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貝多芬的故事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94W

貝多芬出生於德國波恩的一個平民家庭,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在他19歲那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滿懷激情地寫了《誰是自由人》的合唱由來表達自已對白由與民主的渴望。貝多芬在26 歲時,已經引起樂壇的重視,然而,病魔卻悄悄向貝多芬一天天逼近,在他的耳邊總伴有一種“嗡嗡” 的聲音。

關於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1.貝多芬的家世背景他的父親約翰·範·貝多芬是科隆選帝侯宮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鋼琴與唱歌教師,因嗜酒影響全家生活。其母瑪麗亞·瑪格達琳娜只活了41歲。

貝多芬是家中的第2個孩子(第一個早夭只活了6天),此後其母瑪格達琳娜還相繼誕下5個孩子,但只有兩個男孩卡斯帕爾·安東·卡爾、尼古拉斯·約翰長大成人,他們在貝多芬的音樂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貝多芬的感情生活貝多芬始終沒有找到終生伴侶,終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經歷是相當豐富的。1800年,貝多芬被16歲的貴族小姐琪麗愛泰迷住。由於出身的天壤之別,最終使他們勞燕分飛,使得當時深受耳疾擾的貝多芬差點為她自殺,併為她創作了《C小調月光奏鳴曲》。1804年貝多芬與寡婦約瑟芬產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終因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失之交臂。


3.貝多芬的童年貝多芬自小家庭環境不好,他的母親和父親是二婚,父親只是個歌手,平時就給些貴族表演取樂,賺錢不多,又經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耍酒瘋,打罵他們母子二人。所以貝多芬不僅有個貧窮的童年,還是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的父親為了讓他出去賺錢,就虛報他的年齡,年僅六歲就被父親帶著到處表演。


4.貝多芬交友1787年春天,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1790年,作曲家海頓去倫敦途經波恩,貝多芬結識海頓;同年受委託完成了兩部清唱劇:《為約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劇》(woO87),這也是貝多芬第一部與政治沾上邊的作品;以及《為利奧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劇》(woO88)。
5.貝多芬的死亡貝多芬身邊一直沒什麼親人,只有他弟弟卡爾給他留下一個侄兒。

他把希望寄託在小卡爾身上,他想把小卡爾領上高等教育之路,並給侄子籌劃了無數美妙的前程。可小卡爾卻辜負了伯父的希望,他去經商,結果負債累累。迫於債務,他朝自己頭上打了一槍,但並沒有死掉,然而貝多芬卻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幾乎喪命。

兩天後才重新想起。等到醫生來了,貝多芬病情惡化,雖經三次手術,但醫治無效,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關於貝多芬的事蹟和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第2張

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父親是該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無常、嗜酒如命;母親是一個廚司,心地善良、性情溫柔。

艱辛的生活剝奪了貝多芬上學的權利,他自幼表現出的音樂天賦,使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琴和小提琴。8歲的貝多芬首次登臺,獲得巨大的成功,被人們成為第二個莫扎特。此後拜師於風琴師尼福,開始學習作曲。11歲發表第一首作品《鋼琴變奏曲》。

13歲參加宮廷樂隊,任風琴師和古鋼琴師在他首次獲得勝利後,一個光明的前途在貝多芬的面前展開。可是三四年來,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著他,貝多芬發現自己耳朵變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沒有比失聰更可怕的了。因而人們可以在他的早期鋼琴奏鳴曲的慢板樂章中理解到這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貝多芬無時不衝滿著一顆火熱的心,可是他的熱情是非常不幸的,他總是交替地經歷著希望和熱情、失望和反抗,這無疑成了他的靈感源泉。1801年,貝多芬愛上了朱列塔•圭恰迪爾,他把《月光奏鳴曲》獻給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麗愛太不理解他崇高的靈魂。

1803年與他人結婚,這是令人絕望的時刻,他曾寫下遺書。1803年他從灰暗中走出來,寫出了明朗樂觀的《第二交響曲》。之後更多更好的音樂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湧現。

《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還有優美動聽、洋溢著歡樂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絢麗多彩的鋼琴協奏曲和奏鳴曲。1823年,貝多芬完成了最後一部鉅作《第九交響曲》(合唱)。這部作品創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風雪中離開。29日出殯,送葬者有兩萬人,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擴充套件資料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巨集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去世,享年57歲 。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的故事(50字左右)

貝多芬的故事 第3張

貝多芬故事一:4歲的貝多芬被父親逼著學習鋼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強制性手段將他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貝多芬故事二: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臺演出 。

貝多芬故事三: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當小樂師,有機會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是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對貝多芬一生影響很大 。貝多芬故事四: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貝多芬故事五: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擴充套件資料: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

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而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貝多芬的經典勵志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第4張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貝多芬的經典勵志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貝多芬的經典勵志故事 篇1 艱難磨難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貝多芬出生的故事),父親是一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僕。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扎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人生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悲慘而殘暴。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一般炫耀。

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或者與提琴被關在家裡,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一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麵包。十一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

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感染同樣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裡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鬱。

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裡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

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並且像鬼魂附體一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

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後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好幾年,他躲著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著巨大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 貝多芬的經典勵志故事 篇2 音樂巨人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

"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

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

"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與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有是為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帶來歡樂。

"沒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 貝多芬的經典勵志故事 篇3 逸聞趣事 一次,貝多芬走進一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後,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 "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一愣,接著撲的一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麼就要付錢呢!" 。

貝多芬的主要事蹟

貝多芬的故事 第5張

貝多芬故事一:4歲的貝多芬被父親逼著學習鋼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強制性手段將他培養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貝多芬故事二:8歲的貝多芬師從宮廷老管風琴師H·伊登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及管風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臺演出 。

貝多芬故事三:11歲的貝多芬輟學,進入波恩劇院樂隊當小樂師,有機會師從選帝侯宮廷管風琴師、指揮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聶弗,聶弗是位啟蒙運動的參與者,對貝多芬一生影響很大 。貝多芬故事四:13歲的貝多芬擔任宮廷樂隊的古鋼琴獨奏與伴奏,但無薪俸;同年根據德雷斯勒的進行曲改編為《鋼琴變奏曲》(woO63),這是他正式發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國音樂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貝多芬故事五:貝多芬第一次訪問維也納,見到31歲的莫扎特,其彈奏技術受到莫扎特的讚賞;同年結識比自己大9歲的華爾斯坦伯爵,他是貝多芬在藝術事業與經濟上的重要支持者。

關於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的故事 第6張

一個失聰之人,卻能寫出人類最動聽,最振奮的音樂篇章,這是貝多芬自勵人格的不朽傳奇。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貝多芬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關於貝多芬的勵志故事1:艱難磨難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僕。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扎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悲慘而殘暴。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關在家裡,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一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麵包。十一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

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為也感染同樣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裡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鬱。這一年.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裡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

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並且像鬼魂附體一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

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後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好幾年,他躲著不與人見面,獨自守著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著巨大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 關於貝多芬的勵志故事2:逸聞趣事 一次,貝多芬走進一家長館就餐,剛坐下來就聚精會神地構思他的樂章。他構思完畢以後,高興地把服務員喊來說: “算賬。多少錢?” 服務員先是一愣,接著撲的一聲笑了,說:“先生.您還沒有吃東西呢,怎麼就要付錢呢!” 1812年,德國文藝界的兩位巨人貝多芬和歐德在波希米亞人的浴場相遇。貝多芬是歌德的崇拜者,他曾說:“歌德的詩使我幸福。

”現在第一次見面,他希望能從這位大詩人的智慧和詩才中進一步探索他的靈魂,從中吸取人格力量。 正當他們熱烈敘談時,皇后、太子和一群侍臣從他們身邊走過。貝多芬從來就對這類人深惡痛絕,因此,當太向他脫帽致敬,皇后也向他點頭招呼時,貝多芬卻把頭一昂,裝作什麼也沒有看見一樣。

然而歌德就不同了,他趕忙抖抖身上的灰塵,整整衣領,把帽子脫下在手中,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彎腰致敬。 這時,貝多芬只覺得先前心目中這,位詩人的高大形象頓時土崩瓦解。當那辭皇族浩浩蕩蕩地走過去了以後,貝多芬幾乎用吵架的聲調對歌德說:“你不是我想像中的《葛茲》《浮士德》的作者,而是一個庸俗的人。

”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一面。 關於貝多芬的勵志故事3: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裡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

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

Tags: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