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07W
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是什麼意思?

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指夏去秋來,寒天將至,天氣轉涼。

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曆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

七月流火”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

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成公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現代常被誤認為天氣炎熱。

七月流火”出自於《詩經·國風·豳風》,原文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興。

關於七月流火”意思的爭議:

2005年7月12日,鬱慕明到中國人民大學演講,人大校長紀寶成在致歡迎詞時說: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這一事件引發了對七月流火”正確用法乃至關於復興國學的更為廣泛的討論。

有些人主張這是誤用,而且和人民大學致力於推動國學復興的做法不符,因此應當糾正。 而另一派觀點則認為,這種詞義演變比比皆是,例如明日黃花等詞就是如此(昨日黃花並非官方承認的詞語),因此不足為奇。

反而這正是詞語的正常變遷,當代陽曆7月正相當於農曆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熱之時,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熱十分貼切,屬於借形詞”,符合詞彙發展規律 ,而當代也已多用七月流火”來表示天熱,因此應當接受此義為正確用法,否則就是犯了以古匡今”的錯誤。

原文節選:

豳風1·七月

七月流火2,九月授衣3。一之日觱發4,二之日栗烈5。無衣無褐6,何以卒歲7。三之日於耜8,四之日舉趾9。同我婦子10,饁彼南畝11,田畯至喜1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13,有鳴倉庚14。女執懿筐15,遵彼微行16,爰求柔桑17。春日遲遲18,采蘩祁祁19。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20。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21。蠶月條桑22,取彼斧斨23,以伐遠揚24,猗彼女桑25。七月鳴鵙26,八月載績。載玄載黃27,我朱孔陽28,為公子裳。

譯文如下: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十一月北風勁吹,十二月寒氣襲人。沒有好衣沒粗衣,怎麼度過這年底?正月開始修鋤犁,二月下地去耕種。帶著妻兒一同去,把飯送到向陽的土地上去,田官分發食物。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春天陽光暖融融,黃鸝婉轉唱著歌。姑娘提著深竹筐,一路沿著小道走。伸手採摘嫩桑葉,春來日子漸漸長。人來人往採白蒿,姑娘心中好傷悲,害怕要隨貴人嫁他鄉。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三月修剪桑樹枝,取來鋒利的斧頭。砍掉高高長枝條,攀著細枝摘嫩桑。七月伯勞聲聲叫,八月開始把麻織。染絲有黑又有黃,我的紅色更鮮亮,獻給貴人做衣裳。

註釋:

1、豳(bīn)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共七篇。豳,古邑名,在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

2、七月流火:火:或稱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動。每年夏曆五月,黃昏時候,這星當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這就叫做流”。

3、授衣:將裁製冬衣的工作交給女工。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4、一之日:十月以後第一個月的日子。周曆的正月,即夏曆十一月。觱(bì)發:大風觸物聲。

5、栗烈:或作凜冽”,形容氣寒。

6、褐:粗布衣。

7、卒歲:終歲,過完一年最後寒冷的日子。

8、於耜(sì):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於,猶為”。一說詞頭,一般用在動詞之前。

9、舉趾:舉腳而耕。趾,足。一說鎡,一種如後世鐵鍬之類的木質農具。

10、婦子:妻子和小孩

11、饁(yè):饋送食物,即送飯田頭的意思。畝: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壟,高處為畝,低處為畎。田壟東西向的叫做東畝”,南北向的叫做南畝”。至:同致”。喜(chì):同饎”,飯食。

12、田畯(jùn):農官名,又稱農正或田大夫。

13、春日:指二月。載陽:開始變暖。載,始。

14、倉庚:鳥名,即黃鶯,學名黃鸝。此鳥春天來到北方正值小麥將熟、桑葚甜美時,故俗語曰:黃慄留,看我麥黃葚熟。”

15、懿(yì):深。

16、遵:沿著。微行:田間小徑,小路。

17、爰(yuán):語助詞,猶曰”。一說於此,於焉的合音。柔桑:初生的桑葉。

18、遲遲:天長的意思。

19、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於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說用蘩沃”蠶子,則蠶易出,所以養蠶者需要它。其法未詳。祁祁:眾多(指采蘩者)。

20、殆及公子同歸:是說怕被公子強迫帶回家去。一說指怕被女公子帶去陪嫁。公子,指國君之子。

21、萑(huán)葦:蘆葦。八月萑葦長成,收割下來,可以做箔。

22、蠶月:指夏曆三月。條桑:修剪桑樹。

23、斨(qiāng):方孔的斧頭。

24、遠揚:指長得太長而高揚的枝條。

25、猗(yǐ):《說文》《廣雅》作掎”,牽引。掎桑”是用手拉著桑枝來採葉。女桑:小桑。

26、鵙(jú):鳥名,即伯勞,在北方,夏曆五月開始鳴叫,一直到寒冷時節來臨。古代趕製寒衣,要在此鳥停止鳴叫之前。

27、載:連詞,連線兩個動詞,且、又的意思。玄:黑中帶紅。古代染織,需多處在染液中浸潤;晾乾之後再次浸潤,為一入”;五、六入,可成玄色。黃:黃色。黃色的染成,多用藎草、地黃和黃櫨為染料,考古發現,也有用礦物質石黃為染料的。

28、朱:深紅色。陽:鮮明,光燦燦的色澤。


作品介紹:

《豳風·七月》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反映了周代早期的農業生產情況和農民的日常生活情況,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一首傑出的敘事兼抒情的名詩。全詩共八章。第一章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第二章寫婦女蠶桑;第三章寫布帛衣料的製作;第四章寫獵取野獸;第五章寫一年將盡,為自己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採藏果蔬和造酒,這都是為公家的,為自己採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類;第七章寫收成完畢後為公家做修屋或室內工作,然後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一年一次的年終燕飲。通篇用賦”的手法,圍繞著一個苦”字,按照季節的先後,從年初寫到年終,從種田養蠶寫到打獵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層次的工作面和高強度的勞動,語言樸實無華,完全是用鋪敘的手法寫成的,語調悽切清苦,彷彿是在哭吟著一部沉重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