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馬致遠代表作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3.11W

馬致遠,號東籬,元曲作家,代表作有《漢宮秋》《天淨沙·秋思》《東籬樂府》《岳陽樓》《青衫淚》《任風子》等等。馬致遠出生在一個富有文化素養的家庭,年輕時熱衷於求取功名。曾向太子孛兒只斤·真金獻詩並因此為官,之後由於孛兒只斤·真金去世而離京任江浙行省務官。

馬致遠代表作

馬致遠代表作是什麼?

《漢宮秋》是馬致遠的代表作。

其他的作品中,散曲後人輯為《東籬樂府》。雜劇作品除了《漢宮秋》有描述王昭君傳說的《任風子》等。

馬致遠的雜劇目前所知有十五種,現存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臥》、《江洲司馬青衫淚》、《呂洞賓三臥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以及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等合作的《開壇闡教黃粱夢》等七種。

馬致遠故居: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的韭園村西落坡村內有一座元代古宅,據西落坡村村民們世代相傳,這座古宅就是馬致遠故居。

古宅坐西朝東,是一座大四合院,門前是一座小橋——致遠橋。門前的影壁上寫著“馬致遠故居”,並有馬致遠生平的介紹。影壁側有石磨一盤,影壁後便是院子,院子很大,東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間,每面三五間;西北角有馬廄一棚;院內僅有一棵香椿樹。

馬致遠字號問題:

馬致遠,號東籬,名、字、號三者缺一。對“致遠”是字還是號,尚無法確定。張大復《寒山堂新定九宮十三調南曲譜》在“譜選古今傳奇散曲集總目”七十種中有《蘇武持節北海牧羊記》一種,作者署“江浙省務提舉大都馬致遠千里,號東籬”,明確馬致遠名千里,字致遠,號東籬。

但此則資料出現既晚,且《蘇武持節北海牧羊記》戲文也很難確定是馬致遠所作,故無法坐實“致遠”是字而名千里。

馬致遠的代表作有哪些?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另據考證,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誌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記載。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著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

馬致遠(約1250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一說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名不詳,字致遠,晚號東籬[1]  ,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作家、散曲家、雜劇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2]

馬致遠年輩與關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卒於泰定元年(1321年)以後,死後葬於祖塋。

仕途不順

馬致遠青年時期追求功名,對“龍樓鳳閣”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經歷了蒙古時代的後期及元政權統治的前期,都未曾擔任顯赫官職,所以其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現。[4]

寄情創作

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5年—1287年)間曾擔任江浙行省務官,元貞元年到元貞三年(1295年—1297年)間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等組織了“元貞書會”,與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

馬致遠代表作

馬致遠的戲劇代表作是《漢宮秋》。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漢族。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被後人譽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

《漢宮秋》 寫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 出塞和親。全劇四折、楔子。漢宮秋》講述了漢元帝時期,中大夫毛延壽奉命刷選宮娃,而此人諂佞奸貪,因王昭君沒有向他行賄,而將其畫像醜化,被髮冷宮。一夜漢元帝與昭君因琵琶相見,遂墜入愛河,恩恩愛愛。

同時被緝拿的毛延壽奔逃至匈奴地界,慫恿呼韓邪單于向漢帝求取明妃王昭君,滿朝文武百官怯懦無能,腐朽膽小,上諫漢元帝,忍痛割愛,交出明妃。

漢元帝雖痛恨朝中的袞袞諸公,奈何自己也是無能為力,遂將明妃割與匈奴。灞橋餞別之後,悲傷不肯從的昭君在蕃漢交界投江而死。

《漢宮秋》中王昭君正直無畏,不肯賄賂毛延壽,一曲琵琶可引得皇帝寵幸,可見是個品性才情兼具的女子。而送走昭君的漢元帝也是睹物思人,魂牽夢縈。為保兩國長存,呼韓邪單于交出毛延壽,最後毛延壽被斬首獻祭明妃,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