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石壕吏為什麼不抓杜甫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29W

讀書人身份。《石壕吏》中杜甫沒有被捉去,因為杜甫是讀書人。

《石壕吏》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為“三吏三別”之一。

石壕吏為什麼不抓杜甫

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風格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唐朝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天,杜甫從洛陽出發,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這首詩就寫在他到石壕村投宿的一個夜晚。前一年安吏之亂剛剛爆發,到處都在打仗。朝廷軍隊失慘重,於是向民間“抓壯丁”。

出事的人家,可能是杜甫投宿那戶人的鄰居。因此杜甫眼看著老翁爬牆逃走,留下家中老婦人、孫媳婦和一個奶娃。官吏喝斥老婦人,老婦不得已,表示自己可以從軍當廚娘。

杜甫雖然對老婦人一家的遭遇非常同情,但是不得不說,杜甫當時確實沒有任何理由和權力阻止官吏的行為。因為,這時候並非他寫下《兵車行》的那個時間。唐玄宗初登位時,好大喜功,經常對吐蕃、南詔等周邊國家動武,動不動就向民間徵兵。

十五至四十歲的人全部拉上戰場,搞得田園荒蕪,白骨盈野。當時那種戰爭,在杜甫看來,完全是可打可不打的。結果非要打,民間的青壯年都打死打殘了,搞到“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而現下的情形又不同了,因為戰爭的主動權已經不是在唐王朝。安祿山造反以後,唐王朝必須要阻止他。郭子儀的軍隊在與安祿山交戰中損失慘重,缺乏兵源,不得已在河陽一帶強行徵兵, 剛好覆蓋到杜甫投宿的石壕村。前面我們提到,石壕吏強拉壯丁的行為,是當時朝廷允許的合法行為。

但是逼得一個老婦要去上戰場,畢竟不那麼人道。那麼,杜甫為什麼只圍觀“拍照發朋友圈”,不去勸阻呢?其實,真實的事件中,杜甫未必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他只是沒有事無鉅細地全部寫出來。詩歌是一門藝術,限於篇幅,它和短篇小說一樣,只能擷取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所以杜甫在這首詩中並沒有寫下朝廷“抓壯丁”的前因,只寫了後果。

而老嫗第二天啟程前與老翁話別,未必就是真實的場景。首先,藝術是允許虛構的。所以杜甫筆下的老嫗,都有可能不是他親眼看到的一個人物。不過,沒有親見,也並不等於不存在,它也可以通過合理的推論得出來。

事實上,杜甫寫的老嫗其實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的代表。所以,我們並不可能從這一首《石壕吏》中,準確地判斷出,杜甫當時到底有沒有勸阻官吏拉老嫗充軍。

《石壕吏》為什麼不抓杜甫?

因為杜甫在上任的路上,不能抓大臣當壯丁。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潼關、石壕,夜宿曉行,趕往華州任所。

這時,杜甫正由新安縣繼續西行,投宿石壕村,因為杜甫在上任的路上,不能抓大臣當壯丁。相關資訊:當時唐王朝集中郭子儀等九節度使步騎二十功贖罪萬,號稱六十萬,將安慶緒圍在鄴城。由於戰爭吃緊,唐王朝為補充兵力,到處徵兵。這時,杜甫正由新安縣繼續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於是實錄所見所聞,寫成這篇不朽的詩作。

詩中刻畫了官吏的橫暴,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和自己痛苦的心情。《石壕吏》如實地揭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面對這一切,詩人沒有美化現實,而是發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這是值得高度評價的。

石壕吏杜甫為什麼沒被捉走

《石壕吏》中杜甫沒被捉走是因為當時杜甫正從洛陽回華州上任司功參軍的路上,因為他也是官,所以官吏不抓他。當時四十八歲的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僕僕,趕往華州任所。

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這首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

石壕吏抓了所有的男性去充兵,為什麼沒有抓杜甫?

因為杜甫不僅是一個詩人,而且也是一個官員,他當時是有官職的,所以石壕吏不敢抓他去充軍。石壕吏事件發生在唐朝乾元二年,史思明率軍進攻唐軍,唐軍戰敗,需要徵兵以補充軍隊的力量。

杜甫當時準備西行至華州,途經石壕村借宿,突遇到吏員在夜裡抓人充軍,當時連老人都不放過,而杜甫正值青壯年,石壕吏卻並沒有抓他,有人認為是杜甫一直躲在房間裡沒被石壕吏發現。

但後人普遍認為此種說法過於簡單,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得知,應該是以下說的這些原因。杜甫本是襄陽人,後因家庭遷徙到河南鞏縣的,鞏縣歸洛州管轄,石壕村是陝州。從當時的政治制度看,吏員抓人充兵只能抓陝州當地人,不能抓外地人,如果是在和平朝代,這個原因可能成立,但是當時可是安史之亂的時代,現在看來,這個理由顯然很不充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杜甫屬於地方官員,杜甫不但是個偉大的詩人,而且杜甫也是有自己的職業的,那就是官職。

杜甫與當時的大臣房琯交情頗深,後因房琯被貶至邠州做刺史,杜甫出面為其求情受到了牽連,被外放為華州做司功參軍。據此看,當杜甫投宿石壕村時,還是有明確的官職身份,是華州的司功參軍。雖然這個官職在當時有點小,不過石壕村抓人的僅僅只是吏,吏的許可權相當於現在的職員而已,司功參軍的這個官職要比吏高得多,因此不敢抓他。

Tags:石壕吏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