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柳條無力魏王堤寫的是哪個城市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12W

洛陽。白居易唐代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

柳條無力魏王堤寫的是哪個城市

譯文花兒在寒冷中還沒有開放,鳥兒也沒力氣的叫著,我騎馬隨意而行遊玩到了太陽西落。哪裡還不是春天,一個奼紫千紅的繁華春日,就要來臨了,魏王堤的柳絲垂的很長。魏王堤(dī):洛水流入洛陽城,溢而成池。貞觀中以賜魏王李泰。

池有堤以隔洛水,名魏王堤。慵(yōng):懶,沒氣力。信馬;騎馬隨意而行。

柳條無力:形容柳絲下垂很長。詩的起始兩句:“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寫冬去春來,但仍春寒料峭,那種百花爭豔、鶯聲燕語的春日繁華景象還遠未出現。

看不到一點可以駐足觀賞的春天景象,詩人也只好在長堤上信馬閒行,頗為無奈地消磨時光。但春天《魏王堤》詩意圖 不可能沒有一點蹤影,細心而敏感的詩人突然發現了春已到來的跡象,那就是長堤兩旁的弱柳,已嫩枝輕拂,給人間帶來了一絲春意。從全篇詩意來看,這首小詩可以說是一首尋春、覓春詩;在春天來臨之前,詩人已動春思,來到魏王堤覓春、尋春。

這時雖仍然寒鎖大地,不見花影,未聞鳥聲,但從已變得柔嫩的柳枝上,看到了春的蹤影。詩中用“懶發”、“慵啼”來形容花、鳥,以“無力”描寫柳條,都給人一種嬌不勝寒的感覺,但春既已萌動,畢竟是鎖不住的,“何處未春先有思?”“先有思”,就是說,春天已在不易察覺中邁出了她的腳步,一個奼紫千紅的繁華春日,就要來臨了。憑著詩人的敏感,在本無春景可寫的記遊中,卻染上了令人鼓舞的春意。“詩以奇趣為宗”(東坡語,見《苕溪漁隱叢話》引),實際也未必盡然。

白居易詩慣以平淡語寫日常平淡事,但憑著詩人的情懷和敏感,寫得別有意趣,令人喜讀,這首小詩正是一例。這首詩約作於元和四年(809年)春,此時詩人在洛陽任太子賓客分司。作者在魏王堤春遊時,見到洛陽城郊的冬末景色後寫下了這首詩。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柳條無力為王的寫的是哪座城市

洛陽。柳條無力魏王堤寫的是洛陽這座城市。

這首詩約作於元和四年(809年)春,此時詩人在洛陽任太子賓客分司。

作者在魏王堤春遊時,見到洛陽城郊的冬末景色後寫下了這首詩。《魏王堤》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冬去春來,但仍春寒料峭,那種百花爭豔、鶯聲燕語的春日繁華景象還遠未出現。後兩句寫春天已在不易察覺中邁出了她的腳步,一個奼紫千紅的繁華春日,就要來臨了。

這首詩巧妙地運用了擬人與諧音的修辭手法,寫得別有意趣,令人喜讀。

憶江南白居易古詩解釋

《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詞作品,相信大家都學過吧!那麼大家知道這首詞怎麼翻譯嗎?以下是我精心準備的憶江南白居易古詩解釋,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憶江南詞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註釋 ⑴憶江南:唐教坊曲名。詩人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⑵諳(ān):熟悉。詩人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⑸“山寺”句:詩人《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

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凶猛,為天下名勝。 ⑺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⑻竹葉:酒名。

亦泛指美酒。《文選·張協〈七命〉》:“乃有荊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

” ⑼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文選·枚乘〈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幹、吳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詞泛指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猶言何日,幾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嘗有甲設宴席,請乙為賓;而旦於公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 賞析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

一開口即讚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裡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日出”、“春來”,互文見義。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豔;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裡,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綠,紅豔豔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裡,因異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詩人把。

憶江南詞原文及賞析

憶江南詞三首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

清晨日出的時候,江邊盛開花朵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圓之時山寺之中,尋找桂子,登上郡亭躺臥其中,欣賞那錢塘江大潮。

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吳宮,喝一杯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那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何時才能再次相逢? 註釋憶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諳(ān):熟悉。作者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

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綠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桂子:桂花。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凶猛,為天下名勝。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竹葉:酒名。亦泛指美酒。

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此詞泛指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賞析 第一首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 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

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

白居易《憶江南詞》原文和賞析

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下面是我整理的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原文和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比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譯文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比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樣的杭州:遊玩靈隱寺尋找皎潔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臥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江南的回憶,再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逢。

註釋 ⑴憶江南:唐教坊曲名。詩人題下自注說:“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按《樂府詩集》:“‘憶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詞,後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為詞牌名。這裡所指的是的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⑵諳(ān):熟悉。詩人年輕時曾三次到過江南。

⑶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的是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⑷綠比如藍:綠得比藍還要綠。

比如,用法猶“於”,有勝過的意思。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⑸“山寺”句:詩人《東城桂》詩自注說:“舊說杭州天竺寺每歲中秋有月桂子墮。”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的是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比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凶猛,為天下名勝。

⑺吳宮:指的是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⑻竹葉:酒名。

亦泛指的是美酒。《文選·張協〈七命〉》:“乃有荊南烏程,豫北竹葉,浮蟻星沸,飛華蓱接。” ⑼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文選·枚乘〈七發〉》:“使先施、徵舒、陽文、段幹、吳娃、閭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詞泛指的是吳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猶言何日,幾時。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嘗有甲設宴席,請乙為賓;而旦於公庭見乙之子,問之曰:‘尊侯早晚顧宅?’” 賞析 第一首泛憶江南,兼包蘇、杭,寫春景。一開口即讚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表明那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到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審美意識裡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接下去,即用兩句詞寫他“舊曾諳”的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比如藍。”“日出”、“春來”,互文見義。

春來百花盛開,已極紅豔;紅日普照,更紅得耀眼。在這裡,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

憶江南賞析 憶江南原文及賞析

1、憶江南詞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第一首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

白居易用的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 3、這首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唯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不失為勾通一篇意脈的精彩筆墨。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豔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4、題中的“憶”字和詞中的“舊曾諳”三字還說明了此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層次:以北方春景映襯江南春景。

全詞以追憶的情懷,寫“舊曾諳”的江南春景。而此時,作者卻在洛陽。比起江南來,洛陽的春天來得晚。作者寫於洛陽的《魏王堤》七絕雲:“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洛陽卻“花寒懶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絲,才透出一點兒春意。 5、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後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性。後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

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麼,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6、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並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

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裡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並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

白居易在另一詩裡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於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

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後說:“早晚復相逢。” 7、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

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句呢?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8、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後照應,脈絡貫通,構成有機的整體大“聯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佈局的高超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