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6.79K

拉祜族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祭祖節和婆娘節。其中春節最隆重,在臘月三十晚上各家都在火塘邊吃團圓飯,飯後放火槍火炮。大年七年級這天人們要穿上節日盛裝彙集在舞場上唱歌、跳蘆笙舞,直至深夜。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拉祜族有哪些傳統民俗節日

拉祜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那麼拉祜族有哪些傳統節日風俗呢?

拉祜族主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祭祖節和婆娘節。其中春節最隆重,在臘月三十晚上各家都在火塘邊吃團圓飯,飯後放火槍火炮。大年七年級這天人們要穿上節日盛裝彙集在舞場上唱歌、跳蘆笙舞,直至深夜。

我國拉祜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西岸,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等縣。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

拉祜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中秋節,其中春節最隆重。按照拉祜族的歷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碰上閏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則只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1、春節,拉祜語稱為“擴尼哈尼”。拉祜族人過年分為大年、小年,拉祜族稱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大年是從正月七年級至初四共四天,小年是從初七至初九共三天。臘月三十,人們洗過澡換新衣服,晚上各家都在火塘邊吃團圓飯,飯後放火槍火炮,慶祝節日。大年七年級凌晨雞叫頭遍,各戶便奔向水井搶接“新水”。

據說誰家先搶到新水,誰家的穀子就先熟,誰家就有福氣。吃過早飯後,人們彙集在舞場上唱歌、跳蘆笙舞,直至深夜。八年級起人們互相拜年祝福。初九日至十一日過小年,喝酒、唱歌、跳蘆笙舞。年十二是滿年,這天晚上全寨要跳蘆笙舞,意思是天上的月亮圓了,年也過完了,從第二天起重新進入緊張的勞動生產了。

2、清明節,拉祜語稱為“靈擺固”,在農曆的二月過,是一個掃墓的節日。這天,各家老小都要到墓地清除墳墓上的雜草,加高墳墓,帶上雞、米、酒、煙、茶以及死者生前喜歡的東西,祭祀死者,悼念亡魂,最後全家人在墳墓旁進行野餐。

3、端午節,是拉祜人民種樹種花的節日。傳說這天是撒在田地裡的種子脫離穀殼的日子。這天不能砍伐任何植物,而是種樹、種芭蕉、種竹子最好的日子。傳說這天把棒頭(木杵)插在地裡都會生根發芽。

4、火把節,拉祜語稱為“啊根杜”,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這天天黑時,各家各戶都要在房前屋後或園圃地裡插一對火把,火把是用松明紮成,有的還在寨子中間的廣場上插一對大火把。

火把點燃後,全家團聚共餐,有的還互邀至親好友來家作客,飯後青年男女則聚集在廣場上跳蘆笙舞,直至天亮。“火把節”的習俗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只過一個晚上,有的地方則過三天。

5、新米節,又叫“嘗新節”,拉祜語稱為“扎四俄扎”。拉祜族的新米節沒有統一的日子,約在每年農曆的七、八月間,誰家的新谷先熟,誰家就先過新米節。

用新谷做成新米飯,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共餐,慶祝節日。開飯前要先盛一碗新米飯敬獻給厄莎(創世神)和祖先神靈,然後給狗單獨吃一份。等家中的老人端碗後,其他晚輩才能跟著吃。

6、中秋節,又叫“月亮節”,拉祜語稱為“哈巴節”。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選最好的拿來獻月亮,因為月亮為人們分明耕種的節令。

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各家把選來的南瓜、黃瓜、包穀、穀穗、水果等擺在小篾桌上,拿到寨子後面祭山神的地方獻月亮。其中梨是不可缺少的,象徵青年男女幸福的日子開始了。在月光下,全寨大人小孩圍著篾桌跳蘆笙,慶祝豐收。

7、葫蘆節,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是一個新型節日。1992年8月7日,瀾滄縣人大常委會第九屆第十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瀾滄縣人民政府提請的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至十七日為拉祜族“阿朋阿龍尼”(即葫蘆節)的報告。

2006年2月17日經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將拉祜族“阿朋阿龍尼”( 葫蘆節)時間由原來每年農曆10月15、16、17日調整為每年公曆的4月8、9、10日。每年4月7日是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縣慶,把“葫蘆節”和縣慶合在一起。

其他傳統節日還有農曆二月八、農曆七月的祭祖節等。此外,拉祜族傳統地域性的節日,還有卡臘節(新平)、婆娘節(鎮源)、洗澡節(勐臘)等,信仰基督教的信徒過聖誕節。

關於拉祜族傳統節日

拉祜族在我國的民族中雖不算得上大族群,而拉祜族還有自己的獨特的民族色彩的,對於拉祜族的有哪些傳統 節日 你可否瞭解呢?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拉祜族傳統節日,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拉祜族傳統節日

1.葫蘆節

拉祜語為“阿朋阿龍尼”,在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葫蘆節源自拉祜族創世史詩《牡帕密帕》。史詩敘述厄莎造就天地萬物後,將一粒金色的葫蘆種子種在一棵大樹下,種子慢慢發芽、開花、長成葫蘆。厄莎請來小米雀和松鼠啄開葫蘆,拉祜族始祖扎迪(男)和娜迪(女)便從葫蘆中走出來。這一天是農曆十月十五日,成為拉祜族的誕生日,每年都要舉行莊嚴的慶祝儀式和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

2.春節

拉祜族的春節稱為“擴”,分為大年和小年,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正月七年級至初四為大年,又叫“女人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日為小年,又叫“男人年”。傳說遠古過年,男子外出打獵,來時年已過完,為了慰勞男子,重過一次年,是為小年。拉祜族對春節極為重視,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四日就開始準備過年,打掃衛生、清洗衣物。除夕之夜,人人洗澡,家家舂糯米粑粑。七年級清晨雞叫後,家家戶戶便在槍炮聲中到山泉邊、水井旁搶“新水”。據說,誰家最先搶到“新水”,誰家當年的穀子就會先熟,且事事如意。“新水”搶回來後,要供於神龕上祭神敬祖,給老人洗手。接著將糯米粑粑烤熟,先敬傳說中的英雄扎怒扎別,再分別獻給牛、農具以示慰勞。七年級這天,活動限於寨內進行,主要的活動是到寨子東面的山崗上請年神。八年級至初四,親友間帶酒、糯米粑粑、豬肉等相互拜年,老人接過年禮後,要給拜年者拴紅線祝福。出嫁的女兒亦攜女婿回家拜年。大年初五,全寨男子集體外出打獵,出發前,要舉行狩獵祭祀活動。正月十二日是滿年,全寨人將年神送回到山崗上,夜裡在村寨廣場歡跳蘆笙舞,第二天開始生產勞動,春節結束。

3.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語支各族的共同節日,也是拉祜族繼春節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拉祜族有著本民族關於火把節來歷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天神厄莎強迫人們在八月十五這天向他進貢,拉祜族英雄扎努扎別帶領人們進行反抗,厄莎一怒之下將太陽和月亮藏了七天七夜,天地一片漆黑。

扎努扎別採松明綁在水牛角上,將蜂蠟塗在黃牛角上,照亮大地。人們才得以耕種、收穫,戰勝了厄莎。

厄莎十分氣惱,設計害死了扎努扎別。

為了紀念扎努扎別,人們便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點燃松明火把,相沿至今,成為火把節。

火把節之夜,村寨中央立一對數丈高的大火把,由頭人或德高望眾者將大火把點燃,各家家長也將自家房前的火把點燃,持火把繞行房前屋後,田間地角,驅趕蚊蟲鼠蛇,青年們則圍著村寨廣場的大火把歡跳蘆笙舞,通宵達旦。

4.祭祖節

農曆七月十三至十五舉行。祭祖時,每家在神龕旁臨時擺一篾桌,將芭蕉、菠蘿、桃子、石榴、姜苗花、雞鳳花、養鳳花等祭品一一堆放在篾桌上,祭品堆數與去世的祖宗人數相同,插上香蠟,之後殺雞做飯,用最好的菜敬奉祖先。祭祖時要按去世祖先的輩分大小一一恭請回來過節,祈求他們保佑世人平安幸福。祭祖須邊祭三天,至十五日將祭品用一塊篾笆盛著送至寨外僻靜處,節日方告結束。

5.新米節

具體日期不定。在農曆的七、八月間稻穀黃熟時選一天。按習俗,這天所有人都要回到家裡,連牲畜也趕回家。新米飯做好後,先祭天神厄莎和祖先,然後按順序給牲畜、生產工具及狗各分一份,人最後吃。

6.二月八和月亮節

這類節日只有信佛教的拉祜族才過。時間分別為農曆二月初八和農曆八月十三至十五日。前者的主要活動是到佛房拜佛、喝佛水,求佛保佑人畜平安。後者除到佛房拜祭外,各家還由老人用新米飯、新鮮瓜果祭拜月亮。

7.聖誕節

信仰____的拉祜族,在公曆12月25日過此節。節日清晨,男女老少身著節日盛裝,齊集教堂唱《讚美詩》(拉祜文),下午開展群眾性文體、社交活動並互贈禮品。禮品由教堂波管(管理財務的人)造冊登記,懸掛在立於廣場中央的竹竿上,由牧師禱告後點名領取。送禮品要送對方沒有的東西,青年男女之間則互贈對方心愛之物。各種文體活動多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優勝者可獲得一定數量的獎金和糯米粑粑。聖誕節雖為西方宗教節日,卻帶有濃厚的拉祜族傳統節日特點。

在年節喜慶日子裡,除了跳蘆笙舞外,打陀螺和盪鞦韆也是拉祜族普遍喜愛的娛樂活動。打陀螺通常以比賽的方式進行,少則兩人,多則數十人,各為一方,每人持一陀螺和一根鞭子,先用鞭線將陀螺繞緊,然後扯動鞭子,陀螺即飛旋而出,以擊中對方的陀螺並使之停止轉動者為勝方。打陀螺不僅在寨內進行,有時寨與寨之間還各自選出代表隊開展比賽,風氣頗盛,民間亦有諺語云“過年過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發”。盪鞦韆更是年節裡不可缺少的活動。

8.八月月圓節。

農曆八月十五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選最好的拿來獻月亮,因為月亮為人們分明耕種的節令。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各家把選來的南瓜、黃瓜、包穀、穀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的,梨是象徵青年男女幸福的日子開始了)擺在小篾桌上,拿到寨子後面祭山神的地方獻月亮。在月光下,全寨大人小孩圍著篾桌跳蘆笙,慶祝豐收。

9.拴紅線。

拉祜族拴紅線,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祝願。兒女要出遠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在上路之前,老人要給出遠門的兒女拴紅線,祝福他(她)一路平安,辦事順利。兒女從遠方歸來,也要拴紅線慶賀。無論誰當了英雄或當上官,寨子裡最有威望的長者也要給他拴紅線,為他祝願。青年男女結婚時,長輩也要給新郎新娘拴紅線,祝願他們幸福,白頭偕老。拴紅線,拉祜語叫“吳開派”。紅線是用紅線四根、白線四根、黑線四根共十二根組成,拴線的時候,老人和有聲望的人圍坐在篾桌邊,篾桌上放一個盛有清水的大碗,用筷子把水順一方向攪動,把結起來的紅線留一線頭放入水中跟水一起轉動,紅線頭對準誰,誰就給被拴線的人拴線。拉祜族有一首拴線的歌:“金線銀線,比不上拉祜的紅線,拉祜的紅線啊,把希望拴在心上,把幸福拴在心上,拉祜的紅線啊,是吉祥幸福的線。”

拉祜族的由來

拉祜(hu)族與彝族、哈尼族、僳僳族、納西族、基諾族等屬於同一族源。

拉祜族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來逐漸南遷,最終定居於瀾滄江流域。其服飾也反映了這種歷史和文化的變遷,既具有早期北方遊牧文化的特徵,也體現了近現代南方農耕文化的風格和特點。主要分佈在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兩地區,相鄰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區也有分佈。其中,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自治縣是最主要的聚居區。另外,作為跨界民族,緬甸、泰國、越南、寮國等國家也有16萬多拉祜人居住。他們主要從事農業。

拉祜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分拉祜納和拉祜西兩大方言。過去無文字,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曾創制過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因欠科學,未能推廣。新中國成立以後,創制了新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經濟以鋤耕農業為主,旱谷、水稻、玉米是主要作物。還建起了農機、製糖、製茶、採礦等地方工業。

拉祜族歷史悠久,其先民“屬古代羌人族系”,是從青海、甘肅一帶逐漸輾轉南下,進入雲南和中南半島的。拉祜族自稱“拉祜”,有“拉祜納”(黑拉祜)、“拉祜西”(黃拉祜)、“拉祜普”(白拉祜)等支系。史稱、他稱有“史宗”、“野古宗”、“苦聰”、“倮黑”、“磨察”、“木察”、“目舍”等。1953年4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成立時,根據本民族人民意願,統一定族名為“拉祜族”。

拉祜族的禁忌

1.飲食禁忌。禁止用母豬及母獸肉做“剁生”,認為生命為母性所給,剁其肉會遭到所有獸鬼的報 復。禁食獻祭在路邊、樹林裡的肉食,因為那是給鬼神吃的。忌諱在屬雞日嘗新,認為雞之消化能力強 ,屬雞日吃新米,常年肚子都餓得快。忌吃牛肉,《牡帕密帕》說拉祜族靠牛生存,故而不令不吃牛肉 ,牛死後還要將其埋掉。

2.住房禁忌。禁止住因難產死過人的房屋,否則後住者也會遭此厄運。禁止挪動房內的神桌,否則 會觸犯祖先和眾神。忌諱跨越房內柴頭,也不得坐在柴頭中間,否則將使犯忌者骨肉分離。

3.服飾禁忌。忌諱用破統裙的碎布縫補男子的衣服,否則男子打獵時會受槍傷或為野獸所傷。瀾滄 茨竹河一帶的拉祜族認為紅色不吉利,因而忌穿純紅色的衣褲,也禁止外人帶入紅毯子、紅手巾等物。

4.喪葬禁忌。禁止在不吉利的日子下葬,認為不吉利的日子送不走亡魂。忌諱單人蔘加葬禮,否則 其靈魂將與亡魂配對留在陰間,因而參加葬禮的人必須成雙成對。禁止將凶死者埋在公共墓地,否則凶 死事件會不斷髮生。

5.婚姻禁忌。禁止在父母忌日辦婚事,否則將一世艱辛。新婚夫婦忌用有缺口的碗,否則生下的子 女也會缺嘴。

6.生養禁忌。孕婦禁止爬樹,忌諱摘瓜果,忌殺生,否則會流產。禁止丈夫在妻子坐月子的前12天 出遠門,否則嬰兒會受到“樸死鬼”的傷害。忌諱罵嬰兒,否則會遭“嬰兒鬼”的報復。

7.生產禁忌。屬馬日不下種,認為馬胃口大,會造成糧食欠收。玉米、蕎麥只能在屬虎日開種,因 虎不吃玉米、蕎麥,且能驅趕其他野獸,使莊稼豐收。忌諱在父母忌日下種,否則糧食會被陰間收走。 狩獵忌帶肉食,捕魚忌帶醃菜,否則獵神會發現肉食和臭味,致使漁獵無獲。忌諱在火塘邊商議獵事, 否則火炭會通知野獸逃走。忌諱進烤酒房不加柴火,否則會使出酒量減少。春節後第一次打雷,全寨停 止生產勞動一天,且不舂碓。

8.節日禁忌。禁止在大年七年級下地幹活、砍柴、洗衣、舂碓、殺生、割菜、做生意、借東西、放養 牲畜等,按拉祜話說即是“凡動的不能打,凡綠的不能動”。忌諱在大年七年級說錯話、做錯事。

猜你喜歡:

1. 拉祜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拉祜族節日飲食習俗和婚俗信仰

2. 葫蘆節節日內容介紹和相關傳說

3. 56個民族傳統節日

4.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及其方式

5.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