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入木三分原本形容什麼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2.84W

書法筆力剛勁有力。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的,現在是形容對文章見解深刻。

出自於張懷瓘《書斷·王羲之》。

入木三分原本形容什麼

入木三分的近義詞有:力透紙背、鐵畫銀鉤等;反義詞有:略見一斑、管中窺豹等。《書斷》是唐代品鑑、評論書法家和書法的著作,張懷瓘著。在張懷瓘的多部書法理論著作中,《書斷》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記述各種書體特點及發展源流;中、下卷以“神、妙、能”三品列歷代書家傳記並評論書法優劣得失,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入木三分原形容書法極有筆力。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原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喻為"書聖"。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型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著。

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

於是王羲之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的主要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現在也經常用來比喻對文章事物見解很深刻、透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書斷·王羲之》:“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很多人可能不解,什麼樣的力氣才能在木板上刻進三分的深度,其實這是錯誤的理解,入木三分並不是筆刻進木頭三分,而是寫的字的墨水滲入木頭三分,古代祭祀更換牌匾要先在木板上用墨水寫上字,讓後用刀刻出相應的字,這個故事裡,王羲之寫的字剛勁有力,木工刻木三寸才能把墨水都刻出去,可見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很高。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他所寫的《蘭亭集序》被歷代書法家臨摹,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關於他練習書法的故事除了“入木三分”還有很多。相傳王羲之小時候練字每天寫完字都會到屋外的池塘洗滌筆硯,時間長了,連池塘的水都變成黑色,可見王羲之的書法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才有了這樣高的造詣。那麼王羲之的書法在當時流行到什麼程度呢?相傳王羲之在路邊看到一個賣扇子的可憐老人就在扇子上提了一些字,讓老人去市井中賣,老人開始很疑惑,但是老人一賣全部被買走了,可見王羲之的書法不僅在現在評價很高,在當時也受人崇拜。王羲之除了是著名的書法家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做過很多不小的官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會稽內使等。

並且在做官時有很好的政績,他體恤百姓,在發生饑荒的時候,開倉放糧,上書減少賦稅。而且王羲之身上還有古代文人的那種骨氣,從不和世俗同流合汙。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呢?

“入木三分”是一句成語,意思是通過寫字的墨跡浸入木板比較深(三分)來形容或者讚歎書法寫作者的筆力剛勁有力。但是後來,這句成語基本上就和書法本身關係不大,而是專指對事物,人物以及事理的觀察分析和見解深刻,透徹。

這可能是後來人們發現:只要木頭足夠軟,入木三分很輕鬆啊!但是,如果在見解上,分析觀察上也想“入木三分”就絕對需要“真功夫”了。

“入木三分”這個成語也是一個有典故的成語,這個典故說的是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一個小段。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記載:“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當時的皇帝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

便讚歎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感嘆王羲之書法筆力剛勁有力(古代三分大約是現在的一釐米)。其實,入木三分這個成語並不難懂,只要知道是在木板上寫字墨跡浸入木板的深度和書寫筆法的力度有關就行。入木三分是一個成語,出自唐朝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這個成語意思是說墨汁滲入木板有三分深。原先形容書法的筆力強勁,後來多比喻見解,議論非常深刻。

關於這個成語的故事,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筆力雄健,享有盛名,他寫的字不僅剛勁而且又漂亮。有一次,王羲之在一塊木板上寫字,字寫好了,送到刻字工人那裡去刻字,刻字工人發現,他寫的字,墨汁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從這個成語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發,如果不是長時間的刻苦勤奮積累,又怎麼能夠入木三分呢。

成語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入木三分原本是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剛勁有力的,現在也比喻對文章或事物見解深刻、透徹。出處:張懷瓘的《書斷·王羲之》。

接下來分享入木三分的成語故事和主人公。

入木三分的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他博採眾長,開創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喻為"書聖"。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係,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

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型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划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滌筆硯。

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裡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

於是王羲之給觀裡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讚歎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的主人公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南渡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Tags: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