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城鄉差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6W

城鄉差距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城鄉差距

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經歷了一個先縮小後擴大、再縮小再擴大的過程。

2、城鄉教育差距。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輟學、流失現象也比較嚴重。

3、城鄉醫療差距。目前,全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農民屬於自費醫療群體。

4、城鄉消費差距。目前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只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整整落後10年。

5、就業差距。城市勞動人口的登記失業率為5%,農村勞動人口的失業率沒有人計算得出,拋開進城務工的1.3億勞動力不算,留在農村4億勞動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6、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國家財政用於農業的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下降。



城鄉差距主要是哪些?

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1、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2、是城鄉教育差距。

3、是城鄉醫療差距。

4、是城鄉消費差距。

5、是就業差距。

6、是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社會福利差距,經濟包括總GDP、人均GDP和產業結構的差距,受教育情況的差距,當地社會競爭的差距,機遇多少的差距,生活穩定性的差距等等等等。

綜合調查顯示,城裡人的幸福指數不及農村人,而且越是發達的地區幸福指數越低。這是一個既奇怪又現實的現象。

擴充套件資料: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之間的比率。2006我縣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1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850元,城鄉居民收入的比率為3.3:1,也就是說3.3個農民的收入才相當於一個城鎮居民的收入。

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範圍,不僅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還有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城鄉居民收入存在較大差距並非始於今日。至於原因,最根本的在於我國城鄉二元管理體制,也就是城鄉分割管理體制。由於這種二元體制,無論國民收入分配,還是資源配置、工農業產品價格等方面,都存在著差別,而最終的反映就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差別———當然,這個差別在不同時期是有大有小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城鄉差距

城鄉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差距在哪裡?

對於城鄉之間的差距由來已久,具體說到城鄉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問題,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這個問題,這種差距是多方面的因素最終造成的,而不是某個方面所造成的。首先,我認為差距最大的就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於城市地處一個地區的核心發展區域,各種優勢條件都會往這裡匯聚,在這其中交通是一切的先行者,由於交通的便利性,相應的就會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流動,從而推動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而鄉村不一樣,由於遠離大城市,資金投入有限,在交通基礎實施這一塊建設相比較而言是很滯後的,在我的印象裡。最好的莫過於這裡的縣道或者可以說是鄉道,而這種公路修建等級本身就比較低,這是一點,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一條路它只是經過沿線而不是惠及到每一個鄉村。

比如:我們招商了一個企業,來推動某個鄉村的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在建設這個企業的時候,大型的工程機械走到一半路就進不來了,這樣的話這個企業如何才能落戶當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呢!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其次,便是人口的流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動,大量再生勞動力全部遷往城市發展,造成大量的耕地變得荒蕪,而無人耕種,只得留下一些年弱體衰的老人守在這樣的一個沒有活力的地方,對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影響。

而對於城市由於大量人口的遷入,為城市的發展不斷的注入新的活力,相應的也不斷的促進人才技術等各方面的發展,久而久之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就變得越來越大了。所以說人口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關鍵,城鄉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最直觀的體現在這裡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最後就是在功能的一個完善性,城市擁有多功能的服務體系,而鄉村沒有。所以說綜上所述,這種差距是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遺留問題,雖然差距還很大,除了以上內容,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的深入這種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小。

城鄉發展差別大,怎樣打破這種局面呢?

城鄉差距是我國一直存在的嚴峻問題,也是我們建成小康社會所必須解決的問題。縮小城鄉差距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且漫長的。具體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傳統的農業主要依靠勞動力和資金的投入來維持。這種模式不僅無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會浪費資源。因此,農業增長方式必須發生改變。這不僅僅會促進農業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進步,還能夠帶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改變必須依靠科技的支撐。根據有關資料,在上世紀50—80年代,科技對提高土地生產率的貢獻為80%,對勞動生產率的貢獻為73%,今後世界農產品增加量83%都將靠科技來實現。

由此可知,科技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還能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因此,注重科技發展是重中之重。

(二)大力發展非農產業

最開始農村收入來源單一,只是依靠平日的耕種。但要想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非農產業則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途徑。在眾多非農產業中,鄉鎮企業佔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政府首先要大力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為其提供優質的資源,實現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資本的自由流動。其次,必須把鄉鎮企業和當地的文化相結合,形成特色產業。最後,必須不斷完善企業政策,不斷注入新的知識和血液,從而企業才能不斷進步。

(三)改革戶籍制度

我國長期實行城鎮戶籍分開管理政策,這嚴重抑制了城鄉人口的流動,最終導致大量剩餘勞動力滯留在農村。因此必須改革戶籍制度,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1.要盡力消除城鄉戶籍差距,實現平等地位。這有利於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積極性。

2. 必須建立起市場化的工資決定機制,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公平的效果。

3.要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正常流動的政策,擬定新的政策,保證不同地區的勞動力可以處於相等的地位,擁有相等的福利待遇。

(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素質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因此,要想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不斷提高農民素質。提高農民素質的最有效途徑便是接受教育。

1.首先必須實現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全面覆蓋。截至今日為止,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設施裝置落後,師資力量短缺,師資隊伍水平相對落後,更嚴重的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兒童被迫輟學。

2.府要進行適當的幫扶和補助。政府需要積極出臺各種政策來為廣大農民提供學習的機會。可以建設農村學習部,將大家組織起來共同學習。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積極性,還有助於交流學習等。

3.由於農民知識水平和技能有限,與城鎮勞動力有較大差距,缺乏競爭力,只能獲得較低收入。因此,為了適應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需要,必須全面開展農民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素質。

Tags: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