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2.1W

我國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

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

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船政學堂一支為"前學堂"學習造船,“後學堂"學習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培養技工。

前後學堂一支後改稱海軍制造學校、海軍學校、海軍飛潛學校、青島海軍軍官學校,1949年遷往臺灣高雄,更名海軍軍官學校。

藝圃一支後改稱海軍藝術學校,以後又改名勤工、商船、高航。“高航”全稱為“福建省立高階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1952年8月,因院系調整高航停辦,航海專業學生轉至“國立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大連海事大學前身);造船專業學生轉至“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江蘇科技大學前身)。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什麼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福建船政學堂由左宗棠1866年在福建馬尾創辦,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先後培養鄧世昌、嚴復、詹天佑等國之人才。

簡介

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制造、蒸汽機制造等課程。優等生後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

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課程,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同年為了培養工程繪圖人才在前學堂內又附設了繪事院。

1868年沈葆禎為了培養技術工人又在前學堂內增設一所技工學校--藝圃,藝圃的藝徒半天上課半天學習,學習期限3年,畢業後擇其優者隨前學堂學生赴法國各大船廠實習,其餘分配於船政各廠。

誕生

左宗棠提出“一面開設學堂,延致熟習中外語言、文字洋師,教習英、法兩國語言、文字、演算法、畫法,名曰求是堂藝局,挑選本地資性聰穎、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習”。求是堂藝局就是左宗棠起的,也是船政學堂的官定名稱。

左宗棠簡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運動,鎮壓捻軍,平定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推動新疆建省。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

我國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馬尾福建船政學堂。1866年,船政大臣沈葆禎在福州設立了馬尾船政學堂,這個學堂也是中國最早的海軍學校。

馬尾福建船政學堂

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為求人才,沈葆禎主持了求是堂藝局的首次錄取考試,親自為考試製定、批閱試卷,求是堂藝局首次錄取考試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北洋水師學堂教習的嚴復。

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兩學堂。前學堂為製造學堂,又稱“法語學堂”。目的是培育船舶製造和設計人才,主設有造船專業。開設有法語、基礎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物理、機械學、船體制造、蒸汽機制造等課程。優等生後被派往法國學習深造。

後學堂為駕駛學堂,亦稱“英語學堂”旨在培養海上航行駕駛人員和海軍船長,主要專業為駕駛專業,以後增設了輪機專業。下設英語、地理、航海天文、航海理論學等課程,學習優異者選送英國留學。學生稱為藝童,堂長稱為監督。

同年又在前學堂內增設一所技工學校——藝圃,藝圃的藝徒半天上課半天學習,學習期限3年,畢業後擇其優者隨前學堂學生赴法國各大船廠實習,其餘分配於船政各廠。

船政學堂自1866年一路開辦至1907年福建船政停辦為止,畢業生共628名。辛亥革命後,船政前學堂於1913年改為海軍制造學校,後學堂改為海軍學校。

船政學堂初年要求嚴格,教授內容學、術並重,在當時的中國是最為現代化、最為西化的學校。其後各地先後成立的海軍院校,俱以船政學堂為模式。

船政學堂著名畢業生

船政學堂第一屆尤為人材輩出,以至有史學家稱中日黃海海戰為以一校一級戰一國。就算到了民國成立後的中國海軍,仍然存在的福建派別,亦是出於船政。

船政學堂著名畢業生:嚴復、鄧世昌、魏翰、詹天佑、劉步蟾、林永升、林泰曾、葉祖圭、薩鎮冰、程璧光、陳季同。

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哪一所?

近代第一所培養海軍人才的學校是福建船政學堂。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養海軍 人才的學校,也是中國近代航海教育和海軍教育的發源地。

學堂由左宗棠奏請創辦,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於1866年在福州設立。初建時稱為“求是堂藝局”。1867年馬尾造船廠建成後搬遷至馬尾遂改名為船政學堂。船政學堂-支為"前學堂"學習造船,"後學堂"學習航海,另一支為繪事院、藝圃,培養技工。

辦學歷史

1866年12月開始招生,物件多是貧寒學生或華僑子弟。年齡在15歲左右。學制前學堂8年,後學堂5年。次年1月6日,正式開學。

分別由法國、英國教習授課或外籍技術人員兼課,師資力量較強。除教授書本知識外,強調實習,造船專業深入車間從事體力勞動,實習船體的設計,裝配蒸汽機;駕駛專業配有專用的練船,讓學生上船訓練駕駛與演炮,並遠航南北洋。1877年首次派出留學生赴英、法等國學習。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3月,船政學堂擴大招生,學制定為6年。前學堂除保留初期的基礎課外,又增設高等代數等。藝圃分為藝徒學堂、匠首學堂,學制均為3年,課程設定進一步正規化。到1911年,前後學堂培養了629名造船、航海人才,派出留學生107名,成為中國近代海軍人才的搖籃,嚴復、劉步蟾、薩鎮冰等著名人物,都為學堂早期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