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化幹弋為玉帛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99W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友好,現在也可以用來表示兩個人的關係從敵對變成了友好,把誤會解開,和平相處。

化幹弋為玉帛什麼意思

1.干戈:乾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這裡理解為戰爭。

2.玉帛:玉即玉,帛為絲織品。二者皆為進貢之上品,在此引申為停止戰爭,重修於好,相互禮尚往來的意思。出自於西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

化干戈為玉帛是什麼意思?

化干戈為玉帛是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絲織品,指和好。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拼音:[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

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經調人東說西說,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    言歸於好 墜歡重拾 冰釋前嫌 破鏡重圓 言歸和好  一拍即合 

反義詞    話不投機  

一、言歸於好 [ yán guī yú hǎo ]

1. 【解釋】:言:句首助詞,無義。指彼此重新和好。

2. 【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

3. 【示例】:奉教撤兵,~。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二、破鏡重圓 [ pò jìng chóng yuán ]

1. 【解釋】: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2. 【出自】:唐·韋述《兩京新記》卷三

3. 【示例】:破鏡重圓從古有,何須疑慮反生愁? ◎元·施君美《幽閨記·推就紅絲》

三、話不投機 [ huà bù tóu jī ]

1. 【解釋】:投機:意見相合。形容話說不到一起。

2. 【出自】: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吃緊的理不服人,言不諳典,話不投機。”

3. 【示例】:寶玉聽來,~,便靠在桌上睡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三回

四、一拍即合 [ yī pāi jí hé ]

1. 【解釋】:拍:樂曲的段落,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於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係,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2.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八回:“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後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3. 【示例】:既然我們~,所見略同,我也不瞞你。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八

化干戈為玉帛是什麼意思

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變戰爭為和平。玉帛:古代諸侯會盟朝聘時的禮物。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釋義:過去夏鯀修作高的城牆來防範,但結果反而是諸侯叛亂,海外各國也都生狡詐之心。禹看到這點,就拆毀城牆,填平護城河,散發財物,焚燒兵器盔甲,廣施仁德,結果四海臣服,夷族納貢,禹在塗山會見成千上萬帶著玉器錦緞來朝會的諸侯。

示例:化干戈為玉帛,這是我們兩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擴充套件資料

化干戈為玉帛的典故:

大禹父親鯀因治水,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對當時的君主堯帝形成威脅,招來了殺身之禍。鯀死後,舜推薦鯀的兒子禹接替鯀的職位,繼續治水。

有了父親的前車之鑑,因此,他“薄衣食,卑宮室”、“聲為律,身為度”、“左準繩,右規矩”、“疏九河,陂九澤”、“度九山,開九州”,為平定水患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他忠於職守,克勤克儉,身先士卒,埋頭苦幹,還把地域劃定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勤勤懇懇,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功績,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在取得了巨大聲望和權力後,大禹還功成不居,好讓不爭,謙卑自律,責躬罪己,仁厚愛民。

以前,大禹的父親鯀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使得自己屬下的部落及族人紛紛離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認為有機可乘,都虎視眈眈地等待著機會。大禹當上首領後,注意到這個情況,就馬上派人拆掉了城牆,填平了護城河。

不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兵器,以道德來教化人民。大禹帶領部下,因地制宜,教民眾學種稻谷、種雜糧,發展農牧業生產。這時候天下安定,國富民強,老百姓家裡集聚了夠好幾年吃的糧食,國庫中的貯備也足夠用好幾十年。

大禹帶領整個部落的人都各盡其責,別的部落相繼來歸附。大禹在塗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有上萬人。舜也覺得大禹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賢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後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