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犯顏苦諫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5.49K

意思是: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犯顏苦諫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犯顏苦諫

成語發音:fàn yán kǔ jiàn

成語解釋: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6回:“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成語繁體:犯顔苦諫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犯顏極諫 檢視更多犯顏苦諫的近義詞>>



犯言直諫的意思是什麼

問題一:犯言直諫的諫是什麼意思勸諫,勸說。

問題二:幾個意思是什麼意思不能說一味褒貶的意思, 北方方言,東三省、內蒙古、北京地區都說這樣的話。用於好朋友之間調侃。例如我跟朋友說,今天我請你吃飯!朋友就會笑著說:你幾個意思?就是說請他吃飯是不是有啥別的目的和企圖。

問題三:中國古代有犯言直諫品格的人古代有犯言直諫品格的人很多,名氣較大,國人盡知的有如下幾位:

1、彪炳史冊的諍臣關龍逄(龍逢),是夏朝末年大臣,運城市安邑人,關氏始祖,因忠諫而被夏朝末年君王桀所殺,龍逢被譽為“死諫開先第一人”。

2、商朝末年的比干,是商代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師(丞相),因忠言進諫,被商紂王處以剜心之刑。

3、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的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4、宋代名臣包拯,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史載,為直諫,唾沫都飛到皇帝的臉上。由於包拯敢於彈劾權幸,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包彈”的諺語,世人凡見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彈矣。’‘包彈’之語遂布天下”。

問題四:犯顏直諫的"顏"是什麼意思?“犯顏直諫”中“顏”的意思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

【成語】:犯顏直諫

【讀音】:fàn yán zhí jiàn

【釋義】: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直諫:直言規諫。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極力相勸。

【出處】: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示例】:1. 封建社會時期很長,哪個東西不帶有某些封建性?我們講清官,講犯顏直諫,為民 *** 的官吏,這種人雖然不多,但確是有的,他們中因此殺身破家的人也是有的。”

2. 封建社會尚有忠臣犯言直諫;當代中國更應發揚此風氣。

問題五:成語犯什麼意思犯言直諫: 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

犯顏苦諫: 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犯上作亂: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犯顏極諫: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其改正錯誤。

犯而勿校: 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同“犯而不校”。

問題六:一言不由衷是什麼意思一說的話不是內心想的,心口不一

問題七:“字面上的意思”是什麼意思啊?有的話說出來之後表達的並不一定是它的本意,可能暗含其它意思。這時候就分兩層含義了,表面意思,深層意思。要看說話的語境來區分,字面意思就是它字本身所代表的含義。比如說:真漂亮,字面理解就是好看,美,但具體說什麼,要看說話者身處的語境了。還有一些,如反語,正話反聽。字面表達的是一樣,內在意思卻不同。

問題八:成語“犯心無恕”的含義是什麼?犯心無恕不是成語

犯而不校 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

犯上作亂 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犯顏極諫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顏面、威嚴;極諫:以直言規勸(常用下對上)。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而極力規勸...

犯而勿校 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同“犯而不校”。

犯言直諫 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直立相勸。

犯顏苦諫 指敢於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犯顏直諫什麼意思

基本資訊

【漢語文字】犯顏直諫

【漢語拼音】fàn yán zhí jiàn

詞語解釋】敢於冒犯尊長或皇上的威嚴而極力相勸。

【字詞解釋】

犯顏: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

直諫:直言規諫。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含有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魏微敢諫文言文翻譯

【原文】

魏徵狀貌不逾中人,而有膽略,善回人主意①,每犯顏苦諫②。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為霽威③。嘗言於上④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⑤,外皆嚴⑥裝已畢,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實有此心,畏卿嗔⑦,故中輟耳。”上嘗得佳鷂⑧,自臂之,望見徵來,匿懷中,徵奏事不已,鷂竟死懷中。(節選自《資治通鑑·唐紀》)

【註釋】

①回人主意:使國君的主意改變;人主,國君。

②犯顏苦諫:冒犯皇上的臉色極力規勸。

③霽(Jì)威:收斂威勢。

④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⑤南山:終南山,在今陝西境內。

⑥嚴:盛。

⑦畏卿嗔(chēn):怕你批評。

⑧鷂:鷹的一種。

【譯文】魏徵的形體容貌不超過中等人,然而有魄力與謀略,善於使皇上改變主意,往往冒犯(皇上的)臉色而竭力規勸。有時碰上皇上發怒,魏徵神態臉色不變,皇上也因此收斂了威勢。他曾經對皇上說:“有人說皇上要到南山(去遊樂),宮外都盛裝完畢,可最終不出發,什麼原因呢?”皇上笑著說:“開始確有這心意,(但是)怕你批評,所以中途停止了。”皇上曾經得到一隻極好的鷂鷹,自己放在手臂上(欣賞),遠遠地看見魏徵進來,(便把鷂鷹)藏在胸懷中,魏徵(故意)不停地稟報事情,鷂鷹最終死在皇上的懷中。

Tags:犯顏苦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