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教育 學前教育 精緻生活 飲食養生 命理 科普教育 金融 歷史 影視 數碼 熱門資訊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站 > 歷史 > 

民本思想是誰提出的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的思想資源,它發端於商周交替之時。古代民本思想經歷了從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從重民輕天到民貴君輕這樣發展歷程。民本思想是由孔子提出,孟子加以完善的。

民本思想是誰提出的

民本思想立於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政治理論,也是歷代王朝政治正當性得以證立的基礎性觀念。本文由一種相對寬泛的立場入手,追溯民本思想之源、流、變及近代轉型,在力圖展現其歷史面貌的同時,也探索其現代意義。

民本思想是中華文化思想的結晶,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在我國的政治思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豐富的內涵,在我國曆代治理實踐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正確認識民本思想的價值和侷限,才能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肯定了“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民本思想產生於夏商仰尊天命,“事鬼敬神”“率民以事神”觀念的轉變過程中。《左傳》引虢國史官史嚚的話:“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這種“重人輕神”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在自然和社會生產中的價值。

“民為邦本”是民本思想的核心,民被看作是國家政治之本,“民”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高到維繫國家安危的高度。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君權。為保持社會政治清明和正常運轉,統治者要把民眾的意願、利益作為決策的根本出發點。

在古代,民本思想在統治機制的調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民本思想要求統治者勤政愛民,“使民以時”;為官者要節用愛人,體察百姓疾苦。在民本思想影響下,統治者重民恤民裕民,推行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維護政治體制的秩序。

比如歷史上的盛世,有許多共同特徵。一般而言,盛世都是大亂之後,王朝新一代統治者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適時修正前朝治國理政思路,順應民心,推行利民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最終實現盛世的目標。由此可見,民本思想是實現盛世的重要理論基礎。

當然,傳統的民本思想也有歷史侷限性。比如缺乏制度的保障。傳統民本思想的推行多是依賴統治者個人的道德品行,由明君賢臣、清官廉吏來倡導和推行這些民本政策,缺乏應有的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再比如,民本思想服務於統治君主的立場。傳統民本思想產生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之上,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尚書》中的“民為邦本”是為了“邦寧”,孟子的“民貴君輕”也是為了“保民而王”。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本思想往往被當作統治的工具,統治者的“重民”實為治民之術。

民本思想主張“民為邦本”“立君為民”,但民居於社會下層,又被稱為庶民、黎民、草民,處於與君相對的被統治地位,凌駕於民眾之上的統治者充其量是賜民恩惠,“君為政本”“君為民主”才是最終目的。這使得民本思想在推行的過程中,實際由民本變成了君本,民眾只能在求取温飽的底線願景中苦苦掙扎,終究無法擺脱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

Tags: