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哀感頑豔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73W

意思是:哀:悲哀;感:感動;頑:愚拙;豔:慧麗。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後轉用以評述豔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哀感頑豔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哀感頑豔

成語發音:āi gǎn wán yàn

成語解釋:哀:悲哀;感:感動;頑:愚拙;豔:慧麗。悲痛的情調使愚頑無知的人和聰明俊美的人同樣受到感動。後轉用以評述豔情作品。謂文辭既哀婉感傷;又古拙綺麗;深切感人。

成語出處:三國 魏 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思,悽入肝脾,哀感頑豔。”呂延濟注:“頑鈍豔美者皆感之。”

成語繁體:哀感頑艷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作品哀怨、感傷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豔,不能讀作“yán”。

近義詞:哀慟頑豔檢視更多哀感頑豔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這封信卻是駢四駢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哀感頑豔。(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一回)



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嘶,悽入肝脾,哀感頑豔。全句什麼意思

詞語解釋:詠:用詩句等來描述,抒發感情。北狄:古代指北方民族。之:的。遐徵:遠道出徵。奏:吹彈樂器。胡馬:北方的馬。長嘶:馬長長的嘶叫聲。悽:悲傷。入:侵入。肝脾:這裡比喻內心。哀感頑(愚頑)豔:指內容悽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

語句意思:“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嘶,悽入肝脾,哀感頑豔”意思是:用詩句等來抒發遠征北方民族的感情,吹彈樂器模仿著比方戰馬長長的嘶叫聲,悲傷之情侵入人的內心深處,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和婦幼老壯的人同樣受感動。

頑豔是什麼意思?

wán yàn

頑豔(頑豔)

--------------------------------------------------------------------------------

【 漢 典 網】

1.亦作"頑豔"。2.指孌童。3.指頑鈍的人和聰慧的人。4.豔麗。

【 漢 典 網】

哀感頑豔

拼音āi gǎn wán yàn

釋義頑:愚頑。原意是指內容悽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豔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來源三國·魏·繁欽《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嘶,悽入肝脾,哀感頑豔。”示例這封信卻是駢四駢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哀感頑豔。★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一回解釋: 原意是指內容悽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後多用來指豔情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出處: 三國·魏·繁休伯《與魏文帝箋》:“詠北狄之遐徵,奏胡馬之長嘶,悽入肝脾,哀感頑豔。”

示例: 這封信卻是駢四駢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寫得異常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一回)

近義詞: 哀慟頑豔

反義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作品哀怨、感傷

英文:

故事:

常用度: 中

“驪山語罷清宵夜,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是什麼意思?

“驪山語罷清宵夜,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的意思: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此詩句出自:納蘭性德的作品《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詩文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原文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Tags:哀感頑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