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什麼是刺繡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8W

在毛、麻、絲、棉等織物上,按照設計穿刺運針,以針帶線,組成各種圖案和色彩的傳統手工藝。通常也指相應的工藝產品。

沿革

中國刺繡有4000多年曆史。《尚書·益稷》記載,虞舜時代,“衣畫而裳繡”。《周禮·考工記》記載,“畫繢之事,五彩備,謂之繡”,可見當時刺繡和繪畫是緊密結合而不可分割的藝術。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發掘的西周墓中的衣物上,已有簡易的辮子股刺繡針法的印痕,並用紅、黃、褐、棕4種顏色。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戰國中晚期的衣、衾、鏡衣等21件繡品,上面以辮子股針法繡成龍、鳳、蛇、虎、花卉等圖案。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袍、香囊、竽律袋、鏡衣等40件繡品,絹地,有穗狀流雲、鳥獸、茱萸花、幾何形等圖案,針法除辮子股外,還有平針滿繡,即繡線排列均勻,不露織物,針腳整齊,繡工純熟。1965年,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用細密的辮子股針法繡制的人像、佛像,其邊緣用深淺不同的兩種色彩繡成忍冬聯珠龜背圖案的花邊。這是中國刺繡史上最早的欣賞品。唐代《杜陽雜編》記載,永貞元年(805),南海繡女盧眉娘,在一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收藏有唐代甘肅敦煌千佛洞石窟寺的“釋迦牟尼説法圖”繡像,繡稿出自畫家之手,系用辮子股、打子、接針等針法繡成。另一件用搶針等繡制的鴛鴦牡丹香袋,色彩已具有從深到淺的退暈效果。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發現唐代金線繡裙、繡襖、袈裟、拜墊等衣物,其中所用的捻金線最細的直徑僅 0.1mm。宋代欣賞品的題材從佛像轉向模仿名人書畫,稱為畫繡。例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白鷹圖”、瀋陽遼寧博物館收藏的“梅竹鸚鵡”系採用齊針、套針、搶針、纏針、滾針、扎針等多種針法繡成。宋代的刺繡日用品有經袱、抹胸、枕頂、花邊等。1972年,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團鸞圖案經袱,是最早的雙面繡文物。1975年,福州黃昇墓出土的宋代佩綬、香囊、衣襟花邊等十多件繡品,圖案採用寫實的花卉,針法有齊針、搶針、擻和針、釘金、打子等11種。在山東鄒縣、江蘇蘇州、內蒙古集寧等地,出土了元代的繡衣、繡鞋。明代,宮廷設有繡作,專為宮廷繡制車輿、服飾。北京定陵出土的明代繡衣等約有100多件,有的大量運用金線、孔雀羽絨線繡成,風格富貴、華麗。明代,民間刺繡也普遍發展,有的作為商品出現。最著名的是上海的顧繡。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和江寧、蘇州、杭州織造局都設有刺繡作坊,其繡稿大多來自宮廷畫院──如意館,在配色上借鑑瓷器彩繪的藝術手法,規矩嚴謹,具有固定的格式和強烈的裝飾效果。宮廷刺繡的雙面繡技藝有了提高。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雙面繡的宮扇、燈綵、仕女屏風等作品。在蘇州、廣州等地出現了民間專業的刺繡行會。清代刺繡工藝家丁佩於道光元年(1821)寫成《繡譜》一書,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有關刺繡工藝的專著。

20世紀初,蘇繡藝術家沈壽在傳統刺繡的基礎上,創造了仿真繡,使人物繡像更加生動傳神。1914年,江蘇南通女工傳習所成立,沈壽任所長。1930年,江蘇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楊守玉借鑑西洋繪畫的手法,創造了亂針繡。20世紀初,歐洲的絨繡也流傳到山東煙台、上海等地。隨着縫紉機的進口和生產,機繡在沿海城市逐漸興起。

1955年以來,中國刺繡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以蘇州、成都、廣州、長沙為傳統重點產區,蘇繡、蜀繡、粵繡、湘繡成為中國四大名繡。蘇州、湖南、廣東潮州還成立了專業的刺繡研究所。此外,江蘇南通、北京、河南開封、浙江温州、湖北武漢、陝西西安等地的刺繡也都各有特色。江蘇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繼承並發展了民間刺繡中點彩、納錦的傳統針法,結合印染、盤金、平金等技法,創造了彩錦繡,具有工藝獨特、裝飾性強、色彩明快、針法多變等特色。陝西西安工藝美術研究所借鑑民間刺繡中納紗等針法,以方格紗羅為面料,創造了穿羅繡,圖案誇張,裝飾性強。中國少數民族的刺繡也很繁榮,多以衣服、帽、鞋、腰帶等服飾為主,裝飾的部位大多在衣服的領口、衣襟、袖邊、裙腰處,既美觀,又耐磨,色彩對比強烈。

歐洲刺繡也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希臘、羅馬帝國的金銀線繡、絨繡已很著名。中世紀時,主教、神父們穿着的寬大的金銀線繡無袖長袍和教堂內的各種裝飾品、帷幔等,大多是由男性的修道士們繡制的。12世紀,意大利西西里島巴勒莫皇家刺繡工場以生產金銀線繡長袍而聞名,專供國王在加冕典禮時穿用。15世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刺繡興盛一時,品種有牀罩、靠墊、枱布、服裝等,並出現了印刷的刺繡圖案樣本,廣泛流行於意大利、法國、英國。16世紀,英國刺繡以色彩豐富而著稱。18世紀,在路易王朝時期,法國刺繡非常華麗、精巧。19世紀,絨繡在歐洲普及。美洲的刺繡也別具特色。墨西哥印第安人中的阿茲特克人擅長羽毛繡,即以箭豬的羽管、羽毛繡製圖案。加拿大魁北克印第安人以駝鹿的毛或小玻璃珠繡在樺樹皮、毛織品上。

日本刺繡是由中國傳入的。現存最早的刺繡“天壽國曼荼羅繡帳”是飛鳥時期(592~710)的文物。奈良時期(711~794)的刺繡,在圖案、針法上也明顯地受到中國刺繡的影響。後來,同日本的文化、民俗相結合,出現了武田菱繡、業平綾繡、蜀紅繡、龍甲繡等具有日本民族風格的刺繡。印度刺繡被稱為針刺繪畫,針法有平繡、辮子股繡等,並以小圓金屬片、小玻璃珠、雲母片為點綴。品種有服裝、圍巾、牀罩、紗麗、手套、桌布、宗教裝飾畫等,在16世紀大量出口歐洲。18~19世紀,土耳其刺繡以服裝、首飾提包、帷幔、毛巾、腰帶、圍巾為主,主要供宮廷享用。

品種

刺繡分日用品和欣賞品兩大類。日用品有室內用品(如被面、枕套、椅墊、台毯、門簾、帳沿、枱布、牀罩、靠墊、帷幔)、服飾(如繡衣、披肩、腰帶、鞋、帽、圍巾、荷包、手帕、扇袋、紗麗、手套)以及戲衣、壽衣、佛幡、拜墊、宗教裝飾畫等。繡衣是現代刺繡的主要品種,以女式為主,有禮服、夜宴服、襯衫、旗袍、連衣裙、睡衣、晨衣、浴衣等。欣賞品有通景屏、中堂、屏條、座屏、冊頁等。

工藝

分圖案設計、繡制、縫合、裝裱等工序。圖案設計須按日用品、欣賞品等不同品種的要求進行,應充分發揮刺繡工藝的特長。繡制是藝人們在織物上穿針引線,上下反覆穿刺,積絲累線,以表現圖案和意境。繡制中運針的方法稱為針法,是刺繡工藝中重要的技法。每種針法都有一定的運針規律、線條組織形式和獨特的藝術效果。藝人們正確掌握形象、圖案的輪廓、形體、質感以及針法中的絲理(線條排列的方向)、光澤、色彩等獨特的技法,才能表現出刺繡精美的藝術效果。

1960年以來,蘇州刺繡研究所對中國刺繡的針法進行了研究、整理,將其分為9類40多種。

(1)平繡類,有直纏、橫纏、斜纏、正搶、反搶、疊搶、平套、散套、集套、擻和、施針等。平繡類的針法適宜於表現花瓣和色彩暈染的效果。

(2)條紋繡類,有接針、滾針、切針、辮子股、平金、盤金等。條紋繡類的針法適宜於表現鳥獸的毛、羽和人物的須、眉以及花蕊等。

(3)點繡類,有打子、結子、拉尾子等。

(4)編繡類,有絨、雞毛針、編針、格錦針等。

(5)網繡類,有冰紋針、網繡、挑花、桂花針、松針等。

(6)紗繡類,有納錦、戳紗、打點繡等。紗繡類針法是以不同長短的線條參差排列,交接成各種幾何圖案,富有裝飾性。

(7)亂針繡類,有大亂針、小亂針。亂針繡類針法,線條組織靈活,分層重疊,善於表現肖像、風景、動物等色彩豐富的繡稿。

(8)輔助針法類,有扎針、刻鱗針、施毛針等。輔助針法在繡品中起輔助、點綴作用,與其他針法結合運用。

(9)變體繡類,有貼繡、穿珠、借色繡、疊繡、虛實針等(見圖)。

什麼是刺繡
Tags: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