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學前教育 >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的哪個朝代

欄目: 學前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4.59K

出自漢朝王充《論衡》,這句話的意思是站在屋簷下的人才知道房屋是否漏雨,政績好不好,只有百姓才知道,啟示了領導幹部要走到老百姓中間去,傾聽真實的民聲,知曉民意,瞭解百姓真正的生活情況和對政策實行之後的意見。怎麼去與農民談,怎麼跟學生交流,怎麼跟老幹部溝通都反映了領導幹部是否清楚群眾的基本情況。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誰寫的哪個朝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句話出自東漢哲學家王充的《論衡·書解篇》。其相對完整的上下文是:“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這句是作為類比的材料,來說明“知經誤者在諸子”的。

古人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網民稱自己為“草根”,那網路就是現在的一個“草野”。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幹部就要到哪兒去,不然怎麼聯絡群眾呢?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瞭解群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迴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每個人都是一個小我,只有融入整個社會和世界之中,通過成就他人成就天地萬物才能成就自己,即把自己提升為一個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大我,這是今天為人民服務應達到的境界。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哪個朝代?

漢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漢朝王充的《論衡》。

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

出處介紹:

《論衡》一書大約彙編成於章和二年(公元88年),現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僅存篇目,實存84篇)。

《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

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論衡·對作》篇),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什麼朝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出自東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是東漢著名哲學家王充的《論衡·書解》篇。 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含義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知道經書有錯誤的人在諸子。

釋義:

王充的話啟示著為政者要走出廟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觀察、聽取意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個環節就是向群眾收集意見和問題。

有的幹部下基層以後,遇見農民,談不下去;遇見學生,談不進去;遇見老幹部,給頂了回去。這反映出來的,不僅是溝通方法問題,更是更深層的作風問題,能反映出幹部是否真正瞭解基層情況,是否按照群眾思維思考和辦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漢朝王充的《論衡》,反映了王充長期處於社會基層的深切體會,也體現了產生於殷周革代之際的民本傳統。原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啟示:

為政者要走出廟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觀察、聽取群眾的意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個環節就是向群眾收集意見和問題。有的幹部下基層以後,遇見農民,談不下去;遇見學生,談不進去;遇見老幹部,給頂了回去。

這反映出來的,不僅是溝通方法問題,更是更深層的作風問題,能反映出幹部是否真正瞭解基層情況,是否按照群眾思維思考和辦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什麼政論家王充的論衡

“知屋漏者在宇下”出自漢代政論家王充的《論衡》。王充(公元27年—約公元97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紹興)人。東漢思想家、文學批評家。《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大約於章和二年成書,現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僅存篇目,實存84篇)。

《論衡》簡介

《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大約於章和二年成書,現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僅存篇目,實存84篇)。該書被稱為“疾虛妄古之實論,譏世俗漢之異書。”王充在《論衡》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為武器,無情地批判了天人感應說和讖緯迷信。

《論衡》簡見解

1、書中提出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由“氣”構成,“氣”是一種統一的物質元素。

2、《論衡》書首先從宇宙觀上否定了“天人感應”的“天”,還世界的物質性面貌。

3、《論衡》書不僅對漢儒思想進行了尖銳而猛烈的抨擊(但它並不完全否定儒學),而且它還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來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別是道家黃老學派的思想,對先秦諸子百家的“天道”、“禮和法”、“鬼神與薄葬”、“命”、“性善和性惡”等等,都進行了系統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