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李鴻章是英雄還是罪人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53W

談不上偉人,談不上罪人。

李鴻章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進士,早年隨業師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與捻軍起義,並受命組建淮軍,因戰功擢升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期間著手辦理洋務,創辦了北洋水師。甲午戰爭失敗後,作為特使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被啟用為兩廣總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後,參與“東南互保”,並北上談判,次年與慶親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不久即病逝於北京,享年七十九歲。死後獲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其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慈禧太后視為“輔佐中興,削平大難”及“匡濟艱難,輯和中外”之人。同時西方有視之為“當世三傑”者。但因其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之個人貪腐、決策失誤等問題,也招致諸多批評。

李鴻章於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生於安徽省合肥縣東鄉(今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是縣學優廩生李文安與其妻李氏之子。譜名章銅。因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老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

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鴻章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時任京官的李文安望子成龍,函催鴻章入北京,準備來年順天府的鄉試。李鴻章遵父命北上,並作《入都》詩10首,以抒發胸懷,其中有“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一句。他以詩言志,有“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的巨集願。

入京後,李鴻章在時任刑部郎中的父親引領下,遍訪呂賢基、王茂蔭、趙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們的器重和賞識;同時,由於科場順利,使他得以有廣泛的交遊和開闊的眼界,當時與他同榜的甲辰(舉人)、丁未(進士)兩科中,不少人日後膺任樞臣疆寄,李鴻章與這些同年一直保持著密切而特殊的關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李鴻章應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同年,與周氏完婚。

李鴻章是英雄還是罪人

在堅持“中體西用”的基礎上,李鴻章認為,只有變法,才能應付時局,面對“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對於當時全國的因循守舊風氣,他反覆抨擊,並深為嘆息。

李鴻章的“變法”從“自強”開始。同治四年(1865年)在署理兩江總督任上,李鴻章鑑於原設三局裝置不全,在曾國藩支援下,收購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記鐵廠,與韓殿甲、丁日昌的兩局合併,擴建為江南製造局。與此同時,蘇州機器局亦隨李鴻章遷往南京,擴建為金陵機器局。

同治九年(1870年),調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接管天津機器局,並擴大生產規模。於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正如他自己所言“練兵以制器為先”。

爾後,在引進西方裝置進行近代化生產的實際操作中,他又進一步提出:“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欲覓制器之器與制器之人,則或專設一科取士,士終身懸以為富貴功名之鵠,則業可成,藝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認識的深化。

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後,李鴻章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他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於“患貧”,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認識。因此,他在繼續籌辦“船堅炮利”的軍事工業的同時,把學習西方的重心轉移到以“求富”為目的的民用工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