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05W

意思是:先為事業而憂慮,後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享樂,後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成語發音:xiān yōushìzhě hòulèshì,xiānlèshìzhě hòuyōu shì

成語解釋:先為事業而憂慮,後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享樂,後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成語出處: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先憂事者後樂,先傲事者後憂 檢視更多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的近義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什麼意思?

意思:為官者(作者當時的身份)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原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釋義:不因外物的美好而高興,不以自己的得失而悲傷。在朝廷上做官時,會為百姓的事擔憂;身處江湖不做官時,也會為國君擔憂。

進入朝廷做官要擔憂,退處江湖也會擔憂。既然這樣,那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這樣的人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得到快樂之後再快樂!

賞析:

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曾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南宋大詩人陸游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國富”不等於“國強”,如果國防不鞏固,國民沉醉於和平安寧生活之中,即使生產發展了,也有可能毀於一旦。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就是一例,由於粉飾太平的風氣瀰漫,僅經過六個星期的戰鬥,號稱強國之一的法蘭西就在首都巴黎城頭掛起了白旗。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放鬆警惕,而應居安思危,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

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什麼意思

意思:先於天下人的憂去憂,晚於天下人的樂去樂。

“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改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節選: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作者簡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曆三年(1043),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慶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學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複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是採取了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

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後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議論的部分字數不多,但有統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錘鍊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岳陽樓記

“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之樂而樂”是什麼意思?

直接翻譯:在天下人擔心之前擔心,在天下人快樂之後快樂。

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

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拼音【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

①先:形容詞作狀語用。在……之前。

②憂愁,名詞。

③憂愁,動詞。

④快樂,名詞。

⑤快樂,動詞。

3、成語故事

宋朝時期,滕子京因遭誣陷被貶到嶽州當知府,重新修復了岳陽樓,范仲淹受他的囑託寫一篇《岳陽樓記》:“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外物好壞或自身得失而或喜或悲,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但是,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託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什麼意思?

首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其意思就是為官者(作者當時的身份)應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分愁擔憂,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但是,一般人讀到這句話的時候,難免生出疑慮,憑什麼要把自身的利益和快樂至於他人之後?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道德經》中說“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於是,我們便可從中更深刻地理解所提問題的現實意義。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讀經典】

古文今譯: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後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於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我的理解:天地的運作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長久久。聖人效法天地,行為沒有貪私的心念。

比如,我們一旦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很多的誘惑,機會來得更為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佔有慾。猶如魚看到了誘餌,可一旦咬了鉤,再掙脫可就難了。

有道的人,不因自己的私慾而行事。他“後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意欲和利益擺在後面,而優先考慮更多人的利益,反而能贏得大家的推舉和愛戴;”外其身而身存”,能把自己置於眾人之外(深陷其中恐難以平心靜氣,又何以能做到無私呢?),他反而可以有更好的生存狀態。我覺得,這是能否成為一個好領導的重要的品性。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切為了造福民眾而努力做事,所以,有人誇我我也做,罵我我也一樣做,因為不存在任何的私心,結果功成業就,內心平靜安樂。“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正是由於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成就他的理想生活,完成他的精神生命。

怎麼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原句為: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意思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現出作者的遠大政治抱負。

經常保持這種觀點,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齊宣公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