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一字師的故事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75W

“一字師”現在一般比喻一個人虛心學習的胸懷,即使比自己多認識一個字或瞭解一件事也可為自己的老師。

一字師的故事

“一字師”的故事:

1、唐朝詩僧齊己作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的句子。鄭谷說,“數枝”不能突出“早”字,不如改為“一枝”好。齊己歎服。當時讀書人稱鄭谷是齊己的‘’一字師”。

2、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浚天淵入朝,有“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之句,很多人都誇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麼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

3、楊萬里,字亭秀,號誠齋,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人稱南宋四大家。其詩善為“楊誠齋體”,不堆砌典故,構思新巧,語言平易自然,自成風格,有《誠齋集》傳世。傳說有一天,楊萬里在館中與人閒聊,談到晉朝間,就說起有個文學家兼史學家叫於寶的怎麼怎麼,旁邊有個小吏插話說:“是幹寶,不是於寶。”楊萬里感到很奇怪,便問他:“你怎麼知道叫幹寶?”小吏找到韻書,遞給楊萬里看。果然韻書裡“幹”字下面清清楚楚地註明:“晉有幹寶”。楊萬里一見大喜,非常感激地對這個小吏說:“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呀!”

4、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廬做太守時,因敬仰東漢隱士嚴子陵,特地在桐廬宜春江給他建造了祠堂,並寫了篇《嚴先生祠堂記》,文中有一首讚頌嚴子陵的詩:“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文章寫成後,范仲淹把它給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讀後說:“雲山、江水等詞,從內容上說,很巨集偉;從用語上說,極有氣派,而下面用一個‘德’字接它,似乎顯得侷促,換個‘風’字怎麼樣?”范仲淹聽後,把詩再低低吟誦一遍:“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風”有“風傳千里”“風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對嚴子陵崇敬的意思。范仲淹連忙稱謝,拜李泰伯為“一字師”,並以一千兩銀子作為酬答。



一字師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1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的”。“為什麼聽見我讀到這裡就神色沮喪?”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

李相一聽,說:“不對。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註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註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故事2

高適,字達夫,德州蓨(今河北景縣)人,也是唐代的傑出詩人。早年久留邊疆,熟悉軍事生活,所作多邊塞詩。其詩大多意境雄渾,情調蒼涼,間有清麗俊秀的詠景佳作。一天,高適赴外地視察,路經杭州清風嶺,觀月賞景,詩興大發,就在僧房裡寫了一首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鬆露溼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寫完他就繼續趕路。

途經錢塘江時正值月落,高適細看江潮,發現月落時,江潮隨風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來描寫月夜之時的江潮,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便在視察歸來時,專門去僧房改詩。可是,一踏進房門,便看見這句詩已被人改過來了。高適感到很納悶,忙問是誰改的。

僧人告訴他,在他去後不久,有一官員從此路過,偶然看見了這首詩,連聲讚歎,但惋惜詩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準確,便不待作者回來相商,徑直給它改了。高適暗暗稱奇,心想:“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後來他多方打聽,才得知那位改詩的官員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學家駱賓王。

故事3

楊萬里,字亭秀,號誠齋,吉水(今江西)人,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人稱南宋四大家。其詩善為“楊誠齋體”,不堆砌典故,構思新巧,語言平易自然,自成風格,有《誠齋集》傳世。

傳說有一天,楊萬里在館中與人閒聊,談到晉朝間,就說起有個文學家兼史學家叫於寶的怎麼怎麼,旁邊有個小吏插話說:“是幹寶,不是於寶。”楊萬里感到很奇怪,便問他:“你怎麼知道叫幹寶?”小吏找到韻書,遞給楊萬里看。果然韻書裡“幹”字下面清清楚楚地註明:“晉有幹寶”。楊萬里一見大喜,非常感激地對這個小吏說:“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呀!”

故事4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廬做太守時,因敬仰東漢隱士嚴子陵,特地在桐廬宜春江給他建造了祠堂,並寫了篇《嚴先生祠堂記》,文中有一首讚頌嚴子陵的詩:“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文章寫成後,范仲淹把它給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讀後說:“‘雲山’‘江水’等詞,從內容上說,很巨集偉;從用語上說,極有氣派,而下面用一個‘德’字接它,似乎顯得侷促,換個‘風’字怎麼樣?

”范仲淹聽後,把詩再低低吟誦一遍:“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果然味道大不相同,“風”有“風傳千里”“風流千古”的意味,因此更能反映對嚴子陵崇敬的意思。范仲淹連忙稱謝,拜李泰伯為“一字師”,並以一千兩銀子作為酬答。

故事5

元代蒙古族詩人薩都剌,字天錫,號直齋,雁門(今山西代縣)人,詩作風格清婉,多寫自然景物,間或寫民間疾苦,著有《雁門集》。有一次,薩都剌寫了一聯詩:“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吟哦再三,頗為自得。有個老人看見這聯詩後,連連搖頭,不以為然。薩都剌一見此情,知道老人定有高見,便虛心向他討教。

老人說:“這一聯詩,寫得的確不凡,摹景狀物,別有意境。只是上半聯已有一個‘聞’字,下半聯又用一個‘聽’字,字雖有異,卻皆隱‘耳’意。恰犯詩家大忌。”薩都剌豁然大悟,忙問:“依您之見,改什麼字為好?”老人不慌不忙地答道:“唐人詩中不是有‘林下老僧來看雨’的佳句嗎?不妨把其中的‘看’字借來一用。”

薩都剌試著把“聞”雨改為“看”雨,仔細玩味,覺得果然更好。上半聯的“看”字隱“眼”意,下半聯的“聽”字隱“耳”意,不僅更符合詩的“工對”,而且愈發顯得情景交融,有聲有色。薩都剌急忙上前施禮,稱老人為“一字之師”。

關於一字師的故事有哪些?

關於一字師的故事如下:

1、賈寶玉拜薛寶釵為一字師

《紅樓夢》中元妃省親一回,其中寶玉所作的詩中有一句“綠玉春猶卷”,是用來描寫芭蕉葉。寶釵提醒他元妃不喜“玉”字,教他改成“蠟”;即為“綠蠟春猶卷”。

綠蠟出自於唐朝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這“綠蠟”寫出了芭蕉葉的色澤卻不用到“玉”字,恰到好處。所以稱寶釵為一字師和師傅。

2、齊己的一字之師

五代著名詩僧齊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發現有幾枝梅花已經開了,覺得開得很早,為了突出一個“早”字,便寫了一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對這兩句詩很滿意,便高興地拿著這首詩去請教詩友鄭谷。

鄭谷看了幾遍後評點說:“數枝梅花開已經相當繁盛了,不足以說明早,不如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貼切。”齊己聽了,認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並向鄭谷拜謝,後人便稱鄭谷為齊己的“一字師”。

3、薩天錫的一字之師

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之句,很多人都誇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麼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

4、楊萬里的一字之師

傳說有一天,楊萬里在館中與人閒聊,談到晉朝間,就說起有個文學家兼史學家叫於寶的怎麼怎麼,旁邊有個小吏插話說:“是幹寶,不是於寶。”楊萬里感到很奇怪,便問他:“你怎麼知道叫幹寶?”小吏找到韻書,遞給楊萬里看。

果然韻書裡”幹“字下面清清楚楚地註明:“晉有幹寶”。楊萬里一見大喜,非常感激地對這個小吏說:“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呀!”

一字師的故事?

一字師的故事——元朝時期,薩天錫送濬天淵入朝,有“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之句,很多人都誇好,只有山東一個老叟認為應將“聞”改為“看”,薩天錫問為什麼要這樣改,老叟說:“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薩天錫俯首拜他為“一字師”。

一字師 

【拼音】: yī zì shī

【解釋】: 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出處】: 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舉例造句】: 姐姐真是‘一字師’了!從此只叫你師傅,再不叫姐姐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

【拼音程式碼】: yzs

【近義詞】: 一字之師

【用法】: 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有哪些一字師的故事呢?

一字師的故事舉例如下所示。

一、齊己和尚

唐朝有個和尚,法號叫作齊己。齊己和尚很喜歡寫詩,寫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謂詩僧。他有個好友鄭谷,也是當時的詩人。因為他們都寫詩,自然能談得來。

有一次,齊己寫了一首詩,叫《早梅》,其中有這麼兩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過了幾天,鄭谷來串門。齊己和尚對他說:我寫了一首詩,你給我看看怎麼樣?鄭谷看了半天,說:寫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

但有一點,你寫的是早梅,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早梅就是早開的梅花,一般不會數枝開,數枝就是開了一片啦,我覺得應該把數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就顯得這梅花是早開的梅花。

齊己和尚一聽,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說: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因為鄭谷只提出一個字的修改意見,但卻堪稱老師,所以叫一字之師。

二、楊萬里

南宋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有一回在屋裡寫字,其中寫到了晉人幹寶,也就是《搜神記》的作者。楊萬里不知不覺把幹寫成了於,變成了於寶。當時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楊萬里身邊,便提醒說:老爺,好像應該是幹寶。

楊萬里很驚奇他沒讀過什麼書,怎麼能看出差錯,便問:是嗎?你怎麼知道?小吏便翻開韻書,也就是字典,指著說:您看,這裡講晉朝有個叫幹寶的。楊萬里很欣賞他這種好學精神,稱讚他道:好。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三、大居守李相

大居守李相讀《春秋》,把叔孫婼的婼(chuò綽)字誤讀為ruò字音。每天讀一卷,一個小吏在旁邊侍候,常有不高興的神色。李相奇怪地問他:你經常讀這書!回答:是。為什麼聽見我讀到這裡就神色沮喪。

小吏拜了一拜說: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字音,現在聽您讀婼字為ruò字音,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李相一聽,說:不對。

我沒老師教我讀,是照著書上註文讀的,肯定是我錯了,不是你錯了。經過核查,發現書上的註文果真不對。小吏委婉曲折地做了解釋。李相很慚愧,拜小吏為師,叫一字師。

四、王一亭先生

1935年,著名書畫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託抄寫百花詩。在寫到其中一首藤花詩時,誤將“茸”字寫成了“葺”字。當時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遙遊公園的新華藝專畢業生,時才25歲的金塵僧見到了王先生的筆跡後,毅然提筆寫下了一首名為《戲呈白龍山人王一亭文》的詩寄給了這位藝壇老前輩。

詩是這樣寫的:“丹黃甲乙究瑕疵,自昔曾聞一字師;那許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詩時未經思索細辨就信手寫了這個錯字。事隔不久,一首名為《七律·奉酬塵僧先生》的答謝詩送到了金塵僧的案頭。詩云:多君隻字摘瘢疣,極目天涯未易求。

自省衰年多事僨,頻經塵劫念生浮。搖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慳酒一甌。半偈有緣共佳話,闌干倚遍海雲瘻。海雲瘻,正是王一亭先生書屋之名,這首詩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寫來的,詩中表示了他對這位一字之師的`真摯酬謝。其勤奮好學,勇於改過的謙謙君子之心,躍然紙上。

五、郭沫若

一次,郭沫若在臺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聽後,感到罵得不夠份量,就到後臺找“嬋娟”商量。

郭老說: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面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份量會加重些?旁邊一個演員靈機一動說:不如把你是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麼有力。郭老連聲稱好。後來,他還為此寫了一篇《一字之師》的文章。

有哪些一字師的故事(不超過50個字)

個人的知識、經驗、工作環境、社會實踐都是有限的,未知領域很多,只有虛心好學,才能採眾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多請教別人,多聽各方意見,總是有益的。 特別是對有豐富經驗的老前輩們,更應該向他們請教。

01

僧敲月下門

唐代詩人賈島有一首題名“題李凝幽居 ”的五律詩:“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一天,賈島在京城長安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騎著毛驢在街上行走,隨口吟成這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中樹,僧推月下門。”賈島覺得詩中的“推”字,用得不夠恰當,想把“推”字改為“敲”字,但一時不知哪個字好。

於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覆做著推門和敲門兩種動作。街上行人看到賈島這種神情,感到十分驚訝。詩人賈島也因注意力過於集中,衝撞了京兆尹、著名散文家、詩人韓愈的轎子,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慌忙向韓愈賠禮,並將自己剛才在驢上所得詩句,因斟酌“推、敲”二字,專心思考,不及迴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後,深思片刻後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突顯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了。(《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文學上常用的“推敲”一詞,就是根據唐朝詩人賈島錘鍊詩句的故事引申出來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02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

明年獨自率,先發映春臺。

   五代詩人鄭谷為詩僧齊己改《早梅》詩,將“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這道減法題做得妙,“一枝”搶先,可見其早。中國古人的邏輯訓練通常都是不及格的,鄭谷卻讓事理邏輯派上了用場,因此難能可貴。

03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於宋仁宗明道年間被貶謫至睦州,他為東漢隱士嚴子陵建造祠堂,並作《嚴先生祠堂記》,深致敬意。文中有四言歌詞:“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他寫成此文,慎重起見,請好友李泰伯把關。李泰伯學問精深,為人誠懇,他對《嚴先生祠堂記》的立意和行文都很欣賞,唯一提出的商榷之處就是“先生之德”的“德”字,他認為略嫌直白淺狹,不如將它改為“風”字,“風”有風範、風采、風流之意蘊,有飄逸、隱逸、閒逸之韻味,更切合嚴子陵的身份和作為。范仲淹讀完李泰伯的回書,對這一字之易極為認可和佩服。

04

獨幸太平無一事;

江南閒殺老尚書。

   明朝才子張岱在《夜航船》中也記載了一個改詩的故事。蕭楚讀到張詠詩句“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閒殺老尚書”,當面直言“恨”字不妥,應改為“幸”字才恰當。天下太平,家國祥和,這是幸事才對,又何恨之有?蕭楚的言外之意是:你老兄厭倦天下太平而希望人間多事,這種英雄情結並不可取。張詠是個明白人,對蕭楚的委婉批評深為感激。

05

一鉤已足明天下,

何況清輝滿十分。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輕時,即長於書法,善於吟詠。有一次,他作《詠月詩》,得妙句“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頗為自得。林則徐也欣賞這兩句詩,但他品咂再三,總覺得詩境受到了侷限,美中不足,於是他提筆改易一字,變為“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詩境頓顯開闊,意味也更加深長了。

如此看來,學問不論官位高低和年紀長幼,再博學的人也有不瞭解的知識。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其實也說明,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向別人學習自己沒有的經驗,對於自己已有的經驗,也應謹慎對待。事物在不斷髮展變化,已有經驗也只是在特定情境下產生作用。所以說,虛心學習,總是沒錯的,也是個人良好素養的表現。

Tags:一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