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失信不立出自於哪裡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5.61K

失信不立出自於《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意思是不講信用的人無法在社會立足。引申為無法立足於社會,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失信不立出自於哪裡

詩句:

晏平仲言於齊侯曰:「商任之會,受命於晉。今納欒氏,將安用之?小所以事大,信也。失信不立,君其圖之。」弗聽。退告陳文子曰:「君人執信,臣人執共,忠信篤敬,上下同之,天之道也。君自棄也,弗能久矣!」



失信不立出自於哪裡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意思是:人如果不講信用就無法在社會立足 ,也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個人誠信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正因為如此,失信不立這句話,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掛在口中,究竟失信不立出自於哪裡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詳細內容01

在生活中,一個經營謊話連篇的人,是很難找到朋友的,遇到困難也沒有人願意幫忙,因為他是經犧牲別人對他的信任為代價來愚弄別人的,最後的結果將證明,最終被愚弄欺騙的其實是他自己,他可能要為此付出不可承受之慘重代價。

02

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使糧食充足,使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執政者。"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會先去掉哪一項呢?"

03

孔子說:"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04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05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失信不立出自於左傳的哪一句話

“失信不立”出自於《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原文如下:君命無貳,失信不立。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君的命令說一不二,失去信義就難以自立。

對“失信不立”的賞析

“失信不立”中的“立”是立足的意思。守信不但是一個人的處世立身之根本,也是一個國家安民治國之道。然而信守誠諾並不是無原則的,不能做一些有害人民、社會,國家或他人的壞事。信最本質的含義是對自己的所有言行所負的責任。

《左傳》的簡介

《左傳》的原名為《左氏春秋》,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左傳》記述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範、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係、道德觀念、天文地理等內容均有記述和評論。

失信不立,是哪個作者。

作者:左丘明,魯國之附庸小邾國人 ,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散文家、軍事家。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

出處:《左傳·成公·成公八年》

原句:君命無貳,失信不立。禮無加貨,事無二成。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將復之。

翻譯:國君的命令說一不二,失去信義難以自立。除規定的禮物外,不應該增加財幣,公事私事不能兩全其美。君王后於諸侯出兵,這樣寡君就不能事奉君王了。燮打算就這樣向寡君回報。

失信不立:不講信用的人無法在社會立足。引申為無法立足於社會,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

言而有信 [ yán ér yǒu xìn ] 說話算數,守信用。信:信用。

出 處:先秦·孔子《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翻譯:與朋友交往,要做到說話算數,守食用。

反義詞:

言而無信 [ yán ér wú xìn ] 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

出處:戰國·穀梁赤《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翻譯:說出的話之所以被稱作“言”,是因為“信”。如果說出的話沒有信用,那麼它怎麼能被稱作“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