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接知如接枝的教學原則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37W

接知如接枝的教學原則是: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的介紹:

直觀性原則是教學原則之一。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形象語言描繪學習物件,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反映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運用這一原則能促使具體形象與抽象概念相結合,減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難;能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類似這一原則的教學思想,古代教育家已有論述,如中國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但直接提出這一原則的是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教學應用:

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直觀手段,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併為形成正確而深刻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直觀手段的選用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學的特點。

第二,直觀教具的選用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

第三,運用直觀手段,要與教師適當的講解相配合。

第四,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第五,教師要合理考慮使用直觀教具的數量、時間和地點

主要依據是:學生的認識,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特別是低年級,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從教育效果看,運用直觀手段,使學生感到形象、鮮明、生動有趣,容易鞏固所學知識。

接知如接枝的教學原則

接知如接枝的教學原則是什麼?

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接知如接枝",是直觀性教學原則。

直觀性原則指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物件。這一原則是針對教學中詞、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與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間相互脫離的矛盾而提出的。

人的認識總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具體過渡到抽象,完全沒有感性認識和具體形象做基礎和支撐,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純粹理論知識的。

由於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客觀存在的距離,學生們在學習和理解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直觀性原則的意義在於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通過提供給學生直接經驗或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掌握原本生疏難解的理論知識。

教師要利用直觀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直觀手段,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和形象思維,併為形成正確而深刻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有:

1、直觀手段的選用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學的特點。

2、直觀教具的選用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水平。

3、 運用直觀手段,要與教師適當的講解相配合。

4、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5、教師要合理考慮使用直觀教具的數量、時間和地點。

接知如接枝體現的是什麼原則

接知如接枝體現的是直觀性原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的意思是說,我們必須用從自己的經驗裡發出來的知識做根,然後別人相類的經驗才能接得上去。倘使自己對於某事毫無經驗,我們決不能瞭解或運用別人關於此事之經驗。可見,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在其間接經驗的學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經過獨立思考,把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相互印證,才能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融會貫通。這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接知如接枝”,說明的是那一條教學原則?

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說:“我們要以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後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