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少年沒有烏托邦,心向遠方自明朗是什麼意思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05W

少年沒有完不成的理想,心中有想要達到的目標,或者想去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為之而努力,一生光明磊落、樂觀、開朗。

少年沒有完不成的理想,心中有想要達到的目標,或者想去的地方,也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為之而努力,一生光明磊落、樂觀、開朗。

烏托邦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法國的哲學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社會:美好、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愛情也是美好至極的。

烏托邦主義是社會理論的一種,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踐。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

少年沒有烏托邦,心向遠方自明朗是什麼意思

又到夜晚,經歷一天枯燥的網課生活後,整個人盡顯疲憊。這已是在校上網課的第四周了,洗漱過後,躺在床上,看著仍坐在電腦螢幕前學習的室友,我打開了抖音。原來大資料也不是那麼精準。我這麼懶散的人,開啟抖音第一個視訊看到的居然是向陽而生的花海和那句文案“少年沒有烏托邦,心向遠方自明朗。”聽著歡快又富有激情的配樂,一時興起,情感氾濫。

突然記起上午才剛剛查過的烏托邦和象牙塔,晚上便再一次看到了,於是又去查,卻發現當烏托邦這個象徵虛無理想主義的詞放在這句文案中居然變了意思,少年沒有烏托邦,剛知道他的意思居然有點想笑,“少年沒有完不成的夢想”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呢?看著文案,想著自己的經歷,少年會真的沒有烏托邦嗎?閉了眼,過往的事會自動呈現在腦海裡。

曾經的少年或許真的沒有烏托邦。幼時無憂,少年不識愁滋味,12歲以前的那段時光,現在想來,像活在夢裡,沒有煩心的事,不用為學習去下苦功夫,有一群無話不談的夥伴,青澀的喜歡寫在臉上。生活明朗,萬物可愛。現在想想,當年急於長大的想法竟成為現在來不及後悔的遺憾。如果真的有選擇,我寧願做個長不大的小孩

12歲以後,遠赴他鄉求學,小小的身軀已然開始慢慢扛起壓力,父母的期許,老師的教誨,和年少輕狂時心底的那股韌勁,推著少年前進,所幸付出有所得,少年在努力過後,名列前茅,考進了目標高中。

可少年的熱情真的不會退卻嗎?這個問題無人能答。或許會,或許不會。我只是隻是知道那個曾經一往無前的少年,步伐慢了,可能是無人督促,可能是力不從心,少年開始接連遇到滑鐵盧,開始與命運進行漫長的拉鋸戰,慢慢的,他倦了,迷茫不知所措,他開始放飛自我,他變得懶散,懈怠,拖延,焦慮,渾渾噩噩度過高中,上一所看著還可以的大學,繼續在大學裡渾渾噩噩,虛度年華。有時他感到羞愧難當,想改變,卻發現他只有三分鐘熱度,現實的冰冷澆滅了他的理想。他繼續著毫無樂趣的生活,重複反覆,好像某個作家筆下循規蹈矩的套著套子的人一般。迷茫,無助,不知所措。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現狀,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