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三皇是哪三位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69W

羲皇;燧皇;炎皇。三皇,一説為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又意為人物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原始社會時期的三個傑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即燧人、伏羲、神農(即炎帝)作為“三皇”。

根據眾多典籍記載,中國的文明歷史主要發源於伏羲氏時代。

三皇是哪三位

由於上古代沒有文字,先民事蹟多賴後人一輩輩口耳相傳,加之古今方俗之異,後來見諸文字,便出現同名異形現象。同一位伏羲,春秋戰國以來的各種古籍中便有不同的寫法。伏羲、伏戲、包犧、庖犧、炮犧、伏犧、虙羲、虙戲、宓羲、宓戲等,均屬音同音近相代。由於伏羲為人類社會文明立下了齊天功勛,人們稱他為“太昊”,像日月那樣光明無私,徳配天下,是中華民族赫赫有名的第一位人文始祖。

伏羲太昊氏能納入了中華的古帝系列中,且系三皇之首、百王之先,這是古代部落戰爭導致相互融合的結果,是後起的華夏吸收早期“東蒙”文明的結果。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諸多先秦典籍都有關於伏羲的記述,在正史中,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説:“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

’”肯定了伏羲的歷史地位。作為人類文明的始祖,伏羲還留下了許多貢獻。第一個,創造了八卦。

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第二個,發明了。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的網,用於捕魚打獵,解決了人的飲食問題,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

第三個,創造了書契用於記事,替代原始結繩記事的方法。第四個,變革了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防止亂婚和同族結婚。這項規定特別重要,甚至我們現在依然在沿用,它結束了當時長期以來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狀態,且意味着中國社會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轉變。第五個,發明了陶壎,琴瑟等樂器,開始創作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這樣也就使人有了一種藝術的,超越現實生活的一種追求。第六個,開創地域分治,將他的統治地域分而治之並且開始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第七個,創造古代曆法。伏羲作為華夏民族的創始人,他的這些貢獻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古代三皇是哪三皇?

三皇五帝 (公元前1.5萬年—公元前2225年)(三皇為伏羲(太昊)、神農(炎帝)、軒轅(黃帝亦稱有熊氏)。五帝為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及帝舜有虞氏.) 《史記》上對“三皇”未作記載,所記“五帝”為:黃帝、顓頊、嚳、堯、舜。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説中的“帝王”。

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一般認為他們應該屬於蒙古人種。基本上,無論是按照神話傳説,還是史書的記載,都認為三皇所處的年代早於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對“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義。

三皇有五説,五帝也有五説。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 伏羲、女媧、神農 伏羲、祝融、神農 伏羲、神農、共工 伏羲、神農 、黃帝 最後一種説法由於《尚書》的影響力而得到推廣,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

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九年級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王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三皇指的是哪三個人

古代三皇是指燧人、伏羲、神農這三個人,三皇,一指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公元前6727年~公元前3077年)。先秦時期三皇的神屬性更高於人屬性,三皇皆有天帝屬性,後世更多被記載為人類始祖。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先秦古籍《世本》;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和《呂氏春秋》;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出自《風俗通義·皇霸篇》;伏羲、神農、西皇(赤帝)祝融;出自《白虎通》;伏羲、神農、(赤帝)共工;出自《通鑑外記》。

三皇是指哪三皇

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原始社會時期的三個傑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為“三皇”,分別為燧人、伏羲、神農(即炎帝)。三皇起源於中國上古傳説,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天地初開便有天皇,且與北極同道,其身份極崇高。

三皇之號,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外史》,《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博士所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泰皇”即指“人皇”,其實是説“天皇、地皇皆神祇人物及傳説,惟“人皇”是統治現實社會的真實統治者,所以王綰、馮劫、李斯皆曰泰皇最貴。

三皇是哪幾個?

三皇,一説為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又意為人物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原始社會時期的三個傑出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即燧人、伏羲、神農(即炎帝)作為“三皇”。後期增補的後三皇在不同文學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説法:如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莊子》、《綱鑑易知錄》。

人人皆知“三皇五帝”,“三皇”到底指哪三個人呢?

結合文學作品和中國的民間神話故事傳説,今天,就來回答下這個問題。“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燧人取火免鮮食,伏羲畫卦陰陽前。

神農治世嘗百草,軒轅(黃帝)禮樂婚姻聯。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上古神話傳説中,“三皇”是誰,説法不一。史料記載,最初的“三皇”,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隨着歷史的發展,分別配以了上古時期,3位傑出優秀的部落首領:燧人、伏羲、神農。《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説,“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

《尚書大傳》,將三皇定為;燧人、伏羲、神農,《風俗通義》一書則認為,三皇是:伏羲、祝融、神農;“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自羲農,至黃帝。

號三皇,居上世。”《三字經》中,認為:先皇伏羲、炎帝神農、軒轅黃帝,是“三皇”。民間也有説法,加入了人類的母親,上古摶土造人的女媧娘娘加入了“三皇”之列。

神話名著《封神演義》中,呂嶽受了重傷後,惱羞成怒,就想用瘟疫滅了西岐城中的百姓們。他和徒弟們借五行遁術潛進西岐城裏,用瘟丹灑在井泉河道之中,使得河水盡染瘟疫,期望對夠滅了滿城的生靈。“源易緣”注意到,呂嶽的瘟丹着實了不得。

西岐城中上至周武王及文武官員們,下至城中百姓,凡飲此水的人,都沾染上了疫災。面對一城生靈遇到的瘟災之害,周武王此時命在旦夕,姜子牙也生線一線,西岐城中的百姓更是日夜呻吟止,卧牀不起……但是,誰也沒有更好的退瘟災辦法。西周告急,江湖告急。就在西周將領煩心之時,元始天尊的弟子黃龍真人和楊戩的師父——玉鼎真人先後趕到。

玉鼎真人告訴愛徒楊戩,二人也無法解除西周瘟疫災厄,唯有速到一個地方,拜見上古三位大師,方能解了此災愆,救得一郡的生命。《封神演義》原著中稱,楊戩來到的地方是火雲洞,拜見的三位聖人分別是:天、地、人三皇帝主。“源易緣”查閲資料發現,“三聖”或“三皇帝主”,就是我們所稱的上古三聖:伏羲,神農,黃帝,又簡稱:“三皇”。在《封神演義》裏,曾有情節描述女媧娘娘在生日之際,親自到火雲洞拜見過“三皇”聖人。

可見“封神”中的“三皇”,應不包括女媧娘娘。火雲洞內,伏羲聖人聽了楊戩的彙報後,心生慈悲。對坐在左側的神農説:想當年,我們創造出五行八卦,制定禮樂,並不像現在這樣的禍亂。“今商運當衰,武王德興,此是天數。

但申人豹卻助紂為虐,扭轉天心,實在是可恨。”伏羲聖人還請神農不辭辛勞出面,賜丹藥解災。神農答應後,取出三粒丹藥,交給楊戩。

在神農囑吒楊戩的話中得知,3粒丹藥的用處:一粒是救武王宮眷,一粒救子雅和諸多門人,剩下一粒則讓用水化開,用楊枝灑在西岐內西周,即可解了患此瘟災的眾人。可見,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最終以神農氏與先皇伏羲、軒轅黃帝被稱為“三皇”。人們熟知的是神農嘗百草,他教會人們種植五穀,製作陶器,開闢集市,還與黃帝聯盟,聯合打敗了蚩尤一族的侵擾。

神農對人們的貢獻極大,在民間他還被尊為“藥神”、“五穀神”、“農皇”、“赤帝”、“神農大帝”等稱號。其實,“三皇”中的三位聖人,不論羲皇伏羲,還是軒轅黃帝,或者是神家氏,都對傳統《易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神農氏在伏羲聖人開創先天八卦的基礎上,對中國的古代曆法進行過改進和創新。而他改進的重要一點,就是將一年之中的春天,進行定論和調整。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閲專欄,閲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三皇”是指哪三個皇帝啊?

三皇一般是指伏羲氏,神農氏,和軒轅氏。三皇是古代中國傳説中的三個傑出部落首領,後世尊為皇,先秦時期三皇的神屬性更高於人屬性,三皇皆有天帝屬性,後世更多被記載為人類始祖。

其他説法:伏羲,神農,黃帝;出自先秦古籍《世本》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和《呂氏春秋》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出自《風俗通義·皇霸篇》伏羲、神農、祝融;出自《白虎通》伏羲、神農、共工;出自《通鑑外記》擴展資料三皇起源於中國上古傳説,其實就是原始社會為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羣體和個人(例如上古洪荒時代的水災,鯀率領眾人治水),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和懷念這些羣體和個人的功績,將他們一一神話,歸類為神祇人物以供奉祭祀,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個個美麗的民間傳説。

三皇之號,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外史》,《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博士所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泰皇”即指“人皇”,其實是説“天皇、地皇皆神祇人物及傳説,惟“人皇”是統治現實社會的真實統治者,所以王綰、馮劫、李斯與秦博士皆曰泰皇最貴。”因為《史記》是記述的中華典史,蓋三皇是口傳歷史,司馬遷沒有載入,故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未採用從三皇起,而從五帝本紀起,三皇五帝不過是後世一些人為歌功頌德把他們神話。三皇,亦稱醫王,又稱醫神。

Tags:三皇 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