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葫蘆最晚什麼時候種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15W

葫蘆最晚在四月份前後栽種,栽後管理得當六七月份可開花,九十月的時候就可收穫了。不同的地區氣候環境也不同,因此栽種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其中南方地區氣候溫暖些,多是在三月就可播種了,而北方地區栽種的時間要晚一些,要等溫度穩定後再播種,這樣才可更好的出芽生長。

葫蘆最晚什麼時候種

葫蘆什麼時候種?

俗話說三月三,種葫蘆。一般葫蘆是3月下旬-4月上旬種植的。

葫蘆的生長適和溫度為:15℃-28℃。開花期為:6-7月

培育方式:首先選肥沃壤土,再用育苗盆或在溫室地面進行育苗。育苗播種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用70℃熱水燙種並迅速攪動,水溫降至30℃時浸種12小時,然後在28℃—30℃條件下催芽。3-4日即可發芽。芽長0.5-1cm時,把它種在育苗盆裡,土壤使用育苗培養土。

播種方法:種子平放,蓋上1cm的土,然後澆水,一直到發芽為止用報紙蓋上,以免水份蒸發掉,放在不能淋雨的半陰外。保持土表溼度,十餘天即出苗。選晴朗無風天播種,苗床先澆底水。移植培育:培育30—40天后,幼苗長出4片真葉,這時就可移栽露地定植。

同時選取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施足基肥,適當深翻,株行距50公分左右栽一株,澆足水,成活後及時施肥,每月1-2次,同時要及時搭建棚架,以利攀爬。嫩果表皮有粘毛,遇到觸控即停止生長,可利用這一特點生產出整齊一致的葫蘆。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變種

瓠子(變種)扁蒲

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釐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蘆(變種)

與葫蘆(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釐米。我國多栽培。

本變種果實藥用,成熟後外殼木質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變種)

本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釐米。各地栽培。

本變種的果實可製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優美。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

葉柄纖細,長16-20釐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釐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釐米,寬2-6釐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鬚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

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釐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釐米,寬2-3釐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

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

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釐米,有的僅長10釐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葫蘆

葫蘆什麼時候播種,葫蘆的種植時間

葫蘆種子一般是清明前後播種,2-4月,7月5日以後結的果子必須摘掉,不會老了,太陽一晒就裂。為了使葫蘆生得更大,在結的前三個果子要去掉。

葫蘆是喜溫植物,種子15℃開始發芽,20~30℃為發芽的適宜溫度,30~35℃發芽最快,生育適溫為20~30℃,15℃以下生長不良,10℃以下停止生長,5℃以下開始受害。

注意事項

1、蘆播種時間不能晚於穀雨時節,如果地溫低可先在屋內播種或育苗,等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再搬出室外。

2、盆栽前要選好肥土,用疏鬆酸性土,摻以土雜肥,鹼土、板結土不可用。

3、盆栽後注意管理。每盆選壯苗2株,待長成1米高時在底部三個葉處打頂心,使之生側枝。因葫蘆是側枝生果,如長到三四片葉時仍不見果,可再次打心,直到生果為止。這時留優去劣,每盆留一株,如果肥水充足、長勢好,也可兩株均留。

4、防治病蟲害。葫蘆的主要蟲害是蚜蟲,防治方法與大田作物同,高溫季節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另外,要防止大水澆灌和長時間的雨淋,視長勢不斷增施肥料,三伏天防烈日暴晒。

拓展資料

葫蘆(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別稱蒲瓜、扁蒲、瓠瓜、瓠子、蒲仔、匏仔[1]等,是屬於葫蘆科葫蘆屬的一種植物,它是爬藤植物,其果實也被稱為葫蘆。

葫蘆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用作容器。估計它來源於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祕魯和泰國均有數千年的被種植的葫蘆被發現。在埃及葫蘆被作為陪葬品。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2]。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歷史了[3],有些學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指葫蘆的字了(卣)[4]。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提到葫蘆。一個例子是《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葫蘆是一年生攀緣草本,具有軟毛,卷鬚分枝;卵圓形的葉子互生;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

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藤上有毛,葉子橢圓狀或心狀。果子可以從10釐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葫蘆喜歡溫暖、避風的環境,種植時需要很多地方。幼苗怕凍。新鮮的葫蘆皮嫩綠,果肉白色。

葫蘆什麼時候種植:穀雨時節之前種植

葫蘆可在4月5~10日進行種植,不能晚於穀雨時節。

1、葫蘆南北均可種植,適應性很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各類農田、農業觀光園、房前屋後、田間地頭、荒坡野嶺、花盆、陽臺都可以種植,但疏鬆肥沃、持水性好的土壤可提高產量。

2、葫蘆生長需要充足的水分,而開花、結果期土壤、空氣溼度過高則花和幼果易腐爛。

Tags: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