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上兵的手段指什麼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1.23W

上兵的手段指的是伐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孫子兵法》被譽為古今中外第一兵書,受歷代軍事學家推崇,但其真正的魅力卻往往遭到大眾誤解。

上兵的手段指什麼

上兵伐謀:語出《孫子兵法·謀攻篇》原文為: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即進攻,攻打。謀就是謀略。

伐謀就是指以謀略攻敵取得勝利。整句翻譯為:用兵的最高境界使用謀略勝敵。上兵伐謀是《孫子兵法》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其進一步在下文中體現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古代軍事理論的重要思想。

對後世的戰爭有很大的影響。攻心為上:是說打勝仗最好的方法是從心理上威懾住對方,控制住敵人,使敵人從心理上潰敗。如何理解“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這句話的意思是: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實際運用上,可分為兩個範疇、四個層次。

“伐謀”和“伐交”屬於“不戰”思維;“伐兵”和“攻城"屬於“慎戰”思維。其一,“上兵伐謀”是指依靠謀略運用,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綜合運作,不待對立雙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決爭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當矛盾已經顯現時,動員本國和有關國家的力量,顯示決心,造成壓倒優勢或力量制衡,輔之曉以利害,經過折衝與妥協,達到不訴諸武力而達成戰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動用部分軍事力量,在敵方政治、經濟重心之外解決敵人,以便把戰爭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項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即攻取敵方戰略要地乃至全部領土。必須承認,在軍事對抗中,完全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局,即使處於優勢與主動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實現的。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一。

Tags:上兵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