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太陽是不是紅巨星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太陽在未來會成為一顆紅巨星,但具體的時間大概是50億年之後,至於會不會吞噬地球,目前來説,我們還無法確定。

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正處於中年期的恆星。

太陽是不是紅巨星

太陽通過熱核聚變,靠燃燒集中於它核心處的大量氫氣而發光,平均每秒鐘要消耗掉600萬噸氫氣。就這樣再燃燒50億年以後,太陽將耗盡它的氫氣儲備,然後核區收縮,核反應將擴展發生到外部,那時它的温度可高達1億多度,導致氦聚變的發生。以後太陽會極度膨脹,進入所謂“紅巨星”階段,它的光亮度將增至如今的100倍,並把靠它最近的行星如水星、金星吞噬掉,地球也會被“烤焦”,生命將無法繼續生存。隨着時間的推移,太陽會越來越快地耗盡它的全部核能燃料,步入風燭殘年,隨之塌縮成一顆黯淡的白矮星。

在這種白矮星上,一塊火柴盒大小的物質就可達1噸左右。白矮星沒有核反應,它是恆星核反應結束以後留下的殘骸,依靠收縮自己的體積來繼續輻射出微弱的能量。最後,太陽將成為一個無光無熱的“褐矮星”,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處,結束它輝煌而平凡的一生。

太陽(Sun)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着的一個理想球體。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46億年前一次臨近的超新星爆發,打破了原太陽星雲的平靜,導致其開始在引力作用下發生坍塌,氫和氦在這一過程中聚攏並旋轉升温,待到温度和壓力都“達標“後,氫元素開始熱核聚變反應,太陽正式誕生。

雖然太陽伴隨着整個人類文明史,但人類直到上世紀初,才知道了太陽的能量來自於氫元素核聚變反應,所以人類對太陽的瞭解其實並不算多,但關於太陽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太陽和人類一樣也會死亡,只不過相較於人類的“生年不滿百”,太陽的壽命長達100億年。本質上來説,太陽內部的物理反應並不複雜,就是簡簡單單的“氫元素在高温高壓下核聚變”,進而發出光和熱,但太陽的核聚變反應和地球上氫彈的核聚變反應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太陽可以持續穩定將核聚變反應維持100億年,而氫彈在一瞬間就會把能量全部釋放。太陽能夠持續核聚變的祕訣在於其巨大的質量,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太陽的質量佔到了星系總質量的99.86%,儘管太陽每秒鐘都有數百萬噸的質量完全化為能量,但這些能量與恆星外殼在引力作用下的坍塌,形成了平衡關係,這種平衡保證了太陽既不會像氫彈一樣炸開,也不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坍塌。因為太陽內部的氫元素是有限的,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氫元素化作能量被釋放到太空後,“由內而外都輻射壓”就會減少,太陽的外殼將在引力作用下向心坍塌,此時太陽的體積就會變小。

但因為太陽外殼也是由氫元素構成的,而且外殼的坍塌還會讓內核的温度和壓力進一步升高,所以恆星外殼的氫元素在進入內核後,馬上就會因為温度和壓力而發生核聚變反應,然後太陽由內而外的輻射壓就會大大增強,輻射壓增強,意味着萬有引力將不再是輻射壓的對手,所以太陽體積將終止縮小,轉而在輻射壓的“推動“下極速膨脹,最終讓太陽從一個黃矮星膨脹成紅巨星。

太陽是紅色巨星還是超巨星?

我真服了你了,有空這裏提問你去百度下更全面。紅巨星是恆星衰老期的稱呼,因為恆星內部能量的逐漸耗盡所以呈現紅褐色光耀。

我只能負責的告訴你,太陽現在正值壯年。

請問太陽在50億年後成為白矮星還是紅巨星?

現在的太陽是主序星階段,正處於穩定狀態,到了太陽的老年期是紅巨星,接下來是超巨星,然後可能是白矮星,也可能會爆發超新星,那不是太陽的新生而是太陽的葬禮,接着會慢慢冷卻下來,成為質量很大,體積很小的白矮星.

太陽是一顆耀眼的紅巨星這句話對嗎?

太陽是一顆恆星,現在它已經處於中年階段,再有50億年左右它將會變成紅巨星慢慢。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一種模式或狀態一直存在下去,它會因為各種自身的,與環境因素而不斷改變自己的狀態。

太陽屬於什麼星

太陽是恆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

地球是行星。

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太陽系中還有許多,其中大行星還有七顆,還有許多矮行星和小行星。月亮也叫月球,是衞星。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衞星。

除水星和金星外,太陽系大行星中(包括部分矮行星中)都有數量不等的天然衞星。太陽的構造1、根據太陽活動的相對強弱,太陽可分為寧靜太陽和活動太陽兩大類。寧靜太陽是一個理論上假定寧靜的球對稱熱氣體球,其性質只隨半徑而變,而且在任一球層中都是均勻的,其目的在於研究太陽的總體結構和一般性質。

2、按照由裏往外的順序,太陽是由核心、輻射區、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構成。光球層之下稱為太陽內部;光球層之上稱為太陽大氣。黃矮星的特點1、每顆黃矮星的主序壽命約為100億年,在這段時間,黃矮星會透過內部的核聚變,把氫聚合成氦,當它們的氫快要耗盡時,便會脱離主序階段,其自身開始膨脹,並會脹大至原來體積的多倍,成為紅巨星,並開始燃燒氦。

2、黃矮星的表面温度介乎5400到6000攝氏度之間,每秒鐘會把數百億噸氫聚合為氦,當中有數億噸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為什麼有人説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呢?

與眾多恆星一樣,太陽也不會永遠存在,在度過它的一生之後便會“死亡”。目前的太陽是一顆青壯年恆星,它出生於46億年前,天文學家估計它還有大約50億年的生命。

太陽誕生於遙遠的過去,而且我們也無法目睹太陽遙遠的將來死亡時的情景。

太陽的生命演化過程對於我們而言又是緩慢到令人難於覺察。既然如此,我們如何能夠知道太陽生命的開始與終結呢?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們的銀河系裏就能夠看到許許多多處於不同演化階段的類日恆星。這是天文學家們創作的太陽演化畫卷的絕妙方法。太陽的質量不大,它的預期壽命是100億年。

由於天文學家已經觀測過其他類日恆星的死亡,他們知道太陽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走向它生命的終點。在未來的幾十億年中,太陽核心的氫元素經核聚變不斷被消耗,產生越來越多的氦和核能。但在這個新生的富氦核心區外厚厚的殼層裏,氫聚變依然在繼續。

結果是,外殼逐漸向太空膨脹,太陽慢慢地變成一顆巨星。由於引力,氦核同時也在不停地變重變密。大約50億年後,氦核的密度會大到足以引發另一輪的氦元素核聚變。

氦聚變比氫聚變產生更多的能量,使得太陽外殼向外膨脹成一顆臃腫的紅巨星。其外殼逐漸變冷,顏色偏向紅色。紅巨星的直徑可達一億公里。

太陽變為紅巨星後,其體積膨脹到非常巨大,最靠近太陽的可憐的水星和金星將會被太陽吞沒。它們的巖石和金屬會變成高温氣體,並與太陽的外層融合到一起。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而言,這是一個令人絕望的壞消息:在今後不到10億年的時間裏,太陽的能量輻射輸出多到讓我們的海洋也將沸騰。天文學家表示,我們的地球還算幸運,地球有可能逃脱被紅巨星的吞噬。

因為太陽可能會出現一種脈動現象,大約以24小時週期交替地膨脹和收縮,太陽的外層氣體被輻射風吹散到太空中。由此造成的質量流失將減弱太陽對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的軌道因此向外膨脹。這個效果不能挽救水星和金星,但地球也許恰好可以殘存了下來。遺憾的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將不復存在,除非在災難來臨之前我們已經移民到了太陽系以外的宜居行星上。

此後的1~2萬年中,太陽的外層氣體之大部分會被吹走,變成一個色彩斑斕的膨脹的“氣泡”,天文學家稱之為“行星狀星雲”。在爆發式的氦聚變停止後,由於沒有能量對抗引力,太陽核心開始坍塌,最後的結局是在中心形成一顆垂死的白矮星。

Tags:紅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