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寧夏醫科大學是幾本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5.88K

一本。寧夏醫科大學屬於一本大學,該校是教育部、衛健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有醫學、理學和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其中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寧夏醫科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

寧夏醫科大學是幾本

學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1978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

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學校是國家教育部、衛健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56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05人,副高以上職稱723人。

有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51人,碩士生導師660人。全日制在校生9293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985人,留學生323人。有雁湖、雙怡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700畝,設有13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2所附屬醫院,20所教學醫院,7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

1958年9月,寧夏醫學院成立。1962年10月,原寧夏醫學院、農學院、師範學院合併成立寧夏大學,寧夏醫學院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5月,上海鐵道醫學院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

1980年3月,國務院批准寧夏醫學院學生規模為1200人,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進修生和預科生,寧夏醫學院首次招收研究生。2002年11月,寧夏醫學院、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合併成立新寧夏醫學院。2006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2007年9月,學校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9月,建校50週年之際,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0年2月,寧夏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0年4月,學校榮獲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將山東大學與學校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建立“對口支援”合作伙伴關係。

2014年,寧夏師範學院醫學院併入寧夏醫科大學。 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寧夏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著寧夏醫科大學成功獲批為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正式躋身“省委部共建”高校行列。

寧夏醫科大學是幾本?

一本。學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

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

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簡介2010年2月,寧夏醫科大學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0年4月,學校榮獲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榮譽稱號。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將山東大學與學校納入“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建立“對口支援”合作伙伴關係。

2014年寧夏師範學院醫學院併入寧夏醫科大學。201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寧夏醫科大學的意見》,標誌著寧夏醫科大學成功獲批為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正式躋身“省委部共建”高校行列。

寧夏醫科大學是幾本 是一本還是二本

寧夏醫科大學屬於一本大學,該校是教育部、衛健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有醫學、理學和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其中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寧夏醫科大學簡介 學校是國家教育部、衛健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56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05人,副高以上職稱723人。

有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51人,碩士生導師660人。全日制在校生9293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985人,留學生323人。有雁湖、雙怡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700畝,設有13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2所附屬醫院,20所教學醫院,7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有醫學、理學和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22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為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

有2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1支自治區級教學團隊。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

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學科。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5個,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學校秉承“開放辦學、內涵發展、強化特色、注重創新”的辦學理念和“修德濟人、篤學精術”的校訓,凝心聚力,力爭一流,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在全國同類院校中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高等醫學院校。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醫科大學,向著實現“兩個一流”(西部同類院校一流、有國內一流學科),建設西部地區有特色、現代化、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型醫科大學奮力邁進。

寧夏醫科大學是幾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資訊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寧夏醫科大學是醫藥類院校,有中醫溫病學、中醫脾胃病學、中醫心病學、中醫肝膽病學等專業。建校64年。

                                  學院介紹寧夏醫科大學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

學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1978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

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0年2月成為立項建設的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3年成為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

是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建的地方醫科大學。截至2022年3月,學校雁湖校區、雙怡校區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700畝,建築面積29.32萬㎡,圖書館藏文獻94.6152萬冊,數字圖書總數100萬種。下設14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2所教學實習醫院。

有教職員工及醫護等人員6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42人,副高以上職稱784人。有博士生導師113人,碩士生導師887人(含113名博士生導師)。                                   院系專業截至2022年3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52所教學實習醫院。

有醫學、理學、管理學和工學4個學科門類,20個本科專業。師資力量據2022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及醫護等人員6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42人。有博士生導師113人,碩士生導師887人(含113名博士生導師)。學科建設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5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學科,7個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臨床醫學和藥理學與毒物學進入ESI全球前1%,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3個部(委)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9個,自治區工程技術中心3個,自治區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0個,自治區級研究所13個。教學建設截至2013年,學校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學、麻醉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鍼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中藥學、醫學檢驗、公共事業管理、市場營銷、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生物技術等17個本科專業,有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學術研究截至2013年,學校在脊柱結核、地方包蟲病研究、生殖遺傳、顱腦疾患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

2006-2013年,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專案2432項,其中國家級科研專案194項,並且在國家“863”、“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自治區重大專案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並首次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專案——《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高發疾病防治事宜技術研究及示範》的研究工作。其中2011年-2013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專案657項,其中國家科研專案109項(包括“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專案2項,“973”專案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3項(其中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在自治區表彰的2013-2015年度科技進步獎中,共獲獎33項,佔全區的20.6%,其中一等獎4項,佔比達40%。

學校附屬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規模最大、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裝置先進、專家人才薈萃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考試培訓職能於一體,是寧夏及周邊省區區域性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