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月上柳梢頭是什麼節日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4.12K

元宵節。

該詩句描寫的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稱為上元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出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這句詩詞可以算是最著名的描寫元宵節的詩詞了。

這是作者對情侶之間歡會的環境描寫,它的全文為: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這首詩含蓄地表達了一對彼此愛慕的戀人,相約在黃昏,到了今年的元宵節,故地重遊卻不見伊人的身影,月亮和彩燈依舊,月光普照,華燈綻放,但是再也見不到去年的伊人,不禁淚溼了衣裳。

鬧花燈是上元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無數群眾。

月上柳梢頭是什麼節日

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稱“上元節”。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起源於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唐代開始,人們在元宵節放燈。明代時,百官在元宵節可放假十日,到了正月十五日,宮廷內臣及宮眷還會換上燈景補子蟒衣;十六日,燈市盛況空前,可謂是“天下繁華鹹萃於此,勳戚內眷登樓玩看,了不畏人”。幾百年來,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等習俗更是流傳至今。

唐代,人們在元宵節進行祭神、祭祖、占卜等活動。時人認為: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元宵節是三官下降的日子,人們便在這一天燃燈,並供奉果酒、元宵、湯圓敬神。此外,百姓們還會將元宵、湯圓作為祭品來祭祀祖先,圍坐在一起“施放花炮以娛佳景”,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清代。在光緒年間的《定遠縣誌》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上元各以糯米粉作湯圓敬神。”“米粉為丸,度歲祀灶用之又有大於(於)湯圓者,曰燈圓,元宵用之。”

南北朝樑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桑蠶,並佔眾事。”其他史料中也有記載:“是夜幼女輩請紫姑問豐欠。”“鄉村婦女於十五夜召廁姑以卜一歲吉凶並蠶田豐欠。”紫姑是家神、廁神,遂人們乞求她保佑自家農事順利,賜福降祥。除了紫姑外,人們也會祭拜其他家神。

《浙江通志》載:“元宵,各坊鄉之民,集眾祀裡祠,設醮誦經祈福境內,名雨水會。”人們不僅會聚集起來誦經,祈求新一年諸事順利,還會將五穀攢於寺廟、道觀祭神,用以“送耗”祈求平安。在一些地方城隍廟燈火最盛,大家用肩輿抬著城隍像上街遊行,所到之處都要焚香,這種節俗被稱為“城隍爺出巡”。

農家以秫米搗為餈,“上元晨造湯圓供祖先”。在元宵節,也有人用豆麵或蕎麵為燈添油,黃昏時送至祖先的牌位前點燃,這種祭祀祖先的習俗被稱為“送燈”,亦有在這天到祖塋持紙錢燃燈的習俗。在元宵節,人們緬懷先人,增強家族的凝聚力,同時也祈求先人的庇佑。

Tags:柳梢 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