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成事不說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04W

意思是: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後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成事不說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成事不說

成語發音:chéng shì bù shuō

成語解釋: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後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成語出處:《論語 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復說也。'

成語繁體:成事不説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指舊事不要重談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反義詞:舊事重談

成語例句:成事不說,既往不咎。我們原是各治水酒餞行的,還說我們餞行正文罷。(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是什麼意思?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一件辦的很成功的事就不要再去評說。一件辦起來很順利的事不要去勸阻。已經過去的就不要在去追究責備。

既往:過去的意思。過去是什麼意思呢?別人欠我一千元錢,已經還我了,這個事就叫過去了,欠了我10年現在還沒還,這個事就不能算過去。過去我很廋,你現在不瘦了。過去這小子可搗蛋了,現在肯定不搗蛋了。

成事不說:

任何事都會辦完,不一定都成功,既然已經辦的很成功,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說他呢。

遂事不諫:

一件辦起來沒有任何阻力,很多人都擁護的事情,辦起來非常順利,為什麼要去勸阻呢。一件事情看他是不是好事,看他辦起來順不順利就知道了。

論語成事不說什麼意思

詞語】:成事不說,遂事不諫

【注音】:chéng shì bù shuō,suì shì bù jiàn

【釋義】:說:言論;遂:完成;諫:勸說。已做過的事不必再解釋,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說了。含既往不咎之意。 遂suì: 成功,實現。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意思 不學詩,無以言的意思

成事不說: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說了.

遂事不諫: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匡正,挽回.

既往不咎:過去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與責任了.

不學詩,無以言:“詩”特指《詩經》.字面意思是,未學過《詩經》,就很難與人交流.

孔子如此推重對《詩經》的學習,因為孔子心目中的《詩經》,應該處於“知識元”的地位,諸如語言功底、文化知識、個人修養、禮樂教化、縱橫捭闔、治國安邦,都需要從《詩經》這個基礎開始.這恐怕才是孔子“不學詩,無以言”的本意.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譯文解釋

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出處:《論語·八佾》

原文: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應該用什麼木料。宰我回答說:“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慄木,目的是使百姓戰戰慄慄。”孔子聽到這些話,告誡宰我說:“已經過去的事不用解釋了,已經完成的事不要再勸諫了,已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追究了。”

擴充套件資料:

從孔子聽到宰我的解釋後的反應來看,周武王選用慄木的目的確實是為了恐嚇百姓。所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就是告訴宰我,事情過去不必再提,既成事實多說無益,以往的過錯不要再追究。

顯然孔子認為周武王用慄木做牌位確實是錯誤的,只是希望宰我對這事不要再提,以免誤導魯哀公。孔子教訓宰我的這三句話,為後世確立一個對待過去錯誤或失敗的原則,那就是“既往不咎”,這種思想利弊兼有,對後世影響極大。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蘊含的道理?

意思: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此句出自《論語·八佾》篇。

原文節選: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hào),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麼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慄。”孔子聽到後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子說:“管仲這個人的器量真是狹小呀!”有人說:“管仲節儉嗎?”孔子說:“他有三處豪華的藏金府庫,他家裡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職而不兼任,怎麼談得上節儉呢?”

那人又問:“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在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國君同別國國君舉行會見時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裝置,管仲也有這樣的裝置。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麼還有誰不知禮呢?”

擴充套件資料:

《論語·八佾》 是儒家典籍《論語》的第三篇。《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制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

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

作者簡介:孔子,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Tags:成事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