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至聖指的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21W

至聖是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至聖指的是誰?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張有“四治”,即“仁治”、“德治”、“禮治”、“人治”思想。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

在《論語》一書中講到“仁”有104處,君子107處。人與仁的概念,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意思是說所謂仁,就是人,親愛親人是最大的仁。德治:就是主張用“德治愛民”的思想治理國家。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環繞北極星那樣,心悅誠服的接受統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統治者必須減輕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削減苛捐雜稅,使人民得到寬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經濟原因,認為盜竊的發生在於統治者的貪得無厭,百姓得不到好處而為,主張富民、裕民,先富後教,反對“不教而殺”。

禮治:就是主張用“禮”的方式治理國家。孔子認為立身治國非有禮不可,在《論語》一書中有74處記載論禮。孔子說“為國以禮,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意思是禮是治理國家的法則,就像秤、繩墨、規矩一樣的重要;不以“禮”治國就如沒有耜(古代的農具,用於鋤地)而要耕地一樣。人治:在治國的問題上,孔子很重視統治者個人以身作則的表率作用,提出為政在人。

孔子認為,在“禮治”下,各級貴族都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權,個人的作用比較突出;而要實行“德治”,又必須以有德者能居高位為前提,否則便不能發揮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別強調統治者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孔子認為,統治者能否以身作則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問題,因而他不惜修正周禮的“親親”原則,主張讓非貴族出身的賢才也能參與國政。後人把這種主張叫做“人治”或“賢人政治”。

Tags: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