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古代進士明朝一屆有多少名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1.82W

古代進士明朝一屆有多少名的答案是:約為25000名

古代進士明朝一屆有多少名

明代常科共舉行了89次,錄取的進士約為25000名。

清代會試合格者稱為貢士,亦稱中式進士,其名額每年平均300名左右,各省額數以到部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故被取的並不全憑文藝。會試錄取榜揭曉後,中式進士須於下月應殿試。

殿試主要是定名次,參加殿試的,幾乎無一不被錄取。明代會試名額,少至32人,多至472人,或100人、200人、250人至300人,增減不一,都由臨時奏請決定。至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以後,以取300名為常。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朝時以進士和明經兩科最為主要,後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舉於鄉,己丑成進士。”

中國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他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根據史書記載,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年〉)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1300週年。在漫長的1300年的科舉考試中,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至於秀才就更不計其數了)。

嚴格說來,中國的科舉制度應分為文舉和武舉(文科和武科)制度。武舉是專門選拔武官而設定的科目。武舉制度是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始置,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其考試程式與文舉基本一樣,只是內容與時間的不同。在中國科舉史上,自唐以後,歷來是文武兩科,殊途並進。但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歷來重視文科,文科一直佔據科舉的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