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什麼是海馬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98W

硬骨魚綱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海馬屬(Hippocampus)魚類的統稱。 珍貴海產藥用魚類。 因頭部如馬頭而得名。 廣泛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及溫帶近、內海水域。自印度洋非洲東岸、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中國、菲律賓、日本至太平洋中部諸島沿海海域均有分佈;也見於大西洋非洲沿岸和地中海、黑海等。中國沿海均產。

形態和種類

體側扁,較高,腹部凸出;軀幹部橫斷面七稜形,由10~12節體環組成,尾部四稜形,尾端漸細,常捲曲。頭與軀幹部成直角,頂部具突出頭冠,冠頂有數個尖銳或短鈍小棘。 每節體環具6個突起或小棘。眼眶上方及頰部均有小棘。吻細長,管狀。口小,前位。無牙。鰓孔小,體無鱗,由骨質體環所包。無側線。背鰭位於軀幹及尾部之間的背方。臀鰭短小。胸鰭扇形。無腹鰭及尾鰭。雄魚腹部具育兒囊。

全世界海馬種類約25種,產中國者6種。當前養殖數量最多的是斑海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大海馬()、日本海馬(nicus)和刺海馬(-trix)。

生物學特性

棲息於風浪平靜、水質澄清、藻類繁茂的暖溫性沿海內灣低潮區。有時以尾部纏繞在漂浮的海藻上,隨波逐流。主要靠胸鰭和背鰭的扇動而游泳,身體伸直,接近水面,水平遊動時速度較快,有時尾部捲曲作直立游泳,速度較慢。依靠骨板、保護色及擬態避害和誘食餌料。在海藻中體色為黃綠色和綠褐色,在黃紅色沙底中體呈黃棕色。適溫範圍一般為10~33℃,最適溫度為26~28℃,40℃時死亡。長時間在10℃條件下也會死亡。但日本海馬在 5℃和36℃的水溫條件下,尚能耐受相當時間。海馬能在較高鹽度的海水中和鹹淡水中發育生長。但鹽分過低時會引起死亡。喜棲於含氧量較高的水中。一般要求溶解氧在 3毫升/升以上,當水中的含氧量降至2~2.3毫升/升時食慾減少,浮頭,呼吸加快,時間長或進一步缺氧則窒息死亡。在水質惡劣,氧氣不足或受敵害侵襲時,會收縮嚥肌,發出咯咯的聲音。在傍晚至清晨間光線較弱時,一般不活動、不攝食,夜晚有趨光性。幼海馬更喜趨光叢集。白天光線過強時則隱蔽於陰處。在黑暗中生活數天後失明。養殖場的光照度以1000~10000勒克斯為宜。

什麼是海馬

幼海馬主要攝食橈足類的無節幼體。成體主要攝食糠蝦、毛蝦、燐蝦、鉤蝦和對蝦的幼體等蝦類。喜食活餌,也食死餌。水質不良時食慾減退或停食,水溫降至18℃時攝食量顯著減少,12℃時完全停食。

斑海馬和大海馬長至120~140毫米時性成熟,並開始繁殖。25~28℃為產卵期最適水溫。雌雄個體常在凌晨發情,雄魚追逐雌魚達高峰時,雌、雄魚體緊靠,腹部相對,直立游泳,雄魚張開育兒囊,與雌魚生殖乳突相接。此時雌魚將卵產於雄魚育兒囊中,並在此刻受精。受精卵在育兒囊內發育。仔魚在28~30℃水溫時經10~12天孵出。海馬每年能繁殖數胎至10餘胎,每胎產仔數百尾至1200餘尾,最多達1900多尾。壽命2~5年。

養殖

1957年中國開始養殖海馬並取得成功,現許多沿海省份已進行養殖。 養殖場一般選在有淡水流入、餌料來源豐富、 糠蝦大量繁殖、 與海馬生活環境相近的港灣。最好在風浪小、 水質清、海水比重為1.006~1.025的低中潮淺海邊。養殖池一般是水泥池,分為育苗池、幼魚池和成魚池3種。

斑海馬和大海馬因有個體大、生長快、適溫範圍廣、壽命長、產仔多、藥用價值高等優點,為養殖的好品種。種苗來源依靠天然捕撈和人工繁殖。親海馬經精養髮育成熟後,在水溫20℃以上時,將雌、雄海馬按1:1比例混養,以便交配。雄海馬經10~20天的孕育期即開始產仔。仔魚移至育苗池飼養,以防親魚吞食。30天后幼魚長至體長50~60毫米時逐漸分養至幼魚池。 2個多月後,體長達100毫米時移至成魚池。日水溫差不宜超過2℃。夏季需每天換水。餌料為活蝦、橈足類、端足類、幼糠蝦、無節幼體等。一般在11月中旬開始越冬。越冬海馬要選擇健壯、活潑、 體長在120毫米以上的1~2年生的種海馬越冬。雌、雄比例基本相等。越冬水溫控制在15~16℃之間。人工養殖過程中常見的腸炎病可用土黴素灌注治療;車輪蟲病可用硫酸銅和高錳酸鉀混合液浸泡病魚治療;氣泡病可通過經常換水、遮陽、病魚用針刺破氣泡等方法防治。海馬飼養1年以後,通常在越冬前或繁殖季節採收。洗淨、晒乾、防潮保藏。

利用

海馬素有“南參”之稱。性溫,味甘無毒,用作中藥時功能補腎壯陽、鎮靜安神、散結消腫、舒筋活絡、止咳平喘、強心、催生。用於治療陽萎、不育、虛煩不眠、哮喘、腰腿病、跌打損傷、外傷出血、腹痛、難產及神經衰弱效果顯著。還可用於治療結核性瘻管。

Tags: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