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新疆醫科大學是幾本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29W

一本。國家教育部並沒有一本二本的實際要求,院校是幾本是民俗觀點,到底是一本或是二本要依據所屬省招收批號明確。

新疆醫科大學在新疆省不僅有第一批次招收也是有第二批次招收,大家一般覺得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本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是幾本

假如你並不是新疆省學生,新疆醫科大學在你所屬的省區是本科二批招收的山下,是新疆省唯一一所單獨編制的醫科大學。院校有玫瑰山教學區,新醫路教學區,鯽魚山教學區,明園教學區,廠房溝教學區5個教學區。院校內設22個院部,設立26個大學專業,包含醫藥學,企業管理學,理學類,文學類四個學科類別,產生了以醫學類專業為主導,別的課程緊密聯絡的專業的構造與合理佈局。院校目前6個國家級別重點學科,1個省級人才的培養方式自主創新試驗區,6個自治州側重技術專業。

其前身新疆醫學院始建於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1998年6月新疆醫學院與新疆中醫學院合併成立了新疆醫科大學,2011年11月4日,國家衛生部與新疆自治區簽署了共建該校的協議。截止2016年3月,學校有4個校區,佔地面積130.2萬餘平方米(13020畝),建築面積61.59萬平方米(含六所附屬醫院),23個本科專業,22個專科專業,各類在校生24979人,其中統招博士研究生246人,統招碩士研究生2778人,在職人員攻讀博碩士學位學生217人,普通本科生8745人,普通專科生1555人(其中含高中起點鄉村醫師高職學生146人),留學生551人,成人教育學生10887人(專科6870,本科4017)。圖形:校徽採用中國印章形式的構圖,由兩個同心圓構成,代表祥和,象徵完美與和諧。

裡層的圓中,“新醫”兩個篆字左右排列;兩圓間的圓環上半部分是“新疆醫科大學”校名體,左右為維文和英文,底部是建校時間1956年。字型:“新疆醫科大學”校名字型選取毛體,代表學校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切關懷下誕生的。“新醫”選取篆書書體,屬於象形文字,蘊含著濃厚的漢字歷史文化感,代表學校孕育成長於厚重的中華文化土壤中。

字象:“新醫”二字是新疆醫科大學的簡稱,有著新醫人獨特的歷史記憶,其中“新”包含:新思想、新時代、新徵程、新的新醫大、新的歷史起點、創造屬於新醫人新的輝煌等含義。“新”字左側下方“人”的形狀呈伸展、託舉狀,取義教師對學生的呵護與教育,體現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展現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學子的成長與成才。“醫”字裡含“醫”有“酉”,體現了中西醫結合,醫者仁心仁術的博愛精神。

中英維文校名:中文“新疆醫科大學”選用毛體,由形聚氣、剛勁有力,體現出了學校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氣質。英文和維文校名簡潔大方、易於辨識,具有時代感。中文校名居於上方,維文和英文校名居於左右兩側,代表中西合璧,展現出了學校寬厚、包容的歷史底蘊。

新疆醫科大學是幾本呢?

根據教育局規定,已經沒有明確一本、二本的概念。新疆醫科大學(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新疆烏魯木齊,是新疆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醫學院校,為省部委共建高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專案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自治區首批來疆留學高校示範基地。

                                  學校前身為新疆醫學院和新疆中醫學院,兩校分別始建於1954年和1946年;1998年6月,新疆醫學院與新疆中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疆醫科大學。

截至2022年5月,學校有雪蓮山校區、新醫路校區、鯉魚山校區、明園校區、倉房溝校區5個校區,其中雪蓮山校區佔地2165畝;下設25個院部,開設28個本科專業、10個專科專業;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校教職工18443人(大學1550人,附屬醫院16893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7901人。                                   院系專業截至2022年5月,學校下設25個院部,開設28個本科專業、10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醫學、管理學、理學、文學四個學科門類。                                   附屬醫院截至2022年5月,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8所,均為三級甲等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是民政部“明天計劃”腦癱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第五附屬醫院是自治區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第八附屬醫院是“自治區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自治區結核病研究所”,自治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各直屬附屬醫院共擁有編制床位12000餘張,年門診量78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4萬人次。師資力量截至2022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18443人(大學1550人,附屬醫院16893人);擁有“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67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6人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學科建設截至2022年5月,學校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截至2022年4月,學校4個一級學科入選自治區“十四五”重點學科,其中臨床醫學入選優勢學科振興工程建設學科(即自治區一流學科)序列;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3個學科入選特色學科創新工程建設學科序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腫瘤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中西醫結合                                   教學建設質量工程截至2022年5月,學校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自治區重點專業。

2008年至2012年,學校獲批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科研平臺截至2022年5月,學國家級實驗研究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實驗室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13個、自治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1個、自治區研究所24個。科研成果2020年,學校科研立項專案共484項;橫向專案17項;縱向專案467項;作為牽頭單位獲得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專案2項和自治區重大專項專案1項。                                   2020年,學校教師公開發表SCI論文3112篇。

其中,發表新冠病毒研究SCI論文20餘篇,馬依彤教授為通訊作者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被引次數達到549次。2020年,學校獲得14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連續6年獲得2項以上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2項自治區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獎,其中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新授權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375項。學術資源館藏資源據2021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紙本資源總量為170餘萬冊;訂購中外文資料庫46個(中文資料庫25個,外文資料庫21個)、訂購中外文電子圖書70.42萬種(中文電子圖書68.71萬種,外文電子圖書1.71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61.58萬冊(中文電子期刊57.96萬冊,外文電子期刊3.62萬冊);NSTL授權使用的回溯資料庫50個,包括Springer回溯資料庫、Nature回溯資料庫、OUP(牛津大學出版社)回溯資料庫等1122種期刊、300多萬篇外文文獻;電子資源的內容主要涵蓋醫學、藥學、生物、教育、社會科學等領域;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訊服務中心的主要成員館之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圖書工作委員會常務成員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學會的理事單位,新疆情報學會的理事單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學資訊中心, 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學術期刊《新疆醫科大學學報》(漢文版)為新疆醫科大學主辦的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2012年該刊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權威資料庫和《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2012年11月《新疆醫科大學學報》獲得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二等獎;主要欄目設有:專題研究、臨床醫學研究、基礎醫學研究、藥學研究、公共衛生學與預防醫學、中醫中藥、護理園地、綜述和醫學教育。合作交流國際交流截至2022年5月,學校與美、俄、日、英、法、德、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學校成為自治區首批來疆留學高校示範基地、首批接受政府獎學金的高校,被教育部授予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校校合作截至2022年5月,學校與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建立了全面對口支援協作關係,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20餘所大學建立了深層次共建合作關係。

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本嗎?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資訊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所醫藥類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有英語、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精神醫學、兒科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中醫學、鍼灸推拿學、維醫學、哈醫學、中醫康復學等專業,建校68年。                                   新疆醫科大學,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風景秀麗的鯉魚山下,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省屬重點大學,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建高校。

由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對口支援新疆醫科大學。

其前身新疆醫學院始建於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1998年6月,新疆醫學院與新疆中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疆醫科大學。2011年11月4日,國家衛生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簽署了共建該校的協議。2016年8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新疆醫科大學的意見》,該校正式成為省部委共建高校。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雪蓮山校區、新醫路校區、鯉魚山校區、明園校區、倉房溝校區5個校區,其中雪蓮山校區佔地2165畝。院系概況截至2021年5月,學校下設22個院部,開設26個本科專業,涵蓋醫學、管理學、理學、文學四個學科門類。附屬醫院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8所;第二附屬醫院是民政部“明天計劃”腦癱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第五附屬醫院是自治區首批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第八附屬醫院是“自治區公共衛生救治中心”“自治區結核病研究所”,自治區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各直屬附屬醫院共擁有編制床位12000餘張,年門診量78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4萬人次。

師資隊伍截至2021年5月,全校教職工16275人(大學1460人,附屬醫院14815人),其中專任教師857人,臨床教師1318人,具有高階職稱教師324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8%,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666人,佔專任教師總數的77.71%;擁有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2人, 2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67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國家何樑何利基金獎;32人獲得自治區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5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6名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0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                                   學科體系截至2021年5月,學校擁有6個自治區“十三五”重點學科,其中2個高峰學科、4個高原學科;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腫瘤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質量工程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自治區重點專業;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科研平臺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專案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3個、自治區研究所24個、教育廳重點實驗室5個。                                   館藏資源截止2012年底,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達137.9萬餘冊,涵蓋了醫學、生命科學、人文、社科以及經濟和管理科學各主要門類,尤以醫學和文藝方面的圖書收藏豐富。新疆醫科大學圖書館每年訂閱專業期刊、社科類期刊近1400種,訂閱各類報紙60種。

有32箇中外文的全文資料庫和書目資料庫,其中中文資料庫16個,外文資料庫16個,內容涉及醫學、藥學、生物、教育等領域。有電子圖書近14萬種。2008年開通了Dialog國際聯機檢索系統。據2021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紙本資源總量為170餘萬冊;訂購中外文資料庫46個(中文資料庫25個,外文資料庫21個)、訂購中外文電子圖書70.42萬種(中文電子圖書68.71萬種,外文電子圖書1.71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61.58萬冊(中文電子期刊57.96萬冊,外文電子期刊3.62萬冊);NSTL授權使用的回溯資料庫50個,包括Springer回溯資料庫、Nature回溯資料庫、OUP(牛津大學出版社)回溯資料庫等1122種期刊、300多萬篇外文文獻;電子資源的內容主要涵蓋醫學、藥學、生物、教育、社會科學等領域;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訊服務中心的主要成員館之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校圖書工作委員會常務成員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學會的理事單位,新疆情報學會的理事單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醫學資訊中心, 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學術交流國際交流截至2021年5月,學校與美、俄、日、英、法、德、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大學及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學校被教育部授予首批接受政府獎學金的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先進集體;2011年被批准成為自治區首批來疆留學高校示範基地。校校合作2011年教育部確定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為該校全面對口支援高校,同時與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20餘所大學建立了多層次援疆共建合作關係,各高校選派援疆幹部專家通過精準援疆、目標援疆、團隊援疆等形式。                                   校徽圖形:校徽採用中國印章形式的構圖,由兩個同心圓構成,代表祥和,象徵完美與和諧。裡層的圓中,“新醫”兩個篆字左右排列;兩圓間的圓環上半部分是“新疆醫科大學”校名體,左右為維文和英文,底部是建校時間1956年。

字型:“新疆醫科大學”校名字型選取毛體,代表學校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切關懷下誕生的。“新醫”選取篆書書體,屬於象形文字,蘊含著濃厚的漢字歷史文化感,代表學校孕育成長於厚重的中華文化土壤中。字象:“新醫”二字是新疆醫科大學的簡稱,有著新醫人獨特的歷史記憶,其中“新”包含:新思想、新時代、新徵程、新的新醫大、新的歷史起點、創造屬於新醫人新的輝煌等含義。“新”字左側下方“人”的形狀呈伸展、託舉狀,取義教師對學生的呵護與教育,體現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理念,展現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學子的成長與成才。

“醫”字裡含“醫”有“酉”,體現了中西醫結合,醫者仁心仁術的博愛精神。中英維文校名:中文“新疆醫科大學”選用毛體,由形聚氣、剛勁有力,體現出了學校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氣質。英文和維文校名簡潔大方、易於辨識,具有時代感。

中文校名居於上方,維文和英文校名居於左右兩側,代表中西合璧,展現出了學校寬厚、包容的歷史底蘊。1956:標誌著學校建校時間。正紅底色:紅色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鮮亮底色,有著深沉、莊重、大氣的視覺感受,象徵著新疆醫科大學忠誠於黨的紅色基因、勇於擔當的社會責任,勵精圖治、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拼搏精神。

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本院校還是二本院校?

目前根據教育部公開資訊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新疆醫科大學是一所本科類院校,有臨床醫學(本碩連讀)、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公共事業管理等專業,建校68年。                                   新疆醫科大學簡介:新疆醫科大學,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風景秀麗的鯉魚山下,是一所具有光榮傳統的省屬重點大學,入選“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教育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建高校。

由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對口支援新疆醫科大學。

其前身新疆醫學院始建於1954年,1956年建成招生。1998年6月,新疆醫學院與新疆中醫學院合併成立新疆醫科大學。2011年11月4日,國家衛生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簽署了共建該校的協議。2016年8月2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共建新疆醫科大學的意見》,該校正式成為省部委共建高校。

新疆醫科大學是由我國多所著名的高的醫學類院校對口援助的一所高水平大學,其中復旦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等都先後與新疆醫科大學建立了合作的關係,共同培養研究生,所以這就使得新疆醫科大學的整體辦學實力,在同類醫學類院校當中處於較強的水平。新疆醫科大學王牌專業是:醫學檢驗技術、基礎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學、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麻醉學、口腔醫學、中醫學、鍼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等。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雪蓮山校區、新醫路校區、鯉魚山校區、明園校區、倉房溝校區5個校區,其中雪蓮山校區佔地2165畝;下設22個院部,開設26個本科專業;擁有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校教職工16275人(大學1460人,附屬醫院14815人),其中專任教師857人,臨床教師1318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443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776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3951人,博士研究生376人,普通專科生4590人,各層次學歷教育留學生740人。

                                  截至2021年5月,全校教職工16275人(大學1460人,附屬醫院14815人),其中專任教師857人,臨床教師1318人,具有高階職稱教師324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666人;擁有首批“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2人, 2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67位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獲國家何樑何利基金獎;32人獲得自治區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5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6名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0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學校擁有6個自治區“十三五”重點學科,其中2個高峰學科、4個高原學科;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