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漢代是怎麼懲罰小孩的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7.45K

如果錯誤不嚴重是家長罵孩子,禁閉1天,罰跪著抄書 。如果錯誤嚴重,就會拿藤條和板子痛打屁股各50下,戒尺打手心至紅腫,罰站一夜不許睡覺,禁閉3天。

如果錯誤非常嚴重,要用板子打屁股至暈倒,打手心至紅腫罰禁閉7天,罰跪抄書一直5天。

漢代是怎麼懲罰小孩的

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426年。秦末農民起義,劉邦推翻秦後被封為漢王。楚漢爭霸,劉邦戰勝項羽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古代對國小生的行為管理相對嚴厲,家長也大多認同“不打不成器”。

學習不認真或學得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罰跪如同家常便飯。王充《論衡·自紀篇》稱,“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醜得鞭”。可見,在漢代就流行體罰學生。

體罰,在古代叫“撻罰”。到後來,“撻罰”手段不僅沒有取消或減輕,反而加重了。在明代,“撻罰”便為鄉村國小普遍採用,嚴重時連學生家人都跟著受罰。

明黃佐《泰泉鄉禮·鄉校》中規定,“如若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樸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當然,也有的老師很人性,如給學生開“免打條”,表現、學習都不錯的“三好生”免打。明代理學家沈鯉就主張,“學生勤學者、有進益者、守學規者,給免帖一紙,遇該責時,姑免一次”。

體罰其實只是古人規範學生行為的方法之一,古人同時還會採取多種手段教育孩子。有時甚至直接請家長、年長者坐進教室,參與班級教學秩序管理。明代良吏葉春及在惠安辦學時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書》中這樣記載,“輪篤實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此外,古代還很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稽考,以約束學生行為。

如明代有的國小設立“揚善簿”“改過簿”“記過格”,好事壞事均記錄在案,作為學生升學錄取時的參考。這種“功過簿”並非一定由老師填寫,如明代儒學家劉宗周,其家塾修業課程中,要求學生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填“記過格”,上面列出數百種日常行為,有“微過”“隱過”“顯過”“大過”“叢過”“成過”6項評語,讓學生自己評價昨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