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3.17W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

意思是文章是傳之千古的事業,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

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題偶》,原詩節選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譯文:寫詩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麼會空有虛名呢?這兩句話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

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唐·杜甫《偶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

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

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

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

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音書恨烏鵲,號怒怪熊羆。稼穡分詩興,柴荊學土宜。

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詩篇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

所以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如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號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移居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縣西北)。

因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也稱杜工部。自幼好學,知識淵博。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唐玄宗天寶年間(742年正月—756年),應唐玄宗選賢詔,赴京應試,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長安10年。

唐肅宗時,授左拾遺,不久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漂泊至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晚年貧病,攜家眷北歸。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年),聞北方戰亂,又轉赴南方,途中病故於湘江舟中。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詩作中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複雜動盪的社會。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意思是文章是傳之千古的事業,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

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 出自:《題偶》,原詩節選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譯文:寫詩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

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麼會空有虛名呢? 這兩句話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唐·杜甫《偶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

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 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

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 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

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 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

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 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

音書恨烏鵲,號怒怪熊羆。稼穡分詩興,柴荊學土宜。 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

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杜甫的名句,意思是文學創作是關乎年代久遠的事情,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只有自己知道。原詩如下:偶題杜甫 〔唐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

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

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

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

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音書恨烏鵲,號怒怪熊羆。

稼穡分詩興,柴荊學土宜。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譯文文學創作是關乎年代久遠的事情,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歷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們的名譽聲望怎麼會隨便地流傳於後世。可惜的是以屈原為代表騷體詩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漢代開始出現的五、七言詩至今盛行。漢末魏初,建安、黃七年級代詩人勇於創新,以矯健的姿態躍入詩壇。可嘆的是到南北朝時,詩歌便流於形式上的綺麗。

後來的一些傑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創作經驗,而各個時代又各具獨自的創作方法。詩歌的創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學說的讀書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詩歌創作的意念從幼年時即接受家庭的薰陶。我永遠景仰江東那些風流蓋世的詩壇先輩,我也讚美並喜歡魏都鄴中的那些文學奇才。

那江左、鄴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馬,只有像曹操、阮璃這些才能傑出的人,才能帶出好的人才。那作車輪的工匠僅僅是把輪子做好了,他的兒子卻不能作輪子而失其傳統,可惜呀,就像父親確定了房屋的蓋法,仍然不足的是兒子卻不肯去築堂基,蓋房子,失去了繼承祖業的人才。儘管朋友們認為我隨意就能寫出像《潛夫論》那樣的好文章,認為我有寫《曹娥碑》式的絕妙文筆,那只是虛譽而已。

自己緣情作詩,抒發貧病在身、屢屢漂泊、遷移流浪生活的情懷,聊以自慰。慚愧自己無有經世濟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鳥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這偏僻的邊遠之地。蜀地戰亂不休,環境險惡,蜂蠆伴著塵沙,蛟螭纏繞江峽,人多於難,民不聊生。望眼前蕭瑟荒涼、觸目生悲的景象。

想那唐虞之際的太平盛世相去已遠了;目前藩鎮割據,戰爭連續不斷,真像當年楚漢兩雄相爭,弄得時勢岌岌可危。如今我大唐聖朝還有那些肆意作亂者存在,尤其夔州這荒僻地區的習俗更喧鬧低下,實在令人生悲。我這顆憂傷沉悶的心啊,就如獄屋基下埋藏的寶劍雖閃紫光而未現;猶如茫無邊際池水中一條困守的蛟龍,不得雲雨如何飛騰。

那兩都為武將掌權,都開建有幕府機關,普天之下,軍麾如林,烽火不息,戰事不斷。在南海邊地,漢時馬援所立的銅製界柱已被毀壞,西部吐蕃人也數寇唐境,佔領長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亂出奔。遠方的音書不至,怨恨那喜鵲不能及時報喜,夔州這邊遠之地荒僻,且責怪山間野獸為什麼咆哮聲那麼疾厲。在這裡從事些農業勞動,可以排解作詩的情趣,住在簡陋的房屋裡,學習些當地的風俗習慣。

臨江遠眺,望不到家鄉終南山那險峻的山峰白閣,遙憶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長安城美麗的風光。我哪裡敢強求寫出精采的詩句,在那苦愁襲來之時,只是借詩歌抒寫離別的情懷。註釋殊列:猶言不同的流派。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詩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題》,原詩節選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偶題》原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

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 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

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 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

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 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

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 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 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

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 音書恨烏鵲,號怒怪熊羆。稼穡分詩興,柴荊學土宜。 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

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 《偶題》鑑賞 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所以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如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 杜甫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

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人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唐肅宗時,官左拾遺。

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偶題》。《偶題》(節選)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這首詩寫於766年,54歲的杜甫,遷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有感於自己自少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寫詩近四十年,對詩歌的寫作方法,自己的創作心得,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於是寫了這篇《偶題》,其實也是一個寫作的總結。

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自古以來,寫文章都是關係重大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和曹丕說的“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千古指的是文章長久流傳,時間久遠,突出文章的重要性。得失寸心知,則指創作文章的辛苦,失敗與成功,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這句話富含哲理,引人深思。

寫文章的歷史由來已久,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們的名聲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流傳後世的。 以屈原為代表騷體詩的作者,均已作古,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

取而代之的,是五言詩。自漢代以來,五言詩日益興盛。漢末魏初,建安、黃七年級代詩人勇於創新,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詩詞,活躍在他們那個時代的詩壇。可嘆的是,到南北朝時,詩歌便流於形式上的綺麗,而忽略了內容的重要性。

其實,得與失本就是辯證的觀點,二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得知淡然、失之坦然,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陶淵明所說,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千秋萬歲後,誰知榮與辱?每個人放到歷史長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葉扁舟。

每個人都不可能得到全部,總會在不斷失去中前進,在得與失的選擇中,爭取屬於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俗話常說,得從失中來,有失便有得。你失去了娛樂時間,辛苦耕耘,灑下無數汗水,卻收穫了成功的喜悅。生活中,你或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利益,卻贏得別人尊重,獲得人心。

生活其實真的很平凡,任何人都不能得到所要的全部,有得必有失,只是在得失的選擇中,擁有你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詩聖杜甫寫出的一句名言,這十個字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古往今來,凡是富有責任感的文人與作家,都將此奉為座右銘而鐫刻於內心。

因為“文以載道”,寫文章就是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是存世千古之事,好文章影響極其深遠;一個好作家應該明白自己在寫作上的得失,把寫文章看成開啟人類智慧的千秋大事原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騷人嗟不見,漢道盛於斯。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後賢兼舊列,歷代各清規。

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永懷江左逸,多病鄴中奇。騄驥皆良馬,騏驎帶好兒。

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緣情慰漂盪,抱疾屢遷移。

經濟慚長策,飛棲假一枝。塵沙傍蜂蠆,江峽繞蛟螭。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

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鬱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

音書恨烏鵲,號怒怪熊羆。稼穡分詩興,柴荊學土宜。故山迷白閣,秋水隱黃陂。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別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題》這首五言排律,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詩歌藝術的傳承發展和自己一生詩歌創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見解。

出自:《偶題》原詩: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譯文:寫詩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裡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麼會空有虛名呢?這兩句話表達杜甫晚年對詩歌創作的見解,帶有總結性質。上句“千古事”是指留傳久遠,關係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說對於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為明白。

這兩句詩雖是以議論入詩,但對仗工整,語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蘊豐富,很有哲理性。擴充套件資料:《偶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詩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詩歌創作發展的一般情況,作者對前代作家的景仰和個人致力創作的抱負;後半部分抒寫對世道多亂和個人漂泊的感慨,並說明詩歌是由情而生、緣情而發的,是作者對現實生活感受的反映。

全篇語言高度凝鍊,又多用典故, 語意較為含蓄深沉,需細細揣摩。這首詩創作於大曆元年(766)秋,上年五月,杜甫從成都東下,途經戎州(今宜賓市)、渝州(今重慶市)、忠州(今忠縣)、雲安(今雲陽縣),於是年春遷居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此詩即作於其居夔州時,晚年的杜甫,更深切地感受到,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壯遊》)而來,已經和詩歌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從而對詩歌藝術的傳承發展規律和自己的詩歌創作實際有了深刻的思索和體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於這“偶題”之中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