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幾計?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4.36K

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幾計?的答案是: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幾計?

“欲擒故縱”是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擒是捉;縱是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原文為:“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意思是逼敵人太緊了就會遇到反擊,狗急跳牆會咬人。放敵人逃跑反而能消減敵人的鬥志、氣勢,比如圍城的時候一般都是圍三缺一。那該怎麼做呢?下面說的是,對待敵人應該緊隨其後,但是不要逼迫太緊,藉此消耗敵人的體力和士氣,瓦解敵人反抗的鬥志,等到對方軍心渙散的時候,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出兵消滅敵人了。

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軍事史上一個“欲擒故縱”的絕妙戰例。諸葛亮七擒七縱,絕非感情用事,他的最終目的是在政治上利用孟獲得影響,穩住南方,在地盤上,次次乘機擴大疆土。在軍事謀略上,有“變”、“常”二字。釋放敵人主帥,不屬常例。通常情況下,抓住了敵人不可輕易放掉,以免後患。而諸葛亮審時度勢,採用攻心之計,七擒七縱,主動權操在自己的手上,最後終於達到目的。這說明諸葛亮深謀遠慮,隨機應變,巧用兵法,是個難得的軍事奇才。

欲擒故縱的目的是擒拿敵人,“縱”是我們擒拿、消滅敵人的一種方法,特別是針對那些陷入絕境,但是又有一點最後反擊之力的敵人。

“縱”並不是對敵人完全放任,而是尾隨、讓敵人不斷陷入絕境、不斷逃跑,從而消耗敵人體能、精神的一種方法。

欲擒故縱除了用在軍隊,生活中和商場中的用法也非常常見,比如男人追喜歡的女孩時,即使女孩子也很細換這個男孩,她也不會馬上就答應,而是拖著、慢慢相處再說,這其實就是一種“欲擒故縱”。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為便於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