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抵掌談兵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84W

意思是:兵:軍事。拍手暢談軍事

抵掌談兵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抵掌談兵

成語發音:dǐ zhǎng tán bīng

成語解釋:兵:軍事。拍手暢談軍事

成語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揮毫作賦,則頡頏相如;抵掌談兵,則伯仲諸葛。”

成語繁體:抵掌談兵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戰爭等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近代成語



軍事理論是什麼成語???

【避強打弱】: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避強擊惰】: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避強擊弱】: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別徑奇道】:別徑:小道。舊指軍事上不被敵人發現的奇徑小道。

【秉旄仗鉞】:秉、仗:拿著;旄:古代軍旗的一種;鉞:古兵器,象斧。手執指揮全軍的旗幟和受命出征的黃鉞。比喻掌握著軍事大權。

【乘敵不虞】:虞:料想。軍事上指乘敵人懈怠,採取某種敵人預料不到的行動。

【乘虛迭出】:虛:空虛、弱點。迭:屢次。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

【出奇用詐】:奇:出人意外;詐:欺騙。指軍事上使用奇兵和設定陷井以奇制敵的辦法。

【帶甲百萬】:帶甲:披著鎧甲的士兵。形容士卒眾多,裝備充足,軍事力量強盛。

【抵掌談兵】:抵掌:擊掌;兵:軍事。拍著手談軍事。形容毫無拘束地暢談軍事。

【多魚之漏】:指洩漏軍事機密。

【各個擊破】:各個:逐個;擊:攻。軍事術語。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

【功狗功人】:功狗:比喻立功的戰將;功人:比喻立功的軍事指揮官。用來比喻立功的將士。

【行兵如神】:指揮兵馬克敵制勝,如同神人。形容具有極高的軍事指揮才能。

【和平共處】:彼此不發生軍事衝突而共存。

【畫沙聚米】: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谷,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詰戎治兵】:指整治軍事。

關於暢談的成語

談不容口

   

談辭如雲

   

談霏玉屑

   

談古論今

   

談古說今

   

談過其實

   

談何容易

   

談虎色變

   

談今論古

   

談今說古

   

談經說法

   

談噱自若

   

談空說幻

   

談空說有

   

談論風生

   

談情說愛

   

談若懸河

   

談天論地

   

談天說地

   

談吐風生

   

談吐風聲

   

談吐風雅

   

談吐如流

   

談吐生風

   

談笑而道

   

談笑風生

   

談笑封侯

   

談笑有鴻儒

   

談笑自如

   

談笑自若

   

談玄說妙

   

談言微中

   

談議風生

   

談優務劣

   

談圓說通

   

東談西說

   

高談大論

   

高談弘論

   

高談劇論

   

高談闊論

   

高談雄辯

   

高談虛辭

   

高談虛論

   

高談雅步

   

街談市語

   

街談巷說

   

街談巷諺

   

街談巷議

   

街談巷語

   

空談快意

   

空談無補

   

口談道德,志在穿窬

   

里談巷議

   

立談之間

   

奇談怪論

   

清談高論

   

軟談麗語

   

時談物議

   

歪談亂道

   

妄談禍福

   

虛談高論

   

長談闊論

   

言談舉止

   

言談林藪

   

言談自若

   

遊談無根

   

迂談闊論

   

只談風月

   

止談風月

   

促膝談心

   

奪其談經

   

當時談宗

   

奪席談經

   

抵掌談兵

   

抵足談心

   

揮霍談笑

   

說地談天

   

說東談西

   

說古談今

   

順口談天

   

說是談非

   

識文談字

   

說雨談雲

   

一代談宗

   

遺蹟談虛

   

紙上談兵

   

鄒衍談天

   

熬清守談

   

避而不談

   

不根之談

   

不經之談

   

閉口不談

   

併為一談

   

不值一談

   

傳為美談

   

傳為笑談

   

促膝而談

   

大睨高談

   

抵掌而談

   

耳食之談

   

泛泛而談

   

泛泛之談

   

肺腑之談

   

附耳密談

   

高睨大談

   

高雅閒談

   

海外奇談

   

混為一談

   

混作一談

   

儉腹高談

   

譎怪之談

   

經驗之談

   

舉止言談

   

闊步高談

   

侃侃而談

   

誇誇而談

   

誇誇其談

   

款款而談

   

闊論高談

   

老調重談

   

老生常談

   

流口常談

   

里巷之談

   

捫蝨而談

   

皮相之談

   

欺人之談

   

無話不談

   

無稽之談

   

萬口一談

   

無所不談

   

娓娓而談

   

雄辯高談

   

虛論浮談

   

巷議街談

   

影響之談

   

紙上空談

   

扺掌而談

   

家醜不可外談

   

有關軍事方面的成語及其意思

軍】 軍令如山 孤軍奮戰 孤軍深入 千軍萬馬 全軍覆沒 異軍突起 橫掃千軍 潰不成軍

勇冠三軍

【槍】 槍林彈雨 單槍匹馬 荷槍實彈 脣槍舌劍 臨陣磨槍

【彈】 彈盡糧絕 彈丸之地 槍林彈雨 明珠彈雀 荷槍實彈

【刀】 刀光劍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試 大刀闊斧 心如刀割

【劍】 劍拔弩張 刀光劍影 口蜜腹劍 脣槍舌劍

【車】 前車之鑑 懷水車薪 丟卒保車 螳臂擋車 學富五車 閉門造車

【旗】 旗開得勝 旗鼓相當 偃旗息鼓 重灌旗鼓 順風扯旗

【鼓】 一鼓作氣 膠柱鼓瑟 歡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灌旗鼓

【弓】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鳥盡弓藏 左右開弓

【陣】 臨陣脫逃 嚴陣以待 臨陣磨槍 衝鋒陷陣

【戰】 百戰百勝 三戰三北 速戰速決 轉戰千里 背水一戰 決一死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身經百戰 浴血奮戰

漢語成語與軍事歷史文化

成語是人們長期習用、簡潔精闢、具有書面色彩的固定短語。各種語言都有成語。漢語成語的結構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個字組成,結構凝固,不能隨意變動詞序和成分;漢語成語的意義具有整體性,通常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的基礎上概括出整體意義。成語一般都有出處,各個時代的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言語作品,其中一些最富於表現力的短語經過反覆引用或加工,逐漸趨於定型,凝固為成語流傳下來。在漢語中,有許多出自遠古時代的成語,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發號施令”一詞最早見於《尚書》。中國源於古代的成語有不少是在軍事活動中產生的。1996年1月,長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編寫的《軍事成語》,收詞7500條,這是迄今為至收錄軍事成語詞數最多的一部辭典。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不但豐富了漢語的詞彙庫,而且因其富於穩定性的結構,使軍事歷史文化得以濃縮其中,成為軍事歷史文化的“語言化石”。漢語中源於軍事活動的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一)反映古代軍事思想

中國的軍事思想源遠流長。大約從公元前21世紀開始,中國古代軍隊和戰爭已經出現,古代軍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關於“知難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奪人之心”等方面論述,已出現在《左傳·軍志》中。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進入封建社會,軍事思想開始蓬勃發展,大量軍事著作應運而生。從公元前3世紀末至清代,中國經歷了十多個封建王朝,其間,軍事思想不斷髮展,軍事理論著作層出不窮。據統計,從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國先後有2300多部兵書問世,這些軍事理論的文字成品不但記載了豐富的古代軍事思想資料,也為軍事成語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語言基礎。從沿用至今的漢語成語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軍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戰指導原則之一,語見《老子》,原意為用兵作戰不要拘泥於常規,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來克敵制勝;“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是春秋時齊相管仲提出的作戰指導思想,語見《管子·制分》,原意為進攻敵人的強處會遇到困難,而進攻敵人的弱處則容易獲得成功;“上兵伐謀”,是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提出的軍事原則,語見《孫子·謀攻篇》,原意為運用計謀使敵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厭詐”,也是孫武提出的軍事思想,他認為用兵打仗必須運用詭計達到目的;“可見而進”、“知難而退”,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吳子·料敵第二》,原意為在於我不利的戰略情況下,不能與敵人交戰;“富國強兵”,是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提出的戰略思想,語見《孫臏兵法·強兵》,原意為國家富強才能使軍隊強大;“剛柔相濟”,是先秦軍事著作《軍攕》中提出的謀略思想,原意為在軍事行動中果敢和智謀應當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勢破之”,是漢代軍事著作《黃石公三略》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應當順應形勢去破擊敵軍;“勝敗無常”,是明代軍事著作《投筆膚談》中提出的軍事思想,原意為戰爭中的勝敗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轉化。這些成語都是古代軍事思想的精煉表述。

(二)概括古代戰計兵法

漢語成語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戰計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軍事著作《孫子》的成語有:首尾相應、以逸待勞、避實擊虛、餌兵勿食、窮寇勿迫、避其銳氣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吳子》的成語有:先聲奪人、以眾擊寡、因形用權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司馬法》的成語有:示眾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從奔勿息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孫臏兵法》的成語有:營而離之、規而離之、以異為奇、客倍主半、居生擊死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尉繚子》的成語有:示無示有、陣密鋒疏、背水一戰等等;出自戰國軍事著作《六韜》的成語有:外亂內整、高壘伏銳、撓而攻之、反敗為勝、分進合擊等等。明代軍事著作《三十六計》更為典型,幾乎每一計策的名稱都進入了漢語成語的寶庫,例如:瞞天過海、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裡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打草驚蛇、借屍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偷樑換柱、指桑罵槐、上層抽梯、反客為主等。這些成語早已為人們所耳熟能詳。

(三)濃縮古代著名戰例

中國古代軍事著作中收錄了許多著名的戰例,這些戰例的名稱或採用的主要戰法被凝固為四字格式記載下來,久而久之,演變為成語而沿用至今。比如,“圍魏救趙”這一成語源自戰國時期的桂陵之戰。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攻打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領兵8萬救趙國。孫臏採用了圍攻魏國都城大梁來解救趙國的策略,使魏軍不得不撤離邯鄲,回救本國,趙國因此而解圍。此後,人們就把圍攻來犯之敵的後方據點,迫使其撤回兵力的軍事策略稱作“圍魏救趙”。又如,“假途滅虢”這一成語源自春秋時期晉國攻虢、虞兩國的戰爭。據《左傳·僖五年》記載,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國向虞國要求借路,讓晉國軍隊過境攻打虢國,虞國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晉國戰勝了虢國之後,在回師途中又把虞國滅了。後來人們就用“假途滅虢”這個成語泛指託借路之名,行滅亡該國之實的計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齊魯長勺之戰的“轍亂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絞之戰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晉楚城濮之戰的“退避三舍”、源自戰國時期齊魏馬陵之戰的“減灶誘敵”、源自漢初劉邦殲楚垓下之戰的“四面楚歌”、源自漢初漢趙井陘之戰的“拔旗易幟”、源自東漢末年劉、孫合擊曹操赤壁之戰的“赤壁鏖兵”、源自東晉時期秦晉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等等,都是濃縮古代著名戰例的成語。

(四)描述古代軍事活動

在漢語軍事成語中,有許多源自對古代軍事活動的生動描述。比如:描述軍隊陣勢的成語有:白旄黃鉞、壁壘森嚴、風檣陣馬、金城湯地、千軍萬馬、投鞭斷流、嚴陣以待等等;描述作戰態勢的成語有:腹背受敵、首當其衝、四面受敵、背水一戰、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為營、長驅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動、彈盡援絕、反戈一擊、橫掃千軍、鳴金收兵等等;描述戰亂景觀的成語有: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槍林彈雨、兵慌馬亂、兵連禍結、窮兵黷武等等;描述軍人行動的成語有:披堅執銳、衝鋒陷陣、單槍匹馬、堅甲利兵、厲兵秣馬等等;描述軍事技術的成語有:百步穿楊、百發百中、彈無虛發、箭不虛發、運斤成風等等;描述戰勝之師的成語有:百戰百勝、兵不血刃、得勝回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克敵制勝、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無前、追亡逐北、橫掃千軍、天下無敵、旗開得勝、百戰不殆、席捲天下等等;描述戰敗之師的成語有:不堪一擊、敗軍之將、殘兵敗將、潰不成軍、棄甲曳兵、全軍覆沒、散兵遊勇、損兵折將、一敗如水、一敗塗地、一觸即潰、土崩瓦解、如鳥獸散、望風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軍人武德的成語有:師出有名、師直為壯、先禮後兵、匕鬯不驚、簞食壺漿、秋毫無犯、馬革裹屍、身先士卒、視死如歸、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抵掌而談成語的解釋

【成語釋義】指談得很融洽。

【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

【感情色彩】中性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氣氛融洽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抵足而談促膝談心

成語例句

善言論者抵掌而談,問地球一切事。(魯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

相關成語

全功盡棄望帝啼鵑跖犬吠堯峻阪鹽車比比皆是楊穿三葉安危相易,禍福相生國富兵強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英語釋義

talk pleasantly and intimately;

have a close and intimate talk;

have a pleasant conversation

Tags:抵掌 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