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精緻生活 >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欄目: 精緻生活 / 釋出於: / 人氣:7.66K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是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結果英國、法國為首的協約國獲勝,下面一起來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2、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於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王國、羅馬尼亞王國和希臘王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3、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端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以上的就是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是什麼的內容介紹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簡介

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死亡(約數):10,000,000人

將士:900萬

平民:700萬

合計:1669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約國

·塞爾維亞王國

·俄羅斯帝國

·法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黑山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之前中立,後來才加入,從這場獲得了豐富發展資本)

·中國等

同盟國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

·保加利亞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鬥。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蔘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幹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1914---1918

20世紀初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經過長期積累,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終爆發了德、奧同盟國集團同英、法、俄協約國集團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戰火從歐洲蔓延至亞非,33個國家先後捲入。成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

巴爾幹戰爭後巴爾幹民族主義高漲,奧地利準備入侵塞爾維亞,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王儲在薩拉熱窩被刺,7月28日,奧地利對塞宣戰。8月歐洲各大國先後捲入戰爭,一戰在東、南、西三條戰線上全面爆發。

1914年8月,德國在西線發動進攻,首先佔領了比利時、盧森堡,在阿登一線對法國發動進攻,很快突破了法國邊境防線,法軍迅速動員預備隊,通過鐵路和汽車投入戰場,9月初雙方進行馬恩河戰役,因俄國在東線發動進攻,德軍只得抽調部分兵力趕往東線,英法聯軍阻止了德軍速戰速決的打算。英法聯軍轉入反攻,德軍利用機槍、鐵絲網構築了野戰攻勢,英法聯軍正面進攻無法取得進展,便包抄德軍側翼,德軍也反過來包抄聯軍新產生的側翼,雙方不斷相互包抄將防線延申到海岸。10月德軍發動攻勢投入上百萬兵力進行正面強攻,聯軍則不斷在縱深構築防線,德軍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的突破,雙方不斷加強工事逐漸形成一條穩定的戰線。在東線德奧和俄在廣闊的區域激戰,雙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沒有形成西線的膠著態勢,1914年8月俄軍分兩路進攻東普魯士和波蘭的加里西亞,德國陷入兩線作戰,9月北線俄軍被德軍擊潰,而在南線奧軍被擊敗。11月德軍協助奧軍阻止了俄軍的進攻。1914年戰爭爆發後日本就急不可待的對佔領青島的德軍發動進攻,隨後又佔領了同盟國屬的太平洋島嶼,1914年10月,土耳其參戰,襲擊了俄黑海艦隊和港口,10月底土、俄在高加索展開激戰,至1915年土軍被擊退。同時英軍在阿拉伯人配合下在奪取了敘利亞的土耳其領地。

1914年8月,英國與德國艦隊開始在北海交戰,1915年2月,德國開始進行無限制潛艇戰,但迫於美國的壓力很快又停止了襲擊中立國船隻。

1915年同盟國採用西守東功的方針,年初德軍在西線轉入防禦,4月英法聯軍反攻,德軍中使用了毒氣彈,隨後雙方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同時配發防毒面具,化學武器就沒有發揮多大作用。9月聯軍再次發動攻勢,仍沒有取得進展,雙方恢復對峙。在東線,同盟國和俄國都計劃新的攻勢,2月,德奧搶先發動進攻,3月俄軍也發動進攻,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線。夏季德軍抽調西線主力發動全面進攻,俄軍損失170萬人,退至本土防禦。在南線,1914年奧軍被塞爾維亞擊敗,1915年10月,保加利亞加入同盟國一方對塞爾維亞宣戰,塞軍在兩線夾擊下很快失利,11月塞爾維亞被佔領。同年5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一方對奧匈帝國宣戰,隨後對奧發動多次進攻,全部被奧軍擊敗。

1916年,德軍再次把重點轉移到西線,2月21日德軍集中優勢兵力發起凡爾登,起初法軍準備不足,德軍取得了一定進展,很快援軍趕到,戰局又重現了1914年的景象,至9月2日,法軍擊退了德軍的進攻。為配合凡爾登防禦,6月24日,英法聯軍發動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和德軍都使用飛機進行支援,並進行了大規模空戰,9月15日英軍首次投入坦克參戰,至11月戰役結束英法聯軍和以往一樣損失慘重而毫無進展。1917年初協約國再次發動全線進攻,在6月的康佈雷戰役中,英軍集中使用坦克在飛機的配合下發動突襲,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很快又被德軍擊退。1916年3月,俄軍在東線重新發動了攻勢,南路俄軍取得了一些進展,1917年3月,俄國工人和士兵爆發起義,推翻沙皇,7月,俄軍繼續向奧軍進攻,9月德奧援軍趕到,發動里加戰役,擊潰俄軍。11月7日,俄國布林什維克領導工人士兵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征服,建立蘇維埃政權。12月,蘇俄退出帝國主義戰爭。1916年8月羅馬尼亞對奧宣戰,12月被同盟國佔領,1917年6月希臘對同盟國宣戰。

1916年德國海軍努力突破英艦隊的封鎖,5月31日,雙方海軍主力爆發了日德蘭海戰,雙方損失慘重,都沒有消滅對方主力,但德國艦隊從此退守港口喪失海面的制海權。1917年,德國恢復無限制潛艇戰,但很快招致美國參戰。

1917年4月,美國參戰,很快組織遠征軍投入歐洲戰場,美國參戰後原本中立的拉美國家紛紛對同盟國宣戰,同年8月中國對德奧宣戰,並派遣近20萬勞工到歐洲修築工事。

1918年德國戰爭力量已近枯竭,為儘快結束戰爭3月起又進行了大規模進攻。3月21日起對英法聯軍連續發動進攻,至5月30日進至巴黎僅60公里處,隨後美軍加入作戰,德軍有經驗的部隊再次耗盡,7月協約國轉入反攻。7月18日法軍在坦克和炮兵彈幕的掩護下發動反擊,空軍奪取了制空權,8~9月英軍和美軍在大量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連續發動亞眠戰役和聖米耶爾戰役,德軍瀕於崩潰。9月26日,西線協約國發動總攻,10月20日,德軍全線潰退。同年9月協約國在巴爾幹開始反攻。9月24日戰敗的保加利亞軍發生起義,29日保加利亞投降。同年6月奧軍對義大利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很快被意軍擊退,10月意軍發動反攻,30日奧軍防線崩潰,11月3日,奧匈帝國停戰,並很快解體。同一天德國基爾水兵爆發起義,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當天成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政權。爆發革命,後德國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集團為保住統治地位迅速向協約國求和,11月11日,雙方簽署了條件苛刻的停戰協定,德國交出所用殖民地和重武器。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會召開,經過長時間爭吵,6月28日簽定「凡爾塞和約」。德國被禁止重新武裝,領土被支解,並承擔鉅額賠款。

戰後德國不滿「凡爾塞和約」的束縛,為新的世界大戰策源地形成積累了條件。這場戰爭削弱了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美國成為一流大國。日本、義大利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家也從德、奧的崩潰中撈足了好處。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成立社會主義國家後,共產主義運動和殖民地解放運動蓬勃興起。一戰前世界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空前發展,人類戰爭從平面發展到包括空中和水下的立體戰爭,戰爭樣式徹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