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官渡口是誰的詩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64W

《官渡口》是邵亨貞的詩。出自元詩人邵亨貞的《摸魚子甲辰季秋,與夏頤貞同在吳門,屢有》。邵亨貞現存詞143闋。絕大部分詞描寫傷春感秋,抒懷憶舊,詠物贈答。在抒寫對舊日優遊生活的懷念和對朋友的情誼時,感情真實。

官渡口是誰的詩

有一部分詞直接反映了元、明之間的社會動盪。如浣溪沙丁酉早春試筆中楊柳官橋人跡絕,杏花歌館燒痕新,相期何處避兵塵,描繪了戰亂中百姓所遭受的流離失所的痛苦,透露出對兵戈不息的厭倦。

另一些與戰亂兵燹有關的詞如江城子癸丑歲季夏下中故人重見幾星霜,鬢蒼蒼,視茫茫,把酒欷,唯有嘆興亡,須信百年俱是夢,天地闊,且徜徉,著重描寫他在亂世中所產生的世事驅馳,流光荏苒的思想和駒隙如馳,行樂能幾的消極情緒。

邵亨貞詞作沒有什麼廣闊的社會內容和恢巨集的氣勢。他的詩比詞寫得略好些,他和當時詩人楊維楨、陶九成、錢維善時有過從,相互唱和,今存詩300餘首,有田家四時詞為九山學稼軒作,模仿陶淵明寫田園生活。




許渾詩解一百六十二

盧山人自巴蜀由湘潭歸茅山因贈

許渾

太乙靈方煉紫荷,紫荷飛盡發皤皤。

猿啼巫峽曉雲薄, 雁宿洞庭秋月多。

導引豈如桃葉舞,步虛寧比竹枝歌。

華陽舊隱莫歸去,水沒芝田生綠莎。

【註解】

1. 山人: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 庾信《道士步虛詞》 詩之五:“移黎付苑吏,種杏乞山人。” 倪璠注《述異記》:“杏園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

2.  巴蜀:秦漢設巴蜀二郡,皆在今四川省。後用為四川的別稱。《戰國策·秦策一》:“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公孫述稱王巴蜀,李憲自立為 淮南王。”

3. 湘潭:今 湖南省 轄 地級市 ,簡稱潭,因盛產 湘蓮 而別稱“ 蓮城 ”,又稱“潭城”。下轄 湘潭縣 、 韶山市 、 湘鄉市 、 雨湖區 、 嶽塘區 五個縣(市)區。

4. 茅山:山名。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原名句曲山。相傳有漢茅盈與弟衷固採藥修道於此,因改名茅山。《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止於句容之句曲山,恆曰……昔漢有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 。”

5. 太乙:即道家所稱的“道”,古指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成玄英 疏:“太者廣大之名,一以不二為稱。言大道曠蕩,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

6. 紫荷:即紫河,紫河車的簡稱。道家稱修煉而成的仙液。色紫,謂服之可長生。唐 李白 《古風》 之四:“吾營紫河車,千載落風塵。” 王琦注引蕭士贇曰:“道家蓬萊修煉法,河車是水,朱雀是火。取水一斗鐺中,以火炎之令沸,致聖石九兩其中,初成奼女,次謂之玉液。後成紫色,謂之紫河車。” 唐 顧況 《送李道士》 詩:“莫愁客鬢改,自有紫河車。”

7.  皤皤:白髮貌。形容年老。《漢書·敘傳下》:“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顏師古注:“皤皤,白髮貌也。”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皤皤董叟,謀我平陰,三軍縞素天下歸心。” 前蜀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 詩之四:“誰如垂釣者,孤坐鬢皤皤。”

8.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一稱大峽。西起四川省巫山縣大溪,東至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因巫山得名。兩岸絕壁,船行極險。唐楊炯 《巫峽》 詩:“ 三峽七百里,惟言巫峽長。” 宋 蘇軾 《巫山》 詩:“ 瞿塘迤邐盡,巫峽 崢嶸起。”

9. 洞庭:湖名。即洞庭湖。《韓非子·初見秦》:“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 、 五渚、江南。” 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 詩:“ 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10. 導引:導氣引體。道家修煉內丹的功法,是把呼吸和軀體運動相結合,以求血脈暢通。

11. 桃葉:指《桃葉歌》。唐張登《上巳泛舟得遲字》詩:“《竹枝》遊女曲,《桃葉》渡江詞。” 唐 孟郊《答晝上人止讒作》 詩:“俗侶唱《桃葉》,隱仙鳴桂琴。”

12. 步虛:泛指道教的禮儀音樂,如元稹《封書》詩說:“書出步虛三百韻,蕊珠文字在人間。”唐王建《贈王處士》 詩:“道士寫將行氣法,家童授與步虛詞。”

13. 竹枝歌: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巴渝 (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據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

14. 華陽:即華陽洞,在今江蘇句 容縣 東南 茅山 之大茅峰下。

15. 芝田:傳說中仙人種靈芝的地方。三國魏 曹植《洛神賦》 :“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晉 王嘉 《拾遺記·崑崙山》:“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

16. 綠莎:綠色的莎草。《後漢書·馬融傳》:“樹以蒱柳,被以綠莎。”

簡譯:

湘潭在唐朝時是繁華的大都市,此詩為許渾自韶州探友歸來,在湘潭盤桓娛樂時,巧遇從巴蜀歸來的方外人士盧山人,所作贈詩。

你用道家仙方來練仙液,可是頭髮都白了仙液也沒練出成。(此聯戲謔盧山人道未練成)

雲薄猿鳴的早晨,你從巴蜀的巫峽出發,像徵雁一樣不知經過多少個秋月之夜,才來到了岳陽洞庭湖畔。(此聯寫盧山人從巴蜀來到了湘潭)

導引之術哪裡比得上《桃葉》舞曲,步虛之曲又怎能比得上《竹枝》之詞呢。(此聯說修道那裡有娛樂好呢,戲謔之詞)

勸你不要再回到你那華陽洞的舊時隱居之地了,那裡水已經淹沒了你的芝田,芝田裡長滿了綠色的莎草吧。(此聯勸盧山人不要回茅山了,也是戲謔之詞)

古詩古詩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誰寫的

該句出自郭沫若《過西陵峽》

該句話釋義為“西陵峽盡頭,天微開,太陽東昇,山脈俊朗,水面平闊,城市好像浮於水面。”描繪了西陵峽壯美的風光,囊括了峽中的著名景觀。

描寫西陵峽的詩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釋義: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你啊!

擴充套件資料:

西陵峽西起湖北省秭歸縣西的香溪口,因在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東官渡口,東止宜昌南津關,全長120千米,歷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灘多水急、行舟驚險而聞名,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谷,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

沿江為恩施州巴東縣、宜昌市秭歸縣和西陵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參考資料:西陵峽—百度百科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是哪裡

早發白帝城   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不無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三峽是重慶市至湖北省間的瞿塘峽、西陵峽和巫峽的總稱.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長193千米。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6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於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 因此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稱瞿塘峽,巫山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兩岸山峰海拔1000-1500米,峭崖壁立,江面緊束,最窄處是長江三峽的入口夔門只有100米左右。水道曲折多險灘,舟行峽中,有“石出疑無路,雲升別有天”的境界。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3多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餘秋雨《三峽》原文

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這個頭開得真漂亮。

對稍有文化的中國人來說,知道三峽也大多以白帝城開頭的。李白那首名詩,在國小課本里就能讀到。

當我真的坐船經過白帝城的時候,依然虔誠地抬著頭,尋找著銀袍與彩霞。船上的廣播員正在吟誦著這首詩,口氣激動地介紹幾句,又放出了《白帝託孤》的樂曲。猛地,山水、歷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全都湧成一團,把人震傻。

《白帝託孤》是京劇,說的是戰敗的劉備退到白帝城鬱悶而死,把兒子和政事全都託付給諸葛亮。抑揚有致的聲腔飄浮在迴旋的江面上,撞在溼漉漉的山岩間,悲忿而蒼涼。

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鬱,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爭辯著的滔滔江流。

華夏河山,可以是屍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可憐的白帝城多麼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只是,時間一長,這片山河對詩人們的庇佑力日漸減弱,他們的船楫時時擱淺,他們的衣帶經常薰焦,他們由高邁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無聲。中國,還留下幾個詩人?

幸好還留存了一些詩句,留存了一些記憶。幸好有那麼多中國人還記得,有那麼一個早晨,有那麼一位詩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卻終於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直至地老天荒。這裡透露了一個民族的飢渴:他們本來應該擁有更多這樣平靜的早晨。

在李白的時代,中華民族還不太沉悶,這麼些詩人在這塊土地上來來去去,並不像今天那樣覺得是件怪事。他們的身上並不帶有政務和商情,只帶著一雙銳眼、一腔詩情,在山水間周旋,與大地結親。寫出了一排排毫無實用價值的詩句,在朋友間傳觀吟唱,已是心滿意足。他們很把這種行端當作一件正事,為之而不怕風餐露宿,長途苦旅。結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貴妃,不是將軍,而是這些詩人。余光中《尋李白》詩云: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幾句,我一直看成是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李白時代的詩人,既摯戀著四川的風土文物,又嚮往著下江的開闊文明,長江於是就成了他們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決心就解纜問槳。腳在何處,故鄉就在何處,水在哪裡,道路就在哪裡。他們知道,長江行途的最險處無疑是三峽,但更知道,那裡又是最湍急的詩的河床。他們的船太小,不能不時行時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準備著一次生命對自然的強力衝撞。只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於詩人。詩人在三峽的小木船上,剛剛告別白帝城。

告別白帝城,便進入了長約200公里的三峽。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個短距離。但是,你絕不會覺得造物主在作過於冗長的文章。這裡所匯聚的力度和美色,鋪排開去2000公里,也不會讓人厭倦。

翟塘峽、巫峽、西陵峽,每一個峽谷都濃縮得密密層層,再緩慢的行速也無法將它們化解開來。連臨照萬里的太陽和月亮,在這裡也擠捱不上。對此,1500年前的酈道元說得最好: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

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劃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過三峽本是尋找不得詞彙的。只能老老實實,讓嗖嗖陰風吹著,讓滔滔江流濺著,讓迷亂的眼睛呆著,讓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啞著。什麼也甭想,什麼也甭說,讓生命重重實實地受一次驚嚇。千萬別從驚嚇中醒過神來,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這三峽。

僵寂的身邊突然響起了一些“依哦”聲,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連峰間側身而立,給驚嚇住了的人類帶來了一點寬慰。好像上天在鋪排這個儀式時突然想到要補上一個代表,讓蠕動于山川間的渺小生靈佔據一角觀禮。被選上的當然是女性,正當妙齡,風姿綽約,人類的真正傑作只能是她們。

人們在她身上傾注了最瑰麗的傳說,好像下決心讓她汲足世間的至美,好與自然精靈們爭勝。說她幫助大禹治過水,說她夜夜與楚襄王幽會,說她在行走時有環佩鳴響,說她雲雨歸來時渾身異香。但是,傳說歸傳說,她畢竟只是巨石一柱,險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對人類的一個幽默安慰。

當李白們早已順江而下,留下的人們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給她。“神女”一詞終於由瑰麗走向淫邪,無論哪一種都與健全的個體生命相去遙遙。溫熱的肌體,無羈的暢笑,情愛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遠古的造型,留在這群山之間。一個人口億眾的民族,長久享用著幾個殘缺的神話。

終於,人們看累了,回艙休息。

艙內聚集著一群早有先見之明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出過艙門,寧靜端坐,自足而又安詳。讓山川在外面張牙舞爪吧,這兒有四壁,有艙頂,有臥床。據說三峽要造水庫,最好,省得滿耳喧鬧。把廣播關掉,別又讓李白來煩吵。

歷史在這兒終結,山川在這兒避退,詩人在這兒萎謝。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國遊客還在聲聲驚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鄉過去了。也許是這裡的激流把這位女子的心扉衝開了,顧盼生風,絕世豔麗,卻放著宮女不做,甘心遠嫁給草原匈奴,終逝他鄉。她的驚人行動,使中國歷史也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險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過去了。也許是這裡的奇峰交給他一副傲骨,這位比李白還老的瘋詩人太不安分,長劍佩腰,滿腦奇想,縱橫中原,問天索地,最終投身汨羅江,一時把那裡的江水,也攪起了三峽的波濤。

看來,從三峽出發的人,無論是男是女,都是怪異的。都會捲起一點旋渦,發起一些衝撞。他們都有點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麗而驚人。他們都不以家鄉為終點,就像三峽的水拼著全力流注四方。

三峽,註定是一個不安寧的淵藪。憑它的力度,誰知道還會把承載它的土地奔瀉成什麼模樣?

在船舷上驚叫的外國遊客,以及向我探詢中國第一名勝的外國朋友,你們終究不會真正瞭解三峽。

我們瞭解嗎?我們的船在安安穩穩地行駛,客艙內談笑從容,煙霧繚繞。

明早,它會抵達一個碼頭的,然後再緩緩啟航。沒有告別,沒有激動,沒有吟唱。

留下一個寧靜給三峽,李白去遠了。

拓展資料: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縣,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餘秋雨以擅寫歷史文化散文著稱,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後廣受歡迎。此外,他還著有《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等散文作品。

創作特色:

第一,餘秋雨先生在寫作散文之前,就已經是一位學貫中西、著作等身的大學者。一切能夠用學術方式表達清楚的各種觀念,他早已在幾百萬言的學術著作中說清楚。

因此,他寫散文,是要呈現一種學術著作無法呈現的格調,那就是白先勇先生讚揚他的那句話:“詩化地思索天下”。他筆下蘊藏的“詩化”靈魂,是“給一系列精神悖論提供優美的儀式”。

第二,餘秋雨先生寫作散文前已經有過深厚的人生體驗。他出生在文化蘊藏深厚的鄉村,經歷過十年浩劫的家破人亡,又在災難之後被推舉為廳局級高校首長,還感受過辭職前後的蒼茫心境,更是走遍了中國和世界,把這一切加在一起,他就深知中國的穴位何在。

因此,他所選的寫作題目,總能在第一時間震動千萬讀者的內心。即使講歷史、講學問,也沒有任何心理隔閡。這與一般的“名士散文”、“沙龍散文”、“小資散文”、“文藝散文”、“憤青散文”有極大的區別。

第三,餘秋雨先生在小說、戲劇方面的創作,皈依的是歐洲二十世紀最有成就的“通俗象徵主義”美學。誠如他在《冰河》的“自序”中所說:“為生命哲學披上通俗情節的外衣;為重構歷史設計貌似歷史的遊戲”。

2005年4月應邀赴美國巡迴演講:

1、4月9日講《中國文化的困境和出路》(在紐約大學亨特學院);

2、4月10日講《中國知識分子的問題所在》(在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3、4月12日上午講《空間意義上的中華文化》(在馬里蘭大學);

4、4月12日下午講《君子的腳步》(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5、4月13日講《時間意義上中華文化》(在耶魯大學);

6)4月15日講《中國文化所追求的集體人格》(在哈佛大學)

6、4月17日講《中華文化的三大優勢和四大泥潭》(在休斯頓美南華文寫作協會)。

個人生活:

妻子馬蘭,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迄今國內囊括舞臺劇、電視劇全部最高獎項的唯一人;榮獲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紐約市文化局、美華協會聯合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馬蘭主要的舞臺劇演出,大多由余秋雨親自編劇。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參考資料:

餘秋雨_百度百科

三峽歌陸游寫作背景

四川巫山和湖北巴東兩縣境內,西起重慶市巫山縣城東面的大寧河口,東迄湖北省巴東縣官渡口,綿延四十公里餘,包括金藍銀甲峽和鐵棺峽,峽谷特別幽深曲折,是長江橫切巫山主脈背斜而形成的。 巫峽位於四川省巫山縣與湖北省巴東縣之間,全長42公里,山高入雲,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東屬段22公里。西起邊域溪,東至縣境官渡口鎮,古又稱巴峽。巫山十二峰分別座落在巫峽的南北兩岸,是巫峽最著名的風景點。它們上幹雲霄,壁立千仞,下臨不測,直插江底;峽中雲霧輕盈舒捲,飄蕩繚繞,變幻莫測,為它們平添了幾分綽約的風姿;而流傳至今的種種美麗的神話傳說,更增添了奇異浪漫的詩情。巫峽名勝古蹟眾多,除有十二峰外,還有陸游古洞、大禹授書檯、神女廟遺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懸崖絕壁上的夔巫棧道、川鄂邊界邊域溪及“楚蜀鴻溝”題刻,還有那刻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纖痕等,無不充滿詩情畫意。滋潤了歷代遷客騷人的生花妙筆,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章。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溼氣蒸鬱不散,容易成雲致霧,雲霧千姿萬態,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雲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絕唱。三峽水庫到達175米以後,巫峽水位僅提高80米,對幽深秀麗的峽谷風光沒有大的影響,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峽谷景觀可以開發,給遊覽巫峽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這裡群峰競秀,氣勢崢嶸,雲霧繚繞,姿態萬千,令人神馳。北岸六峰依次為登龍、聖泉、朝雲、望霞、鬆巒、集仙;南岸也有六峰,但在江中能見到的,依次為飛鳳、翠屏、聚鶴三峰,其餘淨壇、起雲、上升三蚩並不臨江。如欲遊覽,須從飛鳳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蘭廠登岸,才可領略三案的雄姿。因此陸游在《三峽歌》說:“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Tags: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