長緩慢,免疫力降低的情況。育雛舍周圍最好沒有其它養殖戶,如果與其它的養殖戶隔離的不好,互相交叉感染,很容易發生重大疫情。

二.先進的育雛裝置

雛雞的棚舍高度要足夠高,太低不利於通風。3m左右合適,一般屋簷距地面2.5米左右。加熱、降溫、通風設施要齊全。加熱可以有熱風爐、電熱傘、爐子等,降溫最好有溼簾適應夏季高溫。通風要有排風扇,最好有地窗天窗通風更徹底。自然採光可以節省一部分的燈光。燈光的照射均勻,如有籠燈最好。

三.健康雞苗的選擇

要選擇臍部收縮良好,腹部柔軟、較平坦,肛門清潔的。健康雛雞的絨毛整潔乾燥、有光澤。精神良好,活潑好動,反應靈敏,手握時強力掙扎,手感溫暖。大肚皮和血臍的雛雞,肛門不清潔的雛雞,表明孵化過程中生長髮育受到影響,健康狀況不佳。

四.雞苗運輸時的保護

運輸時要遵循通風、保溫的原則。夏季最好選擇早晚比較涼爽的時間,冬季最好在中午比較暖和的時間運輸。運輸時間不要太長,最好在出雛後24小時內運輸到育雛舍,時間超過48小時對後期雛雞的生長有很大影響。

五.充分的準備工作

進雛的前一兩天要把育雛舍的設施重新檢查一遍,以免進出後出現裝置不能使用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前一天要對育雛舍預溫,同時可以在室內做些開水,一方面增加室內溼度,一方面為前三天雛雞飲用提供溫開水。雛雞開水藥物要準備好,開食的料要噴些水、拌溼,達到手握成團。鬆手後晃一晃又會散開的程度。育雛籠內鋪好報紙,在對報紙消遍毒。

六.前期無微不至的照顧

雛雞雖然有一定的母源抗體,但它們對溫度,溼度特別敏感,本身沒有體溫調節的能力,一定要時時刻刻注意。前三天的溫度要保持在33~35℃,溼度保持在65~75%。要注意 “看雞施溫”,以雛雞舒適為準,溫度適宜時,雛雞分佈均勻,溫度偏低時,擠在一起,靠近熱源,溫度偏高時,雛雞攤開翅膀,張口呼吸,或整體趴在籠底攤膀伸脖。雛雞在保持溫溼度的同時也要注意通風,可以用熱風爐經常的把新鮮空氣帶進育雛舍。

雛雞進到育雛舍安靜後儘早開水,用溫開水加入些多維葡萄糖或直接加雛雞飲水配合好的藥物。補充雛雞在運輸中能量消耗,減少應激。水量適中,及時更換。開食不用急,飲水後4-6小時開食,開食飼料用溼潤好的飼料。雛雞的消化功能那個還不完善,前期投料要遵循少喂多次的原則,第一天每3個小時喂一次,第二天4個小時喂一次,第三天6小時喂一次,第四、五天的時候就可以用料槽了。

七.科學的免疫程式

我們要遵循防大於治的原則,雛雞的個體較小,對病的抵抗力也弱,發病了就是大疫情,所以找做好及時的免疫。免疫包括新城疫、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法師囊、雞痘等。雛雞在孵化場已經注射了馬立克,後期就不用再注射了 ,不同疫苗的間隔在一週,同種疫苗的二次免疫時間間隔在兩週即可。疫苗的儲存、免疫的方法也直接影響免疫效果。

八.完善的日常管理

工作人員進入育雛舍要消毒,水槽要每天用消毒水清洗一次,每2~3天帶雞噴霧消毒一次。控制好溫溼度。經常通風,合理光照,前三天每天24小時,以後光照時間逐漸減少。減到每天10小時左右為止。

細心觀察雞群狀況,採食量的變化,糞便有無異常,有沒有異常的呼吸音。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用藥。

我們只有把育雛的各個細小環節把握好,才能育雛均勻,健壯的優質雛雞。

雞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常與沙門氏桿菌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或與支原體病與併發或繼發感染。尤以慢性呼吸道病繼發本病最為常見。此病型別複雜,根據發病日齡,侵害部位以及病程長短等表現為不同的病型。

土雞養殖技術,如何購買優質雞苗

1、按需選種。養雞戶養雞的時候要確定好自己養殖方向才能開始選擇雞苗,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相對應的品種,後期其效果才有可能達到自己的需求。本來想養肉雞的結果選了一些偏向蛋雞的品種,那麼後期出肉方面肯定還是會有遺憾的。

2、外觀優質。從外觀上也可以大概的判斷出一些。看起來很精神的,活力很高,且整個雞苗籠會比較吵雜,聲音清脆。用手去捉的時候其跑動速度極快,捉到手裡後會有強烈的掙扎感,體型在絨毛的覆蓋下仍然看得出比較飽滿,雞爪有力。這樣的一般都是優質雞苗具備的條件。

H7N9禽流感疫情警報解除 棗莊家禽養殖戶積極補欄

3、適應能力。養雞戶可以優先從其適應力來判斷下,如果買回來的幼苗不適應當地的生長情況,那就不會有什麼價值了。建議養雞戶預先購買部分回來飼養一下,如果一週內一切都比較正常,那麼說明哪裡的雞苗時比較優質的,起碼就適應力而言,是很符合在你所在地養殖的。

4、母體情況。優質的母體誕生的優質雞苗相對會高很多,所以大家如果購買數量極大的時候最好了解下這個出售場地日常的養殖情況是怎樣的。如果這個雞場的發病機率一直比較少,且雞苗管理的極其到位,那麼其優質的機率相對就很理想了。

土雞養殖的方法

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

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

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擴充套件資料

土雞病毒病的防治

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艱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及神經症狀、頭部和麵部腫大、產蛋終止等,敏感雞群死亡率高達50%~70%。

預防措施:雛雞7~10日齡用新支二聯四價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後要用七味抗毒飲飲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平時用恆傑康拌料,減少新城疫的發病率)。

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痂,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黃白色病灶。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

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委靡,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疏鬆下垂,最後極度衰竭脫水而死。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做苗後連續用速效囊病寧飲水,可減少疫苗的應激反應,並可控制法氏囊病的發病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土雞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