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科普教育 > 

白鵑梅花語

欄目: 科普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4W

白鵑梅花語寓意為忠貞,堅毅。適合送給有這種品質的人,可表達對對方的欣賞之意。它多是在每年的春季開花,具體的花期是四月到五月之間。開花的時候為總狀花序,淺鍾狀的花萼,花瓣為倒卵形。花色潔白,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想要它更好的開花要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喜光照足,通風好,半陰的環境下生長。

白鵑梅花語

白鵑梅的花語是什麼

白鵑梅,薔薇科,白鵑梅屬。又稱繭子花、總狀花序白鵑梅、金瓜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白鵑梅的`花語是什麼吧

白鵑梅的花語是什麼

花語:生命(Life)

白鵑梅的簡介

白鵑梅,薔薇科,白鵑梅屬。又稱繭子花、總狀花序白鵑梅、金瓜果。落葉灌木。高3-5米,枝條開展,小枝圓柱形,微有稜角,無毛葉橢圓形,長橢圓形,長3.5-6.5釐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短,無托葉總狀花序,具白色花6-10朵,花徑2.5-3.5釐米,花梗長1.5釐米,苞片小,披針形,萼筒淺鍾狀,萼片三角形黃綠色,花瓣倒卵形,長1.5釐米,基部有短爪,雄蕊15-20,分五束著生於花盤上,花期5月果期8-9月,蒴果倒圓錐形,有五稜脊。分佈於我國江蘇、浙孤植、叢植,或作花籬均好。江、河南、江西等地。播種法種子易得,軟材扦插及壓條均可。耐寒亦耐旱,在北京可以露地越冬,半陰亦可生長,肥沃壤土生長更佳,栽培容易。春暖後白花累累,稍有香氣,同屬中還有紅柄白鵑梅 (l-dii),花梗短,雄蕊多到20—30,葉柄長,1.5—2.5釐米,常紅色,分佈較廣。其它均與白鵑梅同。喜光,也耐半蔭,適應性強,耐乾旱瘠薄土壤,有一定耐寒性,在北京可露地栽培。生於山坡陰地,海拔250-500米。

產中國河南、江西、江蘇、浙江等。

落葉灌木,高達3-5米,枝條細弱開展小枝圓柱形,微有稜角,無毛,幼時紅褐色,老時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鈍,平滑無毛,暗紫紅色。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至長圓倒卵形,長3.5-6.5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圓鈍或急尖稀有突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稀中部以上有鈍鋸齒,上下兩面均無毛葉柄短,長5-15毫米,或近於無柄不具托葉。

白鵑梅的園林價值

白鵑梅姿態秀美,葉片光潔,花開時潔白如雪,光彩照人,是良好的優良觀賞樹木,適於在草坪、亭園、林緣、路邊、假山、庭院角隅作為點綴樹種。老樹古樁又是製作樹樁盆景的材料。

白鵑梅花語(白鵑梅圖片)

1、白鵑梅什麼時候開花。

2、白鵑梅花期。

3、白鵑梅是梅花嗎。

4、大花白鵑梅。

1.白鵑梅會開花。

2.它的花期是在春季的五月份取錢後。

3.花開時呈頂生的總狀花序,花色為白色。

4.不過,種下後養多長時間開花是不確定的,要看氣候環境以及繁殖方法。

5.它的繁殖常用的兩種方法是播種和繁殖。

6.播種法肯定要比扦插的開花更晚,需要的時間更長久。

7.此外,還要注意平時的管理。

大峪穿越嘉午臺

2020年4月12日,今春第二波寒潮即將告退時,適逢週末,春光明媚,便與同學相約去登熟知已久,卻未曾登臨的 嘉午臺 ,簡單做了旅行規劃,決定 來個人生首次穿越 。

上午九點半,我準時開車抵達 白道峪村口 等同學,村口因疫情和防火設有卡口,不讓我們這類生人進入。等同學之際我溜達進旁邊桃園,桃花雖已敗,但我抬望眼卻被眼前春勝迷戀,順手拍了幾個美景,又探尋兩處進山步行小道(實為入村田埂),可惜我們計劃要從大峪開始穿越。

等來同學,我們就把一車放在 白道峪村口停車場 ,同坐一車進 大峪 ,刷綠碼順利過了第一道關,第二道關在大峪村委會門口,說啥也不讓車進,就把車停在卡口旁,從 大峪水庫下 邊,徒步進山了。

從水庫下翻上水庫大壩, 水庫上邊,便是進山坦途。早春的山裡,清晨還是感覺得到絲絲寒意。

在山谷裡, 一湖碧水如翡翠, 無風、陽光暖暖地鋪在湖面上, 湖畔景物 鑲嵌在 湖水裡,恰似一塊巨大的琥珀。

漫山遍野的白絹梅點綴在綠意盎然的山野,春光無限美好。

水庫邊路上遇一晨練的五里廟組老山民,共同前進。剛好能給我們指路。

按其指引,我們 從 五里廟組 裡右側 兩戶農家樂界牆之間的窄巷道里穿過,入 一山澗溯流而上 ,清泉石上流。

山野春來遲,春寒料峭的時節,而此時我們卻不覺得有寒意,我熱得都脫去了抓絨外套。

沒走多遠,在山道上遇見三位剛採挖奇花異草下來裝車的老山民,見其獨紫杆上端開著一叢紫色小花,甚是好看。問其名,告知於我,事後我卻忘了,令人懊惱不已。

溪水清淺,流於亂石間。

頑強而倔強的生命力。正在用自己弱小的身軀挑戰著那塊巨石。

沿溝谷山道繼續前行,遇一後邊趕上來的老山民,說他家就在左手邊谷岔口,可以到達 獅子茅蓬 ,要從此谷登嘉午臺路不好走,按其指點,不遠處有幾處低矮的山舍便是;要去嘉午臺就 沿右側路 上山嶺,路好走些,景點也多。

剛上到山嶺上,山之春色俯仰眼底。幽幽暗香、潔白如玉的白絹梅花瓣偷了我的心。腳下這道嶺是 大峪、小峪和白道峪的分水嶺 ,東崖畔翻修了一座小廟,曰無量殿。殿前有一位白道峪村男性山民擺攤賣涼皮、袋裝零食和燒開水賣開水,與其閒扯中給我2斤裝的保溫壺灌了一壺水,收費15元。我猜他每天售賣的剩餘物品過夜時,會寄放在無量殿裡吧!

時隔兩年再遊故地,但見一對年輕夫婦領著一個兒子在售賣食品和瓶裝水、飲料啥的,沒見燒水的那攤子爐具,也沒見那位老者。

我便好奇地問男攤主是咋回事?

他笑著說:“那是我爸,老了,爬不上來了,去年就沒再上來過。”

感嘆世事不易中,我也笑著繼續問道:你咋不燒水賣?

他露著怪怪的笑臉答覆我:“水在下面溝裡,我往上背不動麼!”

白絹梅三態呈現眼前:盛開、含苞和孕花蕾,被綠葉襯托著如素絹無暇雪白,好可人!我是第一次見白絹梅。它又名白鵑梅、繭子花、九活頭、金瓜果等,是薔薇科白鵑梅,屬灌木。白鵑梅花語寓意為 忠貞,堅毅 ,適合送給有這種品質的人,可表達對對方的欣賞之意。

在海拔1300米的 無量殿 前稍作休整,沿腳下分水嶺山道往 龍脊 方向順道邊觀景邊向前挪腳,沿途有多處自然觀景平臺,點位一變大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感。

站在花叢裡,俯仰 大峪岔溝 風光,群嶺逶迤,群巒峻拔又蒼蒼。剛離開無量殿不遠,就見左手邊的 文殊茅棚 。

徜徉花海:

素絹掛枝擁身邊,瑤池遺落玉連環;

春光明媚春色秀,穿行花間心似癲。

近看花一叢,遠觀雪滿山。

第一次邂逅這“藍精靈”,端其晶瑩剔透的紅花梗、淡藍泛紫清亮的花瓣長在一片綠葉上,真擔心它們是怎樣熬過一個個山野春寒的?後來才知其芳名: 小藥八旦子 。它是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瘦弱多年生草本,高約15-20釐米,花藍色或紫藍色。

邊往 岱頂 方向走,邊遊目賞景。

賞白絹梅花於嘉午台山嶺有感

雪蕊瓊絲繭子花,雲堆霧漫飄嶺崖。

徜徉花海蜂蝶翩,神仙亦羨不戀家。

此時已能遙望到 岱頂興慶寺上的獵獵紅旗 。

走過山嶺林蔭道,來到一處平臺上,旁邊有一 古磚塔 ,這是 山神廟 的地盤。

廟毀,獨存一青磚古塔。

猛然間“撞了 雲梯 ”,抬望眼,有華山百尺峽之險境。這架雲梯被人稱為小梯子。

登雲梯 上,仰觀金烏翱翔天宇,俯察樊川稻田可否整理。

登臨 地藏殿南天門 ,山石壘砌拱券門,活路是粗中有細。

回頭鳥瞰雲梯,確有天垂而下之感。

殿門開卻無人值守。在殿前臨崖探尋來時路, 大峪水庫 盡收眼底,“斑斑殘雪”點綴著山野,猶如星辰大海昨夜墜落人間。

出地藏殿,貼山崖小道右行,卻在殿後誤入 虎口 。

剛逃離虎口,驚魂未消時,

怕虎追過來,驚慌中回頭又見一巨形 蒼鷹 貼附虎頭右側,作振翅欲飛狀,

蒼鷹的一雙利爪似乎已被猛虎右前爪牢牢地摁住了,我慌忙中找來一木棒準備捨身 驅虎救鷹 ……

然虎鷹爭鬥,不理人情。我便擦去一臉冷汗,坦然與之合影。

藍天下,暖陽裡,人與自然和諧一幕。

行此, 岱頂興慶寺 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正在漫卷西風。

得抓緊趕路,還有好長一段路程才能親臨岱頂吧。

行走在嶺上原生態小道上,巉巖兀自,風光更絢麗。未幾,到達一處標誌性景觀“ 破山石 ”,破山石就如它的名字一般,兩塊相鄰的石頭猶如被一把巨斧從中劈開,也有傳說是關公用青龍偃月刀劈開的,沒有史料記載他曾經到過西安一帶呀?美好的事物無需較真吧。“切面”光滑整齊,令人無不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要想登岱頂就必須通過這條被“劈”開的石頭縫。

從破山石處往後一轉身,就能看到 破山石護國寺 。 破山石護國寺當地人也叫 破山寺 ,這裡是嘉午臺繁盛佛文化的代表, 歷史 十分悠久,自 唐代 開始就是長安城附近的著名寺廟,寺內的“ 喇嘛洞 ”就是 西藏活佛班禪 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且這裡儲存著 終南山唯一一個儲存完整的肉身菩薩 ,這也更為本寺增添了幾分神祕的人文 歷史 ,肉身菩薩指的是得道高僧圓寂後肉身不腐的神奇現象,在破山石護國寺的這尊“ 肉身菩薩 ”是 1997年圓寂的能忍尼師肉身 。

破山石寺從外面看起來規模並不大,但是這裡的破山石護國寺 界碑 卻在下面一座山頭的地藏殿旁,由於受制於地形與地勢因素影響,大殿與大殿之間還要翻山越嶺,如此來看,這座寺廟的規模可一點也不小哦。

其狀讓我忽然想起了西嶽的西峰上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難道此處是被二郎神楊戩持三尖兩刃戟追擒大聖時,在此刺殺躲藏在石後大聖而留下的“戰績”?我借用遊客登山杖作劈石狀,身邊有遊客手握利斧假我劈石開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幫我出策擺雄姿,歡聲笑語飄蕩在山谷裡,久久不息。

臨破山石觀景臺再望大峪,山裡正在褪去冬裝,穿上春衣,山外平疇綠意盎然。

剛折道登級過了破山石,就是 一線天 景點。

緊接著來到 風洞 。

此時,暖陽正好駕臨風洞崖上,萬道金暉斜射而下,給風洞做了一副金光暖簾。

穿過風洞就能探瞰小峪石門岔裡的風光。

迎面望見雪瓦山嶺上,有一狀如天蟾的“ 飛來石 ”杵臥山崖上。莫非它就是在 天庭戲嫦娥那隻癩蛤蟆的化身 ?

站在風洞後邊,鼓風而推,欲把風洞做更大。

風洞緊鄰迴心石 ,狀如秦俑頭像。

上 朝天梯 ,過海拔1800多米的 岱頂興慶寺 ,走過 長空棧道 ,就要騎 龍脊 了。

嘉午臺 由五座山峰組成,自古以來就被稱為 小華山 ,最高峰海拔約1800多米,這裡奇峰迭起,山巒峻秀而逶迤,風光奇險,又是 秦嶺的大峪、小峪分水嶺 ,一路上寺廟、茅棚不斷, 隋唐時期 這裡就是佛教聖地,如今山上的佛教文化氣息濃厚,是深受遊人喜愛的一處 旅遊 勝地。也是雨後初霽觀雲海的佳境之一。

“飛過”近百米長的 長空棧道 ,已是玉樹臨風 龍脊 上,看著龍脊,不到10公分寬,兩側皆是萬丈深淵,遊人多有至此止步不前了,同學恐高,也沒隨我繼續前行。我踩龍脊奔龍頭而去,一陣風似的,心裡竟沒有一絲恐懼感。

一戶外團隊隊員正在龍脊上拍照,我借過他們的隊旗也狂嗨了一下。

臨近龍頭小松林下有兩條同側下嶺羊腸小道:一曰 雪瓦山 ,一沒標識(隨後知是去 觀音洞 、 龍口 、也可往返 雪瓦山 的岔道)。龍頭前有一小平臺,一女青年獨自盤腿坐於危崖邊,煞是令人揪心,我便好言告之退後一點,誰知人家又展開兩腿垂懸於萬丈龍頭外,我便不敢再言語了。

我激動地在龍頭拍照留念,又拍視訊有機會把美景轉給親朋好友分享。

突然,對面山谷下方傳來一陣呼喊聲,尋聲定睛一探,是三位男遊客站在一平臺上正對著龍頭昂視吶喊,這個女孩就趕忙問咋過去的?他們告訴女孩路徑,女孩嫌自己一人去害怕,就邀我同往,好遊的我怎能錯過。

我倆就一溜煙地過去了,她說不到十分鐘,隔山夾谷看似很遠,沒成想曲徑有捷道。

哦, 觀音洞 。洞前修築小闊平臺,精緻有序,院中闢有一畦菜地,正說著一年輕剃度過的僧人從洞裡笑呵呵走了出來,給我們講觀音洞前世今生。我見洞口右側峭壁下修有導水槽,問過僧人得知是前洞主為收集山崖無根水直流進院角水窖裡的水道。洞裡也有涓涓山泉流出歸道同流。

又在觀音洞前歇腳與僧人攀談,給我他燒開的山泉水喝,我知道附近有雪瓦山,就是不知道咋走?臨走, 僧人又給我的保溫壺裡加滿山泉開水,我連表謝意。

這時那三位遊客又來到洞左側,攀爬上僅容一人的峭立石壁,說此處照嘉午臺蒼龍嶺最佳,在他們下來後我也好奇地爬上去,果然獲得美景一幅,不虛此行。

下次再來必登雪瓦山。

折回來時,不知不覺就來到 龍口 。可惜沒拍出龍口效果。

覆上龍脊,下到 神仙場 上。

盤坐神仙場,觀雪瓦山,晒著太陽,舒暢。

下龍脊,過長空棧道,出了興慶寺山門,

下到 朝天門 ,旋即 從 朝天梯 拾級而下時,感覺右腿膝蓋外側漸漸有點不適。

朝天梯 ,也稱 大梯子 ,類似於華山千尺幢。 是一段三面臨空的垂直崖壁,兩側有鐵鎖鏈和開鑿的石階可攀援而上: 下者心驚膽顫,頭暈目眩,兩股戰戰;上者緊貼石階向上挪,氣喘吁吁,嘆不見端;

慢慢地兩腳一個臺階的從白道峪挪下了山。一路上途經多處風景名勝,金剛崖、太白廟、新庵寺、白道峪等等約30餘處勝蹟,還有關公刀劈石、雙鳳朝陽等奇石惟妙惟肖。唐宋以來,不少詩人學者都到此吟詩作畫,在自然風光中更添人文色彩。

從陽光明媚到滿天星斗,我們終於挪到了 白道峪村口 。在路邊一家闊氣人門前水龍頭上洗洗手,坐其水泥貼著瓷片的條凳上,全拿出行囊裡存留著地吃的、喝的,擺滿檯面,享受著寂靜春野、夜鳥驚鳴、習習春風、幽幽花香、昂首辨認著久違了的滿天星辰,吃著、喝著、閒聊著,“掃蕩”完檯面,再次洗過手,開啟手機,給山民付過開水錢,再看微信步數預計的3萬多步應驗了,跑了 34238步,霸了今日的屏 。對視一笑,再啟程繼續前行1公里多才到停車的地方,又轉道大峪取車。 107省道 分手時竟因導航設定簡單迷了路,我也暈了方向,車到環山路庫峪大橋那才回過神來。

不負春光、不負同窗攜遊、不負我生,我為自己人生首次穿越成功而自豪、喜悅。興致所致,綴文以歌之:

穿越嘉午臺

終南山上嘉午臺,羨豔已久沒能攀。

春光明媚豔陽天,同窗共赴大峪玩。

雪落山野風光漫,完璧翡翠峪間嵌。

五里廟口溯流歡,奇花異草藏山澗。

溪流潺潺鳥語甜,遊人穿行不知倦。

離谷上樑駐足看,白絹梅盛錦河山。

分水嶺秀搓步前,多處觀景皆驚豔。

攀爬小梯憩南天,臨崖再把河山攬。

大峪小峪白道峪,層巒疊嶂溝壑漫。

遠望城市天地線,天藍灰蓋罩人間。

虎口蒼鷹脫了險,破山石連一線天。

風洞前後美景觀,迴心石前秦俑顏,

興慶寺裡岱頂穿,一溜小煙棧道險。

蒼龍脊站絕壁觀,龍頭龍口打卡瞰。

觀音洞前眺蒼龍,全貌威儀入雲端。

歸途顛腳白道峪,挪到山底過三萬。

晚風習習語星辰,山野幽香不思還。

喝好咥嚵抹嘴邊,相對一笑把路趕。

大峪跨騎絕塵去,手抓樓梯磨腳探。

燒水燙腳去疲憊,一覺醒來八點半。

Tags:白鵑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