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一句怎麼接?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5.32K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一句怎麼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一句是: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

該句出自《論語·顏淵》,共計24章。本篇中,孔子的幾位弟子向他問怎樣才是仁。這幾段,是研究者們經常引用的,孔子還談到怎樣算是君子等問題。

《論語·顏淵》原文選段: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選段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沒人怨恨(自己)。”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評析:

這裡是孔子對他的學生仲弓論說仁”的一段話。他談到了仁”的兩個內容。一是要他的學生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做到了這兩點,就向仁德邁進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成為後世遵奉的信條。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早出自周禮,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巨集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