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言語道斷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4.5K

意思是: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後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言語道斷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言語道斷

成語發音:yán yǔ dào duàn

成語解釋: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後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纓珞經》:“言語道斷,心行所滅。”

成語繁體:言語道斷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能用語言來解決問題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慘殺徒手請願的市民和學生的事,本已言語道斷,只使我們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魯迅《華蓋集續編 “死地”》)

言語道斷一說就錯意思是什麼?

“言語道斷一說就錯”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言語的描述、評判一說就會錯,因為無法用言語去清楚表述。雖然道理是不虛的,可是道理有非邏輯性,因為一些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禪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出自瓔珞經,其意義是真空妙有的如來真實意,是無法用語言來解說的;

同樣也不能用思維去推測。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人有八個識,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佛性,就是如來藏,就是真如,每個人都具足,但是一般人體會不到,更不要說為之所依。

也就是說“阿賴耶識”是獨立於“意識”之外的,所以不論怎麼用思維,作意,思考,這些都只是“意識”的層面。所以經文說“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擴充套件資料

佛學術語,又云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究竟之真理,言語之道斷而不可言說。言語的道路,延伸到這裡就斷了,心思的行為和考量,到此處也滅了。就是說自性是不可思考和議論的,六根無法接觸到,必須放下六根和對外境的執著,才可能體會到。

《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一書共分為三大篇,即:

第一篇:放下——心無煩惱幸福多;

第二篇:看破——人生頓悟的又一種方式;

第三篇:自在——安享快樂人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百度百科--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

佛家的 "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是什麼意思?希望逐字翻譯。

又叫做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意謂究竟的真理,不是言語所能言說,也不是心思所能思念。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議沒有了,心行處滅,思沒有 了,叫不可思議。

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絕言,故謂言語道斷

言語道斷yán yǔ dào duàn

[釋義]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後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句]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慘殺徒手請願的市民和學生的事,本已~,只使我們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魯迅《華蓋集續編·“死地”》)

言語道斷.

拼音: yán yǔ dào duàn.

出處. 《纓珞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解釋. 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後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 的方法解決問題。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道斷,議沒有了,心行處滅,思沒有 了,叫不可思議。

以言顯義,得義言絕,義既是空,空既是道,道既是絕言,故謂言語道斷。

事例: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慘殺徒手請願的市民和學生的事,本已~,只使我們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 ★魯迅《華蓋集續編·“死地”》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能用語言來解決問題

Tags:言語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