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範愛農的作者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86W

魯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範愛農的作者是誰

早年與厲綏之和錢均夫同赴日本公費留學,於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最為廣泛的筆名。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範愛農》的主要內容是描述了作者在故鄉重逢日本留學時遇到的範愛農,笑談各自經歷,得知範愛農返鄉後遭到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自容,以至躲在鄉下,教著幾個小學生餬口,但由於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最後摧殘了正直愛國的知識分子。範愛農是一個孤傲、正直、倔強、追求革命的愛國者。

文章表現了作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範愛農的同情和思念。《範愛農》是魯迅實踐自己主張的典範作品之一,它反映的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與一個普通的進步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所具有的歷史認識價值,倒有可能退居次要,因為散文的容量畢竟比不過他的小說;然而,那蘊寓於平實冷靜的敘述筆調之中的真誠深摯的感情,卻躍居前位。範愛農與作者魯迅是同鄉,在日本留學時與魯迅認識。

1912年,範愛農溺水而亡,作者魯迅作此文予以悼念。此文寫於1926年11月18日,最初發表於1926年12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24期,後收入作者散文集《朝花夕拾》。通篇運用白描手法,用樸實的語言對人物進行具體刻畫。

如寫愛農外貌:“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他仍“瞪著他多白的眼”,雖是身處逆境,窮愁潦倒,但他斜眼看人的渺視目光,總是透出他傲岸不群的豪爽和自尊。文中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增強了鮮明的表達效果。如以“衙門裡的人物,穿布衣來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換上皮袍子了,天氣還並不冷”,同範愛農“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相對比,構成一反一正的對比映襯效果。用辦報少年的偏激行為和範愛農“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相對比,以顯示不同人物性格的反差。

Tags:範愛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