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教育 > 

民不聊生是什麼意思?

欄目: 教育 / 釋出於: / 人氣:1.66W
民不聊生是什麼意思?

民不聊生”的意思是: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聊:依賴,憑藉。

該詞出自於:《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意思是:錢財缺乏,力量不足,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民不聊生”用來形容勞動人民在剝削階級的殘酷統治下極端貧困,無法生存。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主。國家要安寧,就需要保障人民的生活穩定,保證人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在改革開放的現代社會,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步在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滿才可以讓社會更和諧,讓國家更加繁榮富強。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但是如果人民群眾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麼社會一定不安穩,就更難以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所以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使之民心所歸,大事可成。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秦二世昏庸殘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地紛紛舉起反抗的義旗,其中,以陳勝、吳廣率領的大澤鄉農民起義軍規模最大。他們打下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很多人都來投靠他們。有兩個義士也前來投奔,一個叫張耳,一個叫陳餘,兩人都是大梁人,住得相距不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陳餘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特別喜歡到處遊玩,曾經到過趙國很多地方,對趙國也非常熟悉。

這時,河南各郡縣的百姓因不堪忍受秦朝的苛捐雜稅,紛紛殺掉當地官吏,響應陳勝起義。於是,陳勝派吳廣為假王,監督諸將,西攻滎陽。吳廣出征後,張耳、陳餘因為得不到陳勝的重用,也想乘此請戰,離開陳縣。在經過一番謀劃之後,陳餘向陳勝獻計說:大王舉兵攻打樑楚,志在西討暴秦,入關建立千秋基業。所以,秦軍大多集中在這兩地,他們對河北一時難以顧及,我們若突發奇兵攻佔趙國,肯定可以一舉成功。微臣曾經在趙國住過,熟悉河北地勢,並且也結交過一些豪傑,現在願意領兵請戰,出奇兵攻佔趙國,既可以牽制秦軍,又可以安定趙地人民,這不是一舉兩得嗎?”陳勝聽了之後,也覺得這是好計策,但因為陳餘是新來歸附的,所以還不是很放心,就派遣老部下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餘分別擔任左右校尉,帶領精兵三千,直撲趙地。張耳、陳餘因為心中另有打算,也不在乎官職大小,就和武臣一起往北開拔。

這支部隊從白馬津(今滑縣北)渡過黃河北上,打了很多勝仗,沿途民眾紛紛響應,隊伍很快發展到數萬人,連續攻下趙地十多座城池。他們一路上安民護城,很得老百姓擁護,沿路的老百姓一聽說是他們來了就紛紛出來迎接。武臣等人藉機向老百姓做宣傳,揭露秦朝的殘暴統治,號召百姓參加義軍造反。

他們宣傳說:秦朝實行殘暴的統治已經整整十年,我們百姓受的苦已經夠多了。他們連年攤派苦役,強徵戍卒,殘害百姓,弄得財匱力盡,民不聊生……”義軍的號召打動了許多貧苦百姓,他們群情激憤,都覺得加入義軍反抗暴秦才是自己的出路,所以義軍的隊伍很快就壯大到了幾萬人。

趙地的秦朝官員見武臣農民軍聲勢浩大,不敢抵抗,紛紛望風而降,武臣很快就引軍進駐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武臣進駐邯鄲之後,經張耳、陳餘勸說,於公元前209年8月自立為趙王。

成語辨析:

民不聊生”和生靈塗炭”兩者都表示人民生活極端困苦”。區別在於:生靈塗炭”著眼於人民的境遇”——備受蹂躪、殘害,民不聊生”著眼於人民的生活”——衣食無著,活不下去。生靈塗炭”的語義比民不聊生”重,有時含有遭殃”的意思。民不聊生”不含遭殃”的意思。

民不聊生”的造句:

1、很久以前山裡頻頻發生瘟疫災荒,民不聊生。

2、舊社會,滿目瘡痍,民不聊生。

3、由於連年戰爭,這一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4、君子當道,家給人足;小人當道,民不聊生。

5、一些國家的內戰頻仍,民不聊生。

民不聊生”的近義詞:

生靈塗炭

釋義: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出自:唐·房玄齡《晉書·苻丕載記》: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翻譯:國家毫無生氣,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

民不聊生”的反義詞:

豐衣足食

解釋:足:夠。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出自:《毛澤東選集·組織起來》: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 ”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Tags: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