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3.26W

五常之道五常是指“仁、 義 、禮 、智、 信”。

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之道指的是什麼?

五常之道的定義:

指仁、義、禮、智、信,是指“人”作為社會中的獨立個體,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五常之道的歷史淵源:

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中雲“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即二人。

擴充套件資料:

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

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智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這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五常

五常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是什麼,儒家的五常之道是指的是什麼

1.儒家五常之道五常指的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2.為了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應該擁有的五種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3.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4.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5.《三字經》中雲“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6.仁,即二人。

五常是哪五常?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擴充套件資料: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五常是哪五常

1、指舊時的五種倫常道.德,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書·泰誓下》:“今 商王 受 ,狎侮五常。” 孔穎達 疏:“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2、謂金、木、水、火、土五.行。

《禮記·樂記》:“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 鄭玄 注:“五常,五.行也。”《雲笈七籤》卷三五:“夫稟五常之氣,有靜有燥。”

3、謂仁、義、禮、智、信。

漢 董仲舒 《賢良策一》:“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 唐 柳宗元 《時令論下》:“聖.人之為教,立中道以示於後,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水滸傳》第一一○回:“此禽五常足備之物,豈忍害之。”

4、即五倫。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讀書為士君子者,正欲為五常主張也。使我今日謝絕故舊,是為御史而無一常。”

5、指 三國 蜀 馬良兄弟五人。他們的字都有‘常’字,故稱。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馬良 字 季常 , 襄陽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 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唐 黃滔 《祭司勳孫郎中》:“ 劉家 則三嘏揚芳, 馬氏 則五常擅美。”

Tags: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