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詠鵝的作者是誰?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71W

駱賓王。《詠鵝》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詠鵝的作者是誰?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覆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的極為生動活潑。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

項,就是脖子。曲項,彎著脖子。

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著鵝說:鵝,鵝,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朝著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徵,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

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

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

“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詠鵝》的作者是誰

《詠鵝》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駱賓王(約公元619年—約公元687年),漢族,字觀光,生於義烏,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駱賓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他的長篇歌行《帝京篇》在當時就己被稱為絕唱,《疇昔篇》、《豔情代郭氏答盧照鄰》、《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等也都具有時代意義,往往以嶔崎磊落的氣息,驅使富豔瑰麗的詞華,抒情敘事,間見雜出,形式非常靈活。

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託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送鄭少府入遼》抒寫立功報國的樂觀戰鬥精神,格高韻美,詞華朗耀。絕句小詩,如《於易水送人》、《在軍登城樓》,寥寥20字中,壯志豪情,激盪著風雲之氣,頗能見出詩人的個性風格,在初唐絕句中也是不多見的。

擴充套件資料:駱賓王寫《詠鵝》的故事:當天,家裡來了很多客人,也給駱賓王帶來了很多好吃的。駱賓王看見好吃的就嘴饞,他望著那些好吃的,心裡想著怎麼才能儘快讓父親同意他吃那些東西。駱賓王的心思自然瞞不過他的父親,於是父親決定考考兒子

正在這時候,一個丫環端了一大碗湯過來,正是駱賓王最喜歡喝的八寶銀耳蓮子湯。父親就說:“兒子,你要是能夠以門前池塘裡的那群鵝為題做出一首詩,我就把湯獎勵給你,如果做不出來,你就回書房讀書去。”駱賓王見父親很嚴肅,生怕父親真的讓他回書房去讀書。

他轉過頭看看那些正伸長脖子朝天叫著的鵝,又抬頭望著那碗冒著熱氣的湯,想著要是湯涼了就不好喝了。他正盤算著,突然靈機一動,望著那碗湯說:“鵝,鵝,鵝。”父親一聽。有些生氣,搖了搖頭。

接著駱賓王又說:“曲項向天歌。”這時池塘裡的鵝正好伸著脖子朝天叫著,於是父親點點頭,讓丫環把湯端到兒子面前,並對兒子說:“先讓你看著,還不能喝。”駱賓王看看湯,只見裡面有幾片白色的銀耳漂在泛著綠色的湯上面,就接著說:“白毛浮綠水。”父親一聽,稱讚道:“好,好!”駱賓王聽父親說好,以為可以喝了,急忙用那紅撲撲的小手去舀湯,可是馬上被父親阻止了。

駱賓王一著急,趕快接了最後一句:“紅掌撥清波。”父親這才明白了兒子做這首詩的含義,禁不住笑了起來,就讓他把湯喝了。

詠鵝的作者是誰 是哪代詩人

《詠鵝》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原文: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詩的第一句連用三個“鵝’字,這種反覆詠唱方法的使用,表達了詩人對鵝的熱愛,增強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

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古詩《詠鵝》作者是誰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全文如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他是“初唐四傑”之一,辭采華膽,格律謹嚴。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餘情不絕。

詠鵝的作者是誰?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詩詞註釋曲項:彎著脖子。

詩句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駱賓王(約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省)人,唐代文學家。

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一起,被人們稱為“初唐四傑”。七歲時因作《詠鵝》詩而有”神童“之譽,曾經擔任臨海縣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或說是被亂軍所殺,或說是遁入了空門。其詩氣勢充沛,揮灑自如,富有一種清新俊逸的氣息,詩善歌行體,有《駱臨海集》。

詠鵝的作者

詠鵝的作者是駱賓王。創作背景: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裡。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

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

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裡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作了此詩。作品賞析相傳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只有七歲,此詩僅用短短十八個字,就從形態,情態,顏色和動作等方面生動傳神的刻畫出兒童眼中的大白鵝形象,詩中白毛綠水紅掌清波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一幅春鵝戲水圖,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美好春天的無限熱愛與追求。

詠鵝是誰寫的

《詠鵝》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駱賓王,這是詩人在七歲時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當時駱賓王住在義烏縣的一個小村子裡,村外有一個塘,水面上白鵝成群,客人考驗駱賓王以鵝作詩,這首詩便被創作出來。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鵝鵝鵝,水上的一群白鵝面向天空,伸著彎曲的脖子在高歌,有的鵝在水中悠然自得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有的鵝在水中嬉戲,紅色的腳掌就像船槳一樣。駱賓王(626年?—687年?)[1],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大臣、詩人、儒客大家,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2]駱賓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

永徽年間,成為道王李元慶文學、武功主簿,遷長安主簿。儀鳳三年(678年),擔任侍御史,因事下獄,遇赦而出。調露二年(680年),出任臨海縣丞,坐事免官。

光宅元年(684年),跟隨英國公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撰寫《討武曌檄》。徐敬業敗亡後,下落不明,或說被亂軍所殺,或說遁入了空門。駱賓王詩作辭采華膽,格律謹嚴。

長篇《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餘情不絕,有《駱賓王文集》存於世。清代陳熙晉輯有《駱臨海集箋註》。[3]本名駱賓王別名駱臨海字觀光所處時代初唐民族族群漢族快速導航主要影響主要作品歷史評價軼事典故人際關係史料索引後世紀念人物爭議影視形象人物生平早年歲月駱賓王出身寒門,其名字和表字來源於《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就是此時所作。[1]駱賓王之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

[1]宦海浮沉唐高宗永徽年間(650—655年),駱賓王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臺詳正學士。因事被貶謫,從軍至西域,長期守衛邊疆。後入蜀,進入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僚,平定蠻族叛亂的文檄多出於其手。

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1]儀鳳三年(678年),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他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作《在獄詠蟬》以抒悲憤。次年,遇赦被釋放。

[1]調露二年(680年),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舊唐書》也記載,駱賓王是在武則天臨朝稱制之後,以長安主簿的身份被貶謫為臨海丞的。棄官遊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

”[1] 中國人認識的第一位詩人駱賓王,為什麼會在歷史上突然消失歷史大學堂贊20閱讀4788討武失敗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這年九月,徐敬業(即李敬業,李勣之孫)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當年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1] [4] [5] [6] 初唐四傑之一,幼年寫詩名動四海,晚年顛覆國家政權,結局卻成迷朝文社贊149閱讀5.1萬主要影響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之一,對盪滌六朝文學頹波,革新初唐浮靡詩風,開闢有唐一代文學的繁榮局面作出了貢獻,因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長期來受到人們的讚譽。他一生著作頗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作家,一個政治上很有抱負卻長期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

Tags: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