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處?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3.12W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處?的答案是:在證明哥德巴赫的猜想中能夠催生出更多的理論,並且有可能會因為要證實這個猜想而出現一些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處?

哥德巴赫猜想的現實意義: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個弧立的數學問題。當年華羅庚教授倡導並組織研究這個難題,是有深邃的戰略眼光的。因為它是帶動解析數論、最終帶動數學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果孤立地看待哥德巴赫猜想,或把它當做一個數學遊戲,可以隨便猜一猜,那就偏了。

目前看來,“1+1”這顆燦爛的“明珠”並非距我們“一步之遙”,而仍在遙遠的“天邊”,在用今天最先進的“宇航工具”都不易到達的地方。

當代中外研究數論的專家終不能使“猜想”變為“定理”,實在不是由於他們不思努力、不想摘那“皇冠上的明珠”。數學理論有一個由粗到精的邏輯嚴密化過程,要靠長期的積累,有時會長達數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曾與其兄潘承洞在數論方面一起做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北大教授潘承彪感慨地說,搞數論研究的人誰不想摘取那顆“明珠”啊,但那只是一種理想,按目前國際數學界的理論發展水平,看來在相當時期內是難以達到的。

王元教授編輯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書,彙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論文20篇。他在該書前言中寫道:“可以確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於將來出現一個全新的數學觀念”。這,已成為中國數學界同仁的共識。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中的一個古典難題,它可以表述為:凡大於等於4之偶數必為兩個素數之和(“1+1”是它的簡單表述,即一個素數加一個素數)。

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這個現象後,由於無法用嚴格的數學方法證明命題的正確性,故只能稱之為猜想。他寫信給當時瑞士大數學家尤拉,請他證明。尤拉一直到離開人世也沒證出來,但他相信這個猜想是對的。從此,中外數學家們高擎火炬、輩輩相承地研究這個難題。

本世紀以來,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證明出“9+9”;1956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證明了“3+3”;1957年,我國數學家王元證明出“2+3”;1962年,我國數學家潘承洞證明了“1+4”。

到1966年,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1+2”在世界數學界引起轟動。“陳氏定理”的內容是:充分大的偶數可表示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就是至今有關“猜想”證明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