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京韻大鼓是不是北京的民間藝術

欄目: 歷史 / 釋出於: / 人氣:7.76K

京韻大鼓是中國曲藝曲種之一,約形成於清代乾隆年間,是冀中地區相當流行的一種說唱形式,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後來廣泛流傳於河北省及華北、東北的部分地區。京韻大鼓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是中國曲藝曲種之一,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京韻大鼓的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為上下句的反覆,並且比較講究語氣韻味,與唱腔銜接自然,主要伴奏樂器為三絃與四胡,有時也有琵琶,表演時演員會自擊鼓板掌握節奏。

京韻大鼓是不是北京的民間藝術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的“劉”、“白”、“張”三大流派,其中以劉寶全的藝術造詣最高,貢獻最大,時人稱其為“鼓界大王”。京韻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譽為“鼓界大王”的劉寶全,與劉寶全齊名的還有白雲鵬和張小軒,並形成劉派、白派、張派三大流派。劉寶全的學生白鳳鳴,早期師承劉寶全的唱法。其長兄白鳳巖曾任劉寶全的弦師,他根據白鳳鳴嗓音較寬、較低的特點,吸收借鑑了白雲鵬的演唱藝術,與白鳳鳴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共同創造了蒼涼悲壯“凡字腔”見長的“少白派”,並對後來天津“駱派”的形成產生了影響。

劉寶全幼年隨父親在天津學木板大鼓,先後拜名家宋玉昆、胡金堂、霍明亮為師,18歲開始在北京的廟會、堂會等場所登臺演唱。他入鄉隨俗,說京白、唱京韻,講究韻白的語氣、韻味,逐漸形成了“說中有唱,唱中有說”“說即是唱,唱即是說”“似說似唱”的演唱風格。劉寶全借鑑各種戲曲唱腔,同時善於創立新腔,還擅長運用眼神、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形成了一套適合說唱藝術的表演技巧。

20世紀初,劉寶全享譽曲壇,當時被稱為“鼓界大王”,此後藝人大多宗師“劉派”,成為京韻大鼓的主要流派。白雲鵬是與劉寶全同時期的京韻大鼓名家。他年幼時隨父親在河北的永清、安次、霸縣一帶賣唱,曾經學唱西河大鼓,後來改唱木板大鼓,1900年進北京賣藝,開始演唱由木板大鼓演變成的京韻大鼓,逐漸放棄長篇書目而專唱短篇唱段。

白雲鵬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立了“白派”唱腔。其演唱特點是吐字清晰,依字行腔,半誦半唱,講究字音的處理,注重唱腔的變化,具有深廣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