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爭取時恣意,毀滅時決絕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85W

恣意的意思是放縱,肆意。“爭取時恣意”的意思就是在爭取的時候放縱,無拘束。決絕是指堅定地,斷然地,形容對事的態度。“毀滅時決絕”意思就是在毀滅或者放棄時堅定、果斷。

爭取時恣意,毀滅時決絕什麼意思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你會如何過好這一生?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候,想問問自己,如果再有一次,以及該如何過好這一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樣的精彩,希望自己可以把這一生的遺憾在重來的人生中有所彌補,也希望自己重來的人生能有更多的如意。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將對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完美的規劃。第一,如果真的能重來一次,我肯定就要把握好這次珍貴的機會,首先對人生有個整體的規劃,不能再浪費那麼多的寶貴的時間,規劃好每個階段該做什麼事情,該怎麼去做,自己要完成什麼事情。這樣才能在以後更好的執行,要不然還會迷失方向,亂了方寸。第二,在重來一次的人生裡,我一定要把這一生遺憾沒有做的,或者是沒有做的事情做一遍,不能讓自己再次後悔,畢竟機會只有一次,要珍惜機會。就算沒有機會,也要自己製造機會,讓重來一次的自己不再因為沒有做而遺憾。機會都是人創造的,自己就是自己機會的創造者。第三,好好的努力。雖然這一生也很努力,但是我自己也知道,其實自己還沒有做到最好,還有一些對不起自己的地方,如果能再來一次,我一定會全力以赴,讓那麼努力的自己擁有更好的東西。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會好好的銘記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就算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我現在也是滿意的,幸福的。

如何評價郭沫若的《女神》?

《女神》運用神話題材、詩劇體裁、象徵手法、反映現實。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徵著當時中國的南北戰爭。詩人說過:“共工象徵南方、顓頊象徵北方,想在這兩者之外建設一個第三中國————美的中國。”不過,詩人早期的社會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說過:“在初自然是不分質的,只是朦朧地反對舊社會,想建立一個新社會。那新社會是怎樣的,該怎樣來建立,都朦朧。”因此,女神要去創造新鮮的太陽,但仍是一個渺茫的創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時期,它曾給了廣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女神》的藝術網路是多樣化的統一。激情如閃電驚雷,火山噴發;柔情如清風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詩篇《天狗》其藝術風格當屬前者。這首詩寫於郭沫若新詩創作的爆發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熾烈的時刻。這首詩的風格是強悍、狂暴、緊張的。一開始詩人便自稱“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則是個性獲得充分張揚所帶來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詩人在五四精神觀照下對個性解放的讚歌,也正因有了沖決一切束縛個性發展的勇氣後,個性才得以充分發揚,五四新人才具有無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廟底Energy底總量!”這樣的五四新人將會改變山河、大地、宇宙。“我飛奔,我狂叫,我燃燒……。”詩句所釋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颶風、奔騰的激流,在那個時代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波。“我飛跑”則是令人振奮的吶喊,充分展示五四時期個性解放的痛苦歷程。總之,《天狗》是五四時期奏起的一曲驚心動魄的精神讚歌。是五四時期人們第一次從詩歌中聽到的勇猛咆哮的時代聲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邁氣概,正是五四時期要求破壞一切因襲傳統、毀滅舊世界的精神再現。 而《天狗》只是《女神》創作中詩人情感與藝術碰撞、融合、激濺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見,《女神》創作想象之豐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熱烈堪稱詩界一絕。它所具有的無與倫比的浪漫主義藝術色彩將是照徹詩歌藝術長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詩句就像喧囂著的熱浪,轟鳴著狂飆突進的五四時代的最強音。

日本人的櫻花情節 | 凋花一瞬起哀歌

作家:二喜

                                                                          01

                                                       全世界的國花,唯獨櫻花最知名

也許你會發現,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國花,但一定知道日本的國花,櫻花。

櫻花如此受全世界熟知和追捧,成為日本的象徵,根源於日本全體國民對櫻花的喜愛和痴迷。這種全民集體式的熱愛,宛如大海中心源源不斷釋放力量的大漩渦,鋪天蓋地地蔓延向了全世界。

世上鮮有像日本這樣的國家,整個民族、全體國民都鍾愛一種花,並愛到如醉如痴的程度。若沒有親臨過日本、沒有目睹過日本櫻花種植範圍之廣、沒有感受過一次完整的櫻花綻放和凋零的過程,也許無法深刻體會和想象這種痴迷。這種源自內部的深深的喜愛,讓櫻花之名在全世界無人不知,惹得世人紛紛赴日賞櫻。

                                                                          02

                                                               日本人的櫻花情節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櫻花”

日本人對櫻花的情有獨鍾,是因為“ 它以其高雅絢麗的美訴諸我國國民的美感, 這是其它任何花所不及的”。(出自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

這就是日本民族的櫻花情結。

“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櫻花”。註明日本古典學者本居宣長這一膾炙人口的名句,表達了日本國民對櫻花的特殊情感。

日本人家的房前屋後、田地、小路、街道,隨處可見種植的櫻花樹,有的是零零散散的一株或者幾株,更多則是成排成片的多株。櫻花範圍遍及之廣遠和密集,給國外遊人留下的是驚歎和感動,給日本人留下的則是驕傲和自豪。

來到日本也許你便徹底相信,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像日本一樣,把國花種植在全國的角角落落,呈現給每一個路人千姿百態的美。

每年春季,日本各地的櫻花便因循時令,在狹長的日本,由南往北(從九州島北海道)依次盛開,如同一片粉色的雲彩蔓延著鋪滿了整個列島。不僅日本媒體及時播報“櫻前線”訊息,櫻花愛好者更是隨之一路北上,飽覽各地風光。旅行社則推出賞櫻旅遊專線,各大商店也競相推出各種櫻花點心、櫻花紀念品。整個春季都瀰漫著櫻花的粉紅色浪漫氣息。

日本人的櫻花情節,體現在日本已擁有千年歷史的櫻花祭(即櫻花節)上。每年三月15日至四月15日,日本各地都會舉行大大小小的“櫻花祭”,親朋好友、同事或戀人,三五成群圍坐在櫻花樹下,伴著風和日麗、美食佳釀,談笑風生,藉著春意正濃、櫻花滿開,卸去一身的疲憊。

                                                                         03

                                                                    櫻開之美

                                                             十里櫻花十里塵

櫻花綻放之時,幾乎不見葉子,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櫻花似乎頃刻間要全部綻放,盡情吐露所有芳華。密密麻麻綻放於枝頭的櫻花遠遠望去,如霞似錦,美得熱烈而奔放,充滿了蓄勢待發、一開而就的磅礴氣勢。

在日本的文學作品中有大量的、細膩的文字來描寫櫻花綻放之美。

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春雪》中曾這樣寫道:“黑色的粗獷的樹枝上綴滿鮮豔的櫻花,如同礁石上密密麻麻地沾滿白色的貝殼。晚風吹動得布幕鼓漲起來,先是下面的樹枝在風中搖動,櫻花顫顫巍巍如悄悄絮語,寬敞伸展所有枝頭連同花朵都落落大方地顫動。盛開的花是潔白的,只有苞蕾暈著微紅。但是,雖然花瓣潔白,仔細一看,星形的花蕊卻是茶紅色,正如鈕釦中間的縫線一個一個緊緊地系在一起。暮色中的白雲和藍天互相交融,都顯得淡薄。”

旅日華人作家毛丹青對山櫻的描寫也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約是晚春的五月,我單獨去過北海道中部一個叫深川市的地方,因為那裡有一座叫“櫻山”的山,漫山遍野全是怒放的櫻花,尤其是當日本列島的櫻花已經凋零的時候,最北端的櫻山卻像火山爆發一樣,全身噴放出瞬間即將死亡的一朵朵的花!聽上去,感覺悲壯!”

枝頭上如同礁石上密密麻麻地白色貝殼的櫻花、如同火山爆發一樣怒放的櫻花,這些對櫻花的細膩描寫,絕非作者過度渲染、刻意誇大,而只是通過文字單純真實的記錄。

櫻花之美,小到一束花開,大到滿山遍野,想要微觀和巨集觀來欣賞它的純粹和熱烈,最好的方式便是在日本的櫻花季跟隨當地人的腳步和身影,親自感受和體驗一番,方知其中的美妙。

                                                                          04

                                                                     落櫻之美

                                                                凋花一瞬起哀歌

櫻花花期短促集中,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只有七天,整棵櫻樹從花開到全部凋謝也不過半月時日。所以日本素有“櫻花七日”的諺語。

花期一過,櫻花凋零速度之迅速,也讓人難以想象。在日本人眼裡,賞櫻的最佳時機是櫻花開始凋謝之時。於殘缺之中欣賞櫻花之美,在日本人看來,才是賞花的最高境界。

一位旅日中國學者層對詠歎櫻花的和歌作過統計,據說,在日本的櫻花歌中,詠歎櫻花凋落的佔一半之多,讚美櫻花盛開的僅佔13%。

村上春樹在《我們不過是借住者》中曾這樣描寫櫻花的凋零:“因為不管是櫻、螢或楓,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它的美麗。我們為了目擊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遠也願意前往。那裡存在的不只是純粹的美麗,人們親眼確認它們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鮮豔的色彩在眼前凋零,會不自覺地鬆一口氣。當人們目睹一場美麗的盛宴消逝時,反而能找到安慰。”

櫻花凋零時轉瞬即逝的消亡之美,這種生前燦爛卻短暫、消逝時毫不貪戀枝頭的生命過程, 與日本民族的“物哀”審美觀相一致。

“物哀”是日本的傳統審美意識。本居宣長說:“在人的種種感情中,只有苦悶、憂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受最深的。”

驟然凋零、無常的美感裡,便常有物哀之心。甚至映射出日本人的生死觀:生是“ 物” 的美好而短暫, 死是“ 哀” 的芬芳且永恆。

                                                                      05

                                                           日本人的櫻花精神

                                                 熱烈、純潔、高尚,隨時捐棄生命

櫻花綻放時燦爛、華麗、傾盡所有力氣,凋零時則果斷離去,轉瞬即逝、充滿恣意和決絕,滿攜著一塵不染的純潔之身離去,任憑留下滿目寂寥。

日本人愛的正是櫻花開放時的短暫和絢麗,它凋落時的寧靜與素潔。

“我們不分享歐洲人對薔薇的讚美, 薔薇缺乏櫻花的單純。再者它對生命的執著是頑強的,與其倏忽散落,它寧肯枯在枝上,似乎嫌惡和害怕死亡似的……我國的櫻花在它的美麗下面並不潛藏著刀刃和毒素,任憑自然的召喚, 隨時捐棄生命。”(出自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

這種逆來順受的感覺極其符合日本民族在面對自然時所做出的抉擇,聽命自然的呼喚,隨時捐出生命, 走向死亡的靜寂。而這正是和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相契合。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諺語:“花是櫻花,人是武士”。無論是櫻花情節還是武士道精神,都深深蘊含了日本的民族觀和生死觀,牽動著日本人的心魂,守護著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國民。

作家:二喜 

詩經《氓》讀後感

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詩經《氓》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詩經《氓》讀後感(一):

《氓》是詩經裡的一篇課文,原本我是沒有興趣的,之後因為無聊,才把這本書給讀完了。

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但是《詩經》的時代,女性還沒什麼節烈觀念,像這位作者,還能罵丈夫“士也閣極”,能喊一聲“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鬧離婚,但她也很清醒,自己已是“其黃而須”的桑、“淇水湯湯”中的車了。離開了丈夫又怎樣呢這也是擺在19世紀歐洲女性、20世紀中國女性面前的同樣的問題:娜拉出走後怎樣辦

這就是《氓》,帶給了我們隊舊時代感情的反思,但是,哪怕到了此刻,《氓》裡面的故事,在此刻還是會發生,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詩經《氓》讀後感(二):

最近在閒暇之餘,我讀了氓,這是我讀過最讓我有感悟的書了。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

看完氓,讓我有了感受,氓這個人,我原先以為他是很愛養蠶的女子的,而女子也很愛他,每次都把他送過淇水,到達頓丘,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了一段好日子,氓卻變了,變得不愛她了。當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他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既然不愛她了,當初為什麼要娶她呢她也沒有做對不起氓的事。所以,氓不是我們學習的物件,我打心眼裡鄙視他!

氓是一篇經典詩歌小說,雖然裡面的經歷雖然我不贊同,但是,我還是十分的喜歡氓。

詩經《氓》讀後感(三):

讓我想想,“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為我們生動勾勒出男女主人公年輕的感情,多麼完美,“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他們的感情多麼深厚,似乎是專心的,專一,熱烈,彼此都投入了全部身心,那種愛,把對方放進心裡的愛真的很讓人感動,真的很讓人嚮往,古往今來的感情故事,無不是這樣深刻這樣讓我們心動,讓我們沒有感情的人羨慕,但是,女主人公話鋒一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完美的桑樹青蔥的摸樣,我們年輕的面容,屬於感情的笑容充滿了幸福的光澤,綠色的葉子呀,是你把人的心牽連起來的麼,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這些為你操勞的皺紋就再放不上你的心頭了麼,言既遂矣,至於暴矣,為什麼就換了一副對我的神情?那裡面到底有怎樣的原委是你的心本就不真?是我們人本就有變幻無常的天性?是我自己的過錯?我的心但是始終如一的,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我是那麼勤勞呀,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在我們衰老之時待我們的心就變了,你們愛的,珍惜的,只是我們的年輕美貌麼?真的,我給你的就只是這份外表麼,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都只是因為年輕的光芒而不是我的一顆心不是我魂靈裡的品質麼不是我對你的情意麼,這一切該怎樣理解?或者是我看錯了人,你的本性並不值得我依靠,那麼我也只能

怨怪我自己?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這可怪的難以把握的生活,我沒料想竟會有這天這樣另一幅面孔的你,我算看清了,回想起來,那些完美的時光完美的話語,真切實在,我怎會想到有這天這樣的天壤之別,歲月是要教會我什麼吧,讓我的眼睛不被永遠的矇蔽,教會我學著保護自己,學會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才不會遭遇如此的傷害?

千年的時間過去了,你痛徹心扉的哭訴迴響在這個時代,你的覺醒在我們看來是那麼可貴,你的心靈感受就是我們要為自己爭取平等地位的自信自尊,我們是一樣的有性靈有尊嚴的生命,不能夠辜負玩弄我們的感情我們的心意,我們是獨立的。

這語言,來自那麼遙遠的時光,我為這異常清晰的呼喊而驚訝,那麼多年前,這個世界就有了和我一樣的女子,在經歷著她的故事,她的感情,在用和我一樣的魂靈感受生活感悟命運,我真的很是驚奇,我和她必然有某種神祕的聯絡,我真心的為她所感動,真心的為這份跨越了千年的交流而激動。感情,這個古老的話題,我們的靈魂在那裡經受洗禮和考驗。我們生命的品質,終會在這樣的覺醒裡發出它的幸福榮光。

氓講述了一個故事,那裡面有生動的情節,有發自肺腑的抒情,有怨有悔,有不滿有困惑,有無奈有傷感,更有覺醒之後決絕的堅強,既然你已待我如此,我也不必在為你掛念什麼心思,用桑樹,淇水起興,顯得自然貼切,展示了生活的自然場景,給人美的聯想和感受,筆觸細膩,賦的手法讓簡短的文字極有氣勢,以桑樹葉落比喻女子容貌的衰老。整首詩講述了一個故事,抒發了沉重的感情,表達了自己的心念,充分展示了語言的

詩經《氓》讀後感(四):

感情,其中哭苦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題記

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是在高中階段,在那時我曾為他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而羨慕不已,但讀到後面他們的婚姻走到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而覺得氓是個負心漢的代表。而今在我大學時期再次讀到這篇文章卻有著不同的感受。

同樣的文章,同樣是婦女對丈夫始亂終棄的不滿好控訴,在時間的沉澱下,我似乎對感情有了更深的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說氓對女子是虛情假意,對這種說法我不敢苟同。我覺得氓對女子是有情的,至少以前有過,氓“抱布貿絲”千里迢迢來到女子家中要娶她為妻,“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氓與女子兩情相悅,氓也如願娶了女子。這也是我們所期盼的感情的最好結果,白頭偕老。但是,當氓和妻子真正走進了婚姻,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有人曾說過“婚姻是感情的墳墓”,這句話也不是不無道理的,當感情還僅僅只是感情的時候,他們顧及的只有彼此,在感情的世界裡他們恣意表達著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擾,也沒有什麼好顧忌,因為追求感情就要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去愛對方。但是當感情變成了婚姻是,他們要思考的就不只是兩個,還有雙方的家庭,朋友,甚至還有孩子。如果女子在嫁進氓的家裡能夠生下一個孩子,或許結局就不會是這樣的。氓與妻子的愛戀或許就在生活瑣事中漸漸平淡,不再對對方任何寬容,女子的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道出了多少在婚姻中不得不妥協的決然。氓不是從沒愛過,只是生活把他的愛一點一點的磨掉,女子也不是一點錯也沒有,“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得雙方合力經營才能幸福美滿,女子一味抱怨也使這段婚姻走向了杯具。

氓中的妻子讓我不經意想到了魯迅的《傷逝》,子君的悲慘結局也使我對婚姻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追求感情的義無反顧到最後到在婚姻中的迷失,造成了子君生命的終結。感情是純潔完美的,但是婚姻有時卻需要物化。我媽雖是個傳統的婦女,她對婚姻卻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她覺得夫妻間就該時常溝通,把對方的優點和缺點都說出來,經濟上更是要互相扶持。所以我媽和我爸從我記事起就很少吵架,他們兩人共同努力供我們三姐妹讀書。婚姻貴在會經營。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取自己該怎樣生活,該怎樣戀愛甚至怎樣對待婚姻和伴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氓和妻子選取了以這樣的方式放下婚姻,放下他們以前的感情。女子的決絕或許也是一一種無奈的選取吧。氓是否真的如女子寫的那樣我們無從得知,氓和妻子也好,子君與娟生也好,都是經歷的感情的完美卻經不起婚姻考驗的可憐人罷了。

詩經《氓》讀後感(五):

好多人說“氓”欺騙了棄婦,我倒覺的不是欺騙,是變心,準確地說,還不是變了心,是變了環境,變了時空。想當初氓一個流民,一無所有,吃飯都是問題,所謂窮在大街無人問啊。自己想都不敢想能有人嫁他,所以他只能抱布做個小生意。當然只有傻傻的笑了。(即:氓之蚩蚩)看見有個好女孩對他有好感,當然是“言笑晏晏”了。能不開心嗎?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催女孩同居啊。目的到達後有了老婆,還有了老婆的傢俬,傢俬能夠作為發家的第一桶金,在老婆辛勤操持下,日子好了。氓衣食改觀了,由面黃飢瘦變的紅光滿面了,由破衣爛衫變的整齊乾淨了,站在大街有人問了。這種一般的日子對於氓來說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能不興起來嗎?興起來自然就忘本了,自然就有了新的野心了。人心不足啊,於是他還想找更多更好的`女人做老婆。於是就有了棄婦的悲慘遭遇。

世界上一切都在變,但由於物質的反映不同,所以變的程度也就不同。比如,酒越放越香,肉就越放越臭。而在肉裡邊有的肉臭的快,有的肉就臭的慢,有的肉臭的厲害,有的就臭的不厲害。人的原始的物質結構不同,所以變得方向,變的程度也不同。不變的人是沒有的。

詩經《氓》讀後感(六):

曾經總覺得,《詩經》之於我太晦澀、太難懂,於是總想逃避,更不要說對它有什麼感覺。然而今日讀《氓》,卻陡然讓我的心靈為之一顫。我也不知是從何而來的莫名的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氓》和《詩經》裡的其他詩歌一樣,都有一個很完整的故事情節,是一篇以愛情為主線的美文。很同情《氓》中的女主人公,由於是女性,她相當感性,相信愛情的她在對氓的感情中付出了真心和全部的愛。為了一個她心愛的男人,她無怨無悔,哪怕帶上嫁妝連同一顆誠摯的心陪著氓艱難度日她也樂得開懷。在感情世界中,氓是王,她只是屈服氓的姬妾,卑微而低賤,沒有一點點身份可言。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她都承受下來,默默無言,只因她深愛著氓,很深很深的愛著。但氓,卻因著她對他的愛而驕傲起來,也不再珍惜那份感情。可是,要知道,沒有任何一份愛的給予是理所應當的。氓的不屑踐踏了她的真心,冰凍了她含淚的雙眸!

也許,氓在最初對待女主人公是真心的,他也曾許諾過她美好的未來和一輩子的不離不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他厭倦了平淡的日子和毫無波瀾的生活,他忘記了曾經的海誓山盟,忠貞不渝,對女主人公更是磨滅了愛的火花。氓是不專一,不甘於寂寞的花心男人,對待家庭沒有責任感,對待女主人公更是始亂終棄。當初的甜言蜜語早已隨風消散,留下的只剩女主人公的漣漣淚水。“太美的承諾因為太年輕,但親愛的那並不是愛情”,也許正如歌中所唱,年少輕狂的諾言猶如一陣風,它不會為誰停留。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女主人公終於被無情無義的氓傷透了心,她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看錯了他,她傷心她難過只因她沒有看準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她不再愛氓,不再對這個三心二意用情不專的人有一絲留戀。從此,她與氓再無瓜葛。她明白,他不在乎她只因他有足夠的把握,他知道女主人公深深的愛著他,他憑藉著她對他的愛胡作非為,朝三暮四。然而現在,她不再愛氓。對於現在的她來說,氓一文不值,沒有了她的愛,氓什麼也不是,只是一個陌生人,僅此而已。

“回頭看,

當時的月亮,

曾經代表誰的心,

結果都一樣。”

與氓分離了的女主人公也許會對月惆悵,甚至想起許久以前的諾言也許寂寞的她也會眼含著淚水吶吶自問:這大千世界究竟還有沒有真愛,而我,還能夠相信那縹緲的所謂真愛嗎?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面對這樣的愛情,面對這樣的婚姻,手無縛雞之力的她能說些什麼呢,又能反抗些什麼呢?從來不會有,也永遠沒有。等待著她的只有無盡的承受、承受、再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