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待月西廂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6.86K

意思是:謂情人私相約會。

待月西廂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待月西廂

成語發音:dài yuè xī xiāng

成語解釋:謂情人私相約會。

成語出處:唐 元稹《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情人私會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分明訪賢東閣,已成待月西廂。★《玉嬌梨》第九回



待月西廂什麼意思

關於男女幽會之事,一直以來喜歡“待月西廂”的那種感覺。“待月西廂”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那首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浮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詩寫得極富情致,花香人豔的,好不讓人喜歡。在我看來,玉人是否如約而來,已經變得不怎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書生在這樣美好的期待中,已經品味到了愛情的甜蜜和焦灼。凡是戀愛過、幽會過的人,怕是都曾被這樣的愛情蟄疼過撫慰過幸福過吧。

由元稹的詩,自然會想到王實甫的《西廂記》。《西廂記》裡的那對才子佳人,一個就是待月西廂下的張生,一個就是崔鶯鶯了。這兩個人可是中國戲曲史上最為著名的人物了。其實,這對才子佳人先是出現在元稹寫的傳奇《會真記》裡,後來,隔過長長的一個宋代,才被元人王實甫借在了《西廂記》裡。王實甫可謂是一個移花接木、拿他人梁木構建自家房屋的高手。

中國古代說故事總是氾濫著才子佳人的那一個俗套:先是一見鍾情,兩心相悅,繼而風生雲起,一場相思一場病,最後柳暗花明,落個大團圓的結局。《西廂記》裡的愛情故事自然也不例外,典型的古代愛情版本,賺足了人們的慨嘆和淚水。記得自己初讀《西廂記》時,就曾經受之感染,心馳神往地憧憬著自己,有那麼一天,也會遭遇一位佳人,與佳人共同翻刻這樣的一個愛情版本,以期讓人羨慕,讓人慨嘆。但是,看過的書多了,閱歷的事多了,就知道翻版這樣的愛情故事,一來要有運氣,能遇到一位佳人,二來要有勇氣,去面對太多的曲折坎坷。動人的愛情豈能一帆風順。愛的歷程,太平坦了,就沒戲看,就不惹人眼目,就不招人牽腸掛肚,就見不出愛情的蕩氣迴腸和忠貞不渝。王實甫寫《西廂記》,就看準了人們的這種心理。當然,戲到最後,還得是個大團圓,這才符合人們憧憬美好事物的心理。不論古今,善良的人們非常樂意看到一個光明的尾巴,綴在一個故事、一段愛情的屁股後邊,就算作是一種對愛情理想的溫情關懷吧。

讀《西廂記》,給我印象最深的還不是故事的一波三折,而是才子佳人月下幽會的那個最經典、最具詩意的場景。在一個“雲斂晴空,冰輪乍湧;風掃殘紅,香階亂擁”的月夜,張生先是動操囊琴,繼而歌吟《鳳求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翩翩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張弦代語兮,欲訴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琴聲已是撩撥佳人的心,歌聲更是攪得佳人柔腸寸斷,潸然淚下。愛情的詩意在這個場景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濃霧瀰漫,竟讓人為之陶醉得平添出一絲窒息的感覺:愛情實在是一種心口上的疼痛啊。

因為欣賞這個詩意的場景,我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個“待月西廂下”的張生,為了一位佳人,傾情製造愛情詩意,讓自己的愛情大放異彩。當然,這只是由閱讀而來的一種不著邊際的暢想而已。其實,做不做這個張生無所謂,也沒必要非崔鶯鶯這般佳人不娶。真要做上這個張生,恐怕我這個散淡、閒適慣了的人還承受不了愛情的百般折磨。一出《西廂記》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沉浸在戀愛中的人,要像張生和崔鶯鶯那樣,心中應該一直湧動著“待月西廂”般的愛情詩意才對,即使是面臨著棒打鴛鴦散的威脅。其實,說白了,這種詩意就是執著愛情的另一種說辭。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什麼意思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出自唐代元稹《會真記》。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著輕柔的月光,在西廂下痴心地等待伊人的到來;迎著徐徐的涼風,門扉是半掩半開著;看到映在牆上搖動的花影,還以為是伊人已經來了。描寫張生月下痴心等待崔鶯鶯前來相會的情景,內心有掩不住的喜悅與興奮。

蘇軾的雨中花慢。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是何意思?

宋 - 蘇軾 - 雨中花慢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題目】:雨中花慢

【內容】:

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

睡起酒闌花謝,蝶亂蜂忙。

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

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牆。

羞顏易變,傍人先覺,到處被著猜防。

誰通道,些兒恩愛,無限淒涼。

好事若無間阻,幽歡卻是尋常。

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嘗。

註釋:

上片寫夢境。描述一位煙鬟霧鬢的水神,凌波馭風翩然而來。從冰綃瓊佩的服飾去辨認,竟是舊時的情侶 。頓覺天地清明 ,靄消霞吐。接著描寫含情相對,若即若離的畫面,益增夢境迷離惝恍之感。詞的起句,寫景、寫人,常因需要而定 。《念奴嬌·過洞庭》是由景及人的,寫罷“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之後,才點出“著我扁舟一葉 ”。如果這首詞也採取同樣寫法,把起句和“秋霽”聯互換一下位置,損益幾個字使成為“秋霽天高,明霞乍吐,曙涼宿靄初消。⋯⋯一葉凌波渺渺,煙鬟霧鬢蕭蕭”。這樣平鋪直敘,縱使字句斟酌至當,也平庸無力,振不起來。作者所以致夢是思念情侶,並非流連光景,所以一起就要突出重點正如《楚辭·湘夫人 》之手法,以“帝子降兮北渚”突起,然後才寫“嫋嫋兮秋風”。從詞的這一片看 ,這兩句寫景是插在寫人的中間的,於是它還兼有另一作用。作者把李氏比之於水神,當她來臨的時候是“煙鬟霧鬢蕭蕭。從“ 蕭蕭 ”兩字可體味出是粗服亂頭的形象。後來又是“微顰不語”。

那麼,當他們乍見互認的一瞬間又是如何呢?這時喜悅的心情必與自然景物融而為一 。“明霞乍吐”可喻喜形於色。“宿靄初消”也可說暗指暫釋久積的愁雲。

還值得注意的是“認得蘭皋瓊佩”一句在這裡用典確切。江妃當日解佩以贈鄭交甫,頗似李氏之接受孝祥相愛 ;其後情好而終 ,彼此又復相似。瓊佩信物猶識,而舊人已難重尋。片末寫夢中李氏的舉止表情極細:沉默微顰,稍進又止;遺世獨立,何姍姍其來遲!超凡,遙遠貌。

下片寫夢中的思想活動。儘管這位水神是如此可望而不可及,但終不失望。盈盈愁思,冉冉神交,“斷魂欲遣誰招”。這裡所謂斷魂,實指受到損害的愛情,與“帝遣巫陽招我魂”(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句)之取義《楚辭·招魂》有別。他和李氏是受多方面的壓力不得已而分離的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張先《一叢花》句),作者表示要矢志不渝,等待著青鸞傳信,等待著烏鵲填橋。然而這種希冀究竟是微茫的,自從李氏歸山學道,兩人之間又多一層障礙。什麼“琴心三疊儛胎仙 ”(語出道家《上清黃庭內景經》,胎仙指胎靈大神 ,儛同舞 ),自是空勞悵望;所謂:“翡翠戲蘭苕”(晉郭璞《遊仙詩》句)的虛無幻境,令人尤不忍看。“莊生曉夢迷蝴蝶”,栩栩然蝶也,那是好夢;這一對愛情悲劇的主人公卻是咫尺天涯,相思相望 ,又怎得不魂銷腸斷?幽夢乍醒,驚鴻倏逝,這時正是秋霽曙涼,霧消霞吐,仙人駕著紅雲遠去,天際隱約聽得笙簫。詞情至此,筆與神馳,也把讀者帶到情思縹緲的境界。

通觀全詞,除最後三句述醒後幻覺外,餘皆夢中所見,寫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極煙水迷離之極。蘇軾的《江城子》也是記夢,上來就說“十年生死兩茫茫”。後來又說 :“縱使相逢應不識。”上片寫的是死別之情,下片才寫夢境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他這是憑悼亡人,可以如此實寫;孝祥和李氏是生離而非死別,因此虛實兼顧。夢境本虛,故以“認得”實之。重圓無望是事實,卻以“猶自待”虛詞掩之。其他如“相顧無言”與“微顰不語”,“明月夜,短鬆崗”與“紅雲一片,天際笙簫”等等,一寫永訣的哀傷,一寫暫離的悲慼。對比二者,措辭可謂各盡其妙。而後者描寫夢裡重逢,尤能將真摯愛情和微茫心事曲折地表達出來。孝祥自從紹興丙子(1156)送別李氏,曾有“雖富貴,忍棄平生荊布”及“不如江月 ,照伊清夜同去 ”(《念奴嬌》)等句。

一別逾十年,如今同之遠來省親,怎會不勾起內心深處的痛苦?詞裡說 :“神交冉冉,愁思盈盈,斷魂欲遣誰招 ?”前二句承上啟下,第三句竟是一篇主旨,細心體味便知。明楊慎盛稱於湖詞,曾引“秋淨(霽)”一聯為“寫景之妙”的例句(《詞品》卷四),倘當日得知本事,所以理解全詞更深,料應拊掌稱絕。

Tags:待月西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